教材文本化论文-丁武卫

教材文本化论文-丁武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材文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材文本,《山中避雨》

教材文本化论文文献综述

丁武卫[1](2012)在《打造教材文本 化腐朽为神奇》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选入了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的一篇随笔——《山中避雨》(编者对其有改动)。文章叙述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自己真切地体悟了古语所说"乐以教和"(即音乐的魅力在于教育感化人,使人们和谐相处)的道理。选文第4自然段用了插叙,笔者认为保留此处"插叙"值得商榷。选文第4自然段内容如下(其中方括号内为插叙内容):(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期刊2012年01期)

毕世响[2](2009)在《对“教材”的“文本”化解释——教育中可能的颠覆与反颠覆》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在诠释学意义上就是对文本的解释。教材或者课本,实际上是文本。诠释学对待文本可以理解为五种立场:原始教徒立场(宗教立场)、圣贤立场(经学立场),政治立场(道德立场),考据立场(科学立场)和怀疑批判立场(哲学立场)。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到现在都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立场即怀疑批判立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乃至人民形成了与"本文世界"有相当距离的"文本世界",而"真实世界"更是"烟涛微茫信难求"。实际上,教材教学已经被妖魔化了,这与民主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09年19期)

教材文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学,在诠释学意义上就是对文本的解释。教材或者课本,实际上是文本。诠释学对待文本可以理解为五种立场:原始教徒立场(宗教立场)、圣贤立场(经学立场),政治立场(道德立场),考据立场(科学立场)和怀疑批判立场(哲学立场)。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到现在都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立场即怀疑批判立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乃至人民形成了与"本文世界"有相当距离的"文本世界",而"真实世界"更是"烟涛微茫信难求"。实际上,教材教学已经被妖魔化了,这与民主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材文本化论文参考文献

[1].丁武卫.打造教材文本化腐朽为神奇[J].语文教学之友.2012

[2].毕世响.对“教材”的“文本”化解释——教育中可能的颠覆与反颠覆[J].江苏教育研究.2009

标签:;  ;  

教材文本化论文-丁武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