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回指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哲学和逻辑学,在西方学术史上具有悠久的研究传统。大部分的回指研究是以英语作为主要语料,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不少学者开始专注于汉语回指问题的研究,他们主要以现代汉语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文言虚词进行的回指研究却非常少。针对这一点,本文以文言虚词“之”为例,以1998年1月的《人民日报》为主要语料,从回指的角度对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特征和表达效果进行了探究。由于“之”在语篇和句子中的回指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缩小研究范围,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用作宾语并回指名词或名词短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然后,分别从篇章回指和句内回指这两个方面来对“之”进行可及性分析。大量的实例表明,篇章回指中的“之”是一个中可及性标示语,其指称对象具有中可及性。把篇章回指中用作动词宾语的“之”记作“之1”,用作介词宾语的“之”记作“之2”,经过进一步地分析,得知“之1”比“之2”具有更高的可及性。接着,把篇章回指中的“之”与现代汉语中一般代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在使用范围和语法特点上的异同。对于句内回指中的“之”,把用作动词宾语的“之”记作“之3”,用作介词宾语的“之”记作“之4”,分析的结果显示,“之3”和“之4”都是一部分属于中可及性标示语,另一部分是高可及性标示语,对于其中的原因文中也进行了探讨。然后,把篇章回指中的“之”与句内回指中的“之”在可及性和表达效果上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分析了全文的优缺点,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详解[J]. 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 2016(01)
- [2].由文言虚词“乎”的用法想到的[J]. 文学教育(下) 2019(01)
- [3].遮谈文言虚词的学习[J]. 文学教育(下) 2018(04)
- [4].文言虚词研究的创新之作——评孟昭连著《之乎者也非口语论》[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10)
- [5].文言虚词用法总结(三)——而、则、然、焉用法例析[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0(03)
- [6].掌握文言虚词的几种方法[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07)
- [7].对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几点尝试[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18(11)
- [8].文言虚词辨析法[J]. 新世纪智能 2018(28)
- [9].高中文言虚词的基本教学笔谈[J]. 考试周刊 2019(01)
- [10].初中文言虚词备考对策——以南通地区为例[J]. 语文天地 2019(23)
- [11].怎样根据文言虚词的特点推断其用法[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19(05)
- [12].文言虚词用法总结(二)——“以”“于”“为”用法例析[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19(36)
- [13].文言虚词教学重点分析[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21)
- [14].文言虚词推断有方法[J]. 学语文 2011(01)
- [15].注意归纳,搞好文言虚词复习[J]. 成才之路 2008(15)
- [16].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八法[J]. 语文教学之友 2009(06)
- [17].说“焉”[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10)
- [18].由文言虚词“乎”的用法想到的[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12)
- [19].从“之”的统计分析谈文言虚词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17)
- [20].近十年高考文言虚词特点及应对策略[J]. 语文教学之友 2014(04)
- [21].文言虚词教学浅得[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8(08)
- [22].重点理解,灵活分辨——文言虚词复习策略与解题方略例谈[J]. 新世纪智能 2018(01)
- [23].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对浙江省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学的思考[J]. 教学考试 2018(19)
- [24].如何把握文言虚词的“译”与“不译”[J]. 教学考试 2018(28)
- [25].浅谈文言虚词法译的典型问题[J]. 读书文摘 2017(04)
- [26].全国新课标卷文言虚词题命题规律探秘[J]. 高中生 2016(36)
- [27].巧记文言虚词“于”[J]. 高中生 2016(36)
- [28].解答文言虚词题的五把钥匙[J]. 高中生 2016(36)
- [29].文言虚词“与”的四种词性[J]. 高中生 2016(36)
- [30].文言虚词基础训练[J]. 高中生 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