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中设计了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用于研究贝水比、换水率、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和贝体污染程度等内因对贝类微生物净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贝水比、换水率两因子五水平间随着比例增加和频率提高,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增强,但彼此间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13~30℃泥蚶大肠菌群均能正常净化,以28~30℃效果最好,体现了广温耐高温性,而褶牡蛎其适宜净化的温度范围却是15~30℃,最适宜的温度为25℃;泥蚶与褶牡蛎在盐度影响因子净化方面呈现相同趋势,10‰盐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不适合净化,适宜盐度范围为15~30‰,最佳为25‰,体现了广盐低盐性。对净化后泥蚶进行气调包装保活保鲜研究,结果表明:0℃、4℃、10℃货架期分别为17天、13天和7天。与4℃空气包装泥蚶7天的货架期相比,气调包装延长了6天。因此气调包装和低温贮藏相结合可以大大延长泥蚶的货架期。以4℃气调包装泥蚶为研究对象,货架期内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等基本化学组成略有减少,但并不显著,并且在整个保藏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较好的风味状态。同时在实验中根据0℃、4℃、10℃泥蚶贮藏货架期内细菌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随温度时间变化情况,建立了两者与温度和时间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和控制贮藏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变化。结果表明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阿伦尼乌斯方程对细菌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都具有很好的拟和精度。最后本实验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双壳贝类中ATP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方便、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ATP、ADP、AMP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相关性很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3、0.008、0.058μg·mL-1。三者回收率在85.73~106.16%之间,精密度RSD%小于10%,并能普遍用于双壳贝类等的ATP含量分析。该方法的建立为当贝体处于冷藏休眠标准代谢状态下,判断其是否存活提供了思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滩涂贝类养殖、卫生概况及污染来源和存在方式1.1.1 滩涂贝类养殖、卫生概况1.1.2 影响海产贝类食用安全性的主要污染来源和存在方式1.2 贝类食品卫生和安全控制对策1.2.1 国内外对贝类各种有害物质实施限量标准1.2.2 保护贝类养殖环境,划分贝类养殖区域1.2.3 建立动态的贝类卫生预警预报系统1.2.4 加强贝类净化基础研究,提高贝类净化的技术水平1.3 贝类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1.3.1 贝类净化的方法1.3.2 主要净化参数的确定1.3.3 国内外滩涂贝类净化现状1.4 贝类保藏技术研究进展1.4.1 水产品保鲜研究进展1.4.2 水产品保活研究进展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章 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设计2.1 实验材料与设备2.1.1 实验材料2.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2.2 实验方法2.2.1 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的设计2.2.2 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对海水杀菌能力测试实验2.2.3 测定方法2.3 实验结果与讨论2.3.1 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设计结果2.3.2 紫外杀菌器对大肠杆菌灭菌效果2.4 小结第3章 净化因子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影响研究3.1 实验材料与设备3.1.1 实验材料3.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3.2 实验方法3.2.1 检测方法3.2.2 净化实验方法3.3 实验结果与讨论3.3.1 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用水水质状况分析3.3.2 贝水比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的影响3.3.3 换水率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的影响3.3.4 温度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的影响3.3.5 盐度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的影响3.3.6 泥蚶、褶牡蛎不同大肠菌群本底值对净化效果的影响3.4 小结第4章 净化后泥蚶气调包装保活保鲜货架期研究4.1 实验材料与设备4.1.1 实验材料4.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4.2 实验方法4.2.1 原料的预处理4.2.2 泥蚶检活方法4.2.3 微生物检测4.2.4 总挥发性盐基氮4.2.5 pH4.2.6 乳酸测定4.2.7 氨基酸测定4.2.8 无机离子测定(湿法消化)4.2.9 粗蛋白测定4.2.10 粗脂肪测定4.2.11 灰分测定4.2.12 水分测定4.3 实验结果与讨论4.3.1 泥蚶基本化学组成研究4.3.2 不同保藏条件下泥蚶存活率研究4.3.3 不同温度条件下气调包装泥蚶保鲜货架期研究4.3.4 4℃下不同包装泥蚶的保鲜研究4.3.5 4℃下气调包装泥蚶的营养成分变化研究4.4 小结第5章 净化后泥蚶气调包装货架期内动力学模型研究5.1 实验材料与设备5.1.1 实验材料5.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5.2 数据处理5.3 实验结果与讨论5.3.1 细菌菌落总数变化动力学模型研究5.3.2 挥发性盐基氮变化动力学模型研究5.4 小结第6章 HPLC测定泥蚶中ATP、ADP、AMP的含量6.1 实验材料与设备6.1.1 实验材料6.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6.2 实验方法6.2.1 色谱条件6.2.2 标准曲线6.2.3 样品前处理6.3 实验结果与讨论6.3.1 检测波长的选择与定性6.3.2 ATP、ADP、AMP标准曲线6.3.3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实验6.3.4 方法的精密度实验6.3.5 样品中ATP、ADP、AMP含量测定6.3.6 气调包装泥蚶4℃保藏货架期内ATP变化研究6.4 小结第7章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缩略词表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泥蚶论文; 褶牡蛎论文; 净化论文; 气调包装论文; 货架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