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烃基黄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生物降解性,QSBR
烃基黄药论文文献综述
鄢恒珍,陈绍华[1](2015)在《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生物降解性能及其结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_(HOMO)、最低空轨道能量E_(LUMO)分子体积V_m、分配系数ClgP、偶极距μ及二阶分子连接性指数~2X作为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结构性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能关系模型(QSBR),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E_(LOMO)、~2X(即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水平和二阶分子连接性指数)对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能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绍华,龚文琪,梅光军,陈晓东,鄢恒珍[2](2011)在《烃基黄药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评价体系,采用BOD5/CODCr法、静置烧瓶试验法和OECD-301B(ISO 9439)标准对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性进行评价,考察分子结构对生物降解度的影响,探讨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乙基、正丁基、正戊基、异丙基、异丁基黄药的BOD5与CODCr质量浓度之比即ρ(BOD5)/ρ(CODCr)均小于0.25,第28 d生物降解度分别为39.54%,36.88%,34.09%,29.17%和26.79%,生物降解指数分别为101.020 0,99.019 9,88.717 5,79.125 6和71.897 5,上述几种黄药对微生物的抑制时间分别为12,13,15,17和18 d。这3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上述几种黄药基本上是难生物降解的,其生物降解能力由大至小依次为:乙基黄药、正丁基黄药、正戊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和异丁基黄药;相对于碳链长度,分支度对黄药的生物降解性的影响更加显着,CS2,ROCSSH和单硫代碳酸盐是黄药生物降解的主要产物,同时,有少量油状液滴双黄药生成。(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陈晓东,刘红,师伟,梅光军[3](2010)在《烃基黄药浮选捕收剂的光化学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烃基黄药(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戊基黄药)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采用紫外光(UV)辐照法、UV/H2O2法和UV/US/H2O2法对烃基黄药的降解效果,并考查了氧化剂、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US/H2O2法是降解烃基黄药的有效方法。对于初始浓度为30 mg/L的烃基黄药模拟废水,添加质量浓度为0.009%的H2O2为催化剂,在UV/US共同作用下降解4 h后,烃基黄药降解率均达到99%以上,CODcr去除率都超过了75%。(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21期)
陈绍华,龚文琪,梅光军[4](2010)在《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度评价标准(GB/T15818—2006)试验方法,对几种常见的烃基黄药捕收剂的生物降解度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生物降解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分子结构对生物降解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乙基黄药、正丁基黄药、正戊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异丁基黄药在第8天的生物降解度分别为96.36%,81.76%,73.74%,63.37%,60.30%,它们的好氧生物降解过程都符合一级酶反应动力学。不同烃基黄药的降解度和降解速率随结构的变化较大,其降解速率大小顺序为:k乙基>k正丁基>k正戊基>k异丙基>k异丁基,其生物降解度则随化合物中碳链长度和烷基支链数的增加而减小,其消失时间DT-90和半衰期(tl/2)则随之而增大。相对碳链长度来说,分支度对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度的影响更为显着。通过对黄药生物降解机理初步探讨发现:烃基黄药生物降解的主要产物为CS2,ROCSSH和单硫代碳酸盐,同时有少量油状液滴双黄药生成。(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陈绍华[5](2009)在《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矿业的发展,浮选药剂的用量越来越大。我国选矿药剂的年消耗量为百万吨级,特别是黄药类在选矿药剂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黄药是最有效和常用的捕收剂,有毒性和刺激性臭味,被黄药污染的水体呈现异嗅,并易造成硫污染。目前,国内外对浮选废水的治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方法。然而这些方法有明显的不足,如能耗和药剂消耗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针对这一现状,对黄药进行生物降解性评价,了解其生物降解难易程度,弄清选矿废水中残余黄药的降解规律与机理,能为研制高效、低毒、低污染的环境友好型选矿药剂和全面评价选矿废水对矿山环境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课题首先研究了单基质条件下烃基黄药捕收剂的生物降解特性,然后借鉴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度评价体系,运用BOD_5/COD_(Cr)法、静置烧瓶筛选试验法、振荡培养法(GB/T15818-2006)和CO_2生成量(ISO 9439)法(ISO9439)对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其生物降解动力学模型,考察了黄药不同分子结构对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共基质条件下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特性,最后以丁基黄药为例,初步探讨了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机理。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戊基黄药在单基质条件下的降解过程都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并且它们的降解都符合Monod方程。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戊基黄药的Monod方程分别为1/q=1397.30001/c+30.3783,1/q=1314.58281/c+27.4449,1/q=897.1907 1/c+18.8860,1/q=1605.02921/c+44.1830,1/q=1176.07341/c+32.4667。2)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戊基黄药的BOD_5/COD_(Cr)值均小于0.25,第28d生物降解度(D)分别为39.54%、29.17%、36.88%、26.79%, 34.09%,生物降解指数(IB)分别为101.0200、79.1256、99.0199、71.8975、88.7175,由上述几种评价方法都得出几种黄药基本上是难生物降解的,并且黄药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时间长达12~18d。3)由振荡培养法知,在驯化微生物的作用下,低浓度的烃基黄药能够较快地降解。在第8d结束时,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戊基黄药的初级生物降解度分别为96.36%,63.3.7%,81.76%,60.30%,73.74%,并且在此实验条件下,它们的好氧生物降解都符合一级酶反应动力学。4)不同结构黄药的生物降解性差别较大,降解速率常数k的大小顺序为:k_(乙基)>k_(正丁基)>k_(正戊基)>k_(异丙基)>k_(异丁基)。其生物降解度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烷基支链数目的增加而降低,而消失时间DT-90和半衰期t_(1/2)则随之而增大。相对碳链长度来说,分支度对黄药的生物降解度的影响更为显着。5)共基质条件下黄药的降解率为91.47%,而以黄药为单基质时,黄药的降解率仅为55.54%,相比其降解率提高了35.93%。可见共基质代谢大大提高了黄药的降解率,缩短了黄药生物降解的周期,提高了处理效率,节省了处理时间和运行成本,因此共基质代谢是提高黄药生物降性的一条有效途径。6)通过对黄药生物降解机理初步探讨发现:CS_2、ROCSSH和单硫代碳酸盐是黄药生物降解后的主要产物,同时有少量油状液滴双黄药生成。(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11-01)
师伟[6](2007)在《烃基黄药浮选捕收剂光化学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原酸盐(ROCSSMe,俗称黄药)是有色金属硫化矿浮选中常用的有机浮选药剂。本文研究了烃基黄药(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戊基)降解的试验方法。主要采用了紫外光(UV)辐照法、UV/Fenton试剂法、UV/H_2O_2法、UV/H_2O_2/搅拌法和UV/US/H_2O_2法,考察了氧化剂、反应时间、分散方式等因素对烃基黄药降解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烃基黄药光催化氧化的机理,对于设计和研制环境友好的可降解性浮选药剂具有借鉴作用。研究表明,UV/US/H_2O_2法是上述方法中降解烃基黄药的最佳试验方法。UV/Fenton试剂法、UV/H_2O_2法和UV/H_2O_2/搅拌法均能降解模拟废水中的烃基黄药,并使降解后废水达到地面水中黄药最高容许浓度的要求(<0.005mg/L)。但Fenton试剂中由于Fe~(2+)的存在,增加了废水的色度,带来二次污染,因此采用最清洁的氧化剂H_2O_2。UV/H_2O_2法中烃基黄药的降解难度随着黄药烃基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其降解顺序为:乙基黄药>异丙基黄药>正丁基黄药>异丁基黄药>正戊基黄药。采用磁力搅拌对废水进行分散,改善了烃基黄药的溶解性能,使烃基黄药的降解率有所提高,进一步缩短了反应时间。但UV/H_2O_2/搅拌法的有机态硫的转化率仅为31.6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UV/US/H_2O_2法的最佳试验条件,烃基黄药模拟废水的浓度为30mg/L,废水体积为1L,滴加30%的H_2O_20.3mL,反应时间为4h。采用超声波分散可使烃基黄药分散的更加均匀,并使其能够和具有强氧化性能的·OH充分接触,使烃基黄药降解完全。反应进行3.5h时,烃基黄药的降解率均达到99%以上。而且通过红外扫描确定烃基黄药中大部分有机态硫转化为硫酸根或亚硫酸根离子,硫的转化率为66.98%,减少了有害气体H_2S和CS_2的产生。测定处理后废水的COD_(C_r)值,UV/H_2O_2/搅拌法和UV/US/H_2O_2法均使降解后废水的COD_(C_r)值小于50mg/L,都达到国家污水排放的一级标准。同时还测定了模拟废水的BOD_5值,考察了烃基黄药的可生化性。计算得出烃基黄药BOD/COD值<0.3,表明目前常用的烃基黄药不易生物降解。(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7-11-01)
烃基黄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鉴表面活性剂等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评价体系,采用BOD5/CODCr法、静置烧瓶试验法和OECD-301B(ISO 9439)标准对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性进行评价,考察分子结构对生物降解度的影响,探讨烃基黄药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乙基、正丁基、正戊基、异丙基、异丁基黄药的BOD5与CODCr质量浓度之比即ρ(BOD5)/ρ(CODCr)均小于0.25,第28 d生物降解度分别为39.54%,36.88%,34.09%,29.17%和26.79%,生物降解指数分别为101.020 0,99.019 9,88.717 5,79.125 6和71.897 5,上述几种黄药对微生物的抑制时间分别为12,13,15,17和18 d。这3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上述几种黄药基本上是难生物降解的,其生物降解能力由大至小依次为:乙基黄药、正丁基黄药、正戊基黄药、异丙基黄药和异丁基黄药;相对于碳链长度,分支度对黄药的生物降解性的影响更加显着,CS2,ROCSSH和单硫代碳酸盐是黄药生物降解的主要产物,同时,有少量油状液滴双黄药生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烃基黄药论文参考文献
[1].鄢恒珍,陈绍华.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生物降解性能及其结构相关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
[2].陈绍华,龚文琪,梅光军,陈晓东,鄢恒珍.烃基黄药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陈晓东,刘红,师伟,梅光军.烃基黄药浮选捕收剂的光化学降解[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4].陈绍华,龚文琪,梅光军.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陈绍华.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6].师伟.烃基黄药浮选捕收剂光化学降解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