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中测验方式的比较研究

内隐学习中测验方式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实验将熟悉性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使用自创的规则产生了一系列材料,试图通过熟悉性水平的主观评价等方式探讨内隐学习中学习效应的产生。实验一操纵了熟悉性评价和学习状态两个变量,以确定学习效应的发生和熟悉性评价对于学习效应的作用。实验二则通过操纵指导语类型,要求被试完成熟悉性评价、分类判断、信心评价和判断依据选择等四种测验。这里熟悉性分化成两种概念:作为上层态度的熟悉性水平和作为表征的知识形式。实验三运用结构知识的概念重新考量了分类测验、再认测验、预测测验和熟悉性评价等测验方式的敏感性。结果发现:(1)熟悉性评价对材料规律敏感,当熟悉性评价和语法分类测验先后出现时,能显著提高语法分类测验的成绩;(2)内隐学习过程中被试的分类正确率随测验次数的增加和测验材料的增多而得到显著提高;(3)再认测验的语法敏感性较高;(4)语法分类测验的意识参与水平较低;熟悉性评价测验的意识参与水平较高;而再认测验的意识参与水平虽测验进行逐渐提高。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 无意识的论证——从理论到方法
  • 1.1 无意识的实证研究
  • 1.1.1 无觉察知觉的论证
  • 1.1.2 内隐记忆的论证
  • 1.1.3 内隐学习的论证
  • 1.2 内隐学习效应的测验方法
  • 1.2.1 自由报告
  • 1.2.2 客观测验
  • 1.2.3 主观测验
  • 1.3 问题的提出
  • 2 实验一 熟悉性评价的语法敏感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
  • 2.2.1 被试
  • 2.2.2 材料
  • 2.2.3 实验设计
  • 2.2.4 实验程序
  • 2.3 结果分析
  • 2.4 讨论
  • 2.4.1 分类正确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 2.4.2 分类正确率与信心水平的相关程度
  • 2.5 结论
  • 3 实验二 熟悉性评价和语法分类测验的比较研究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被试
  • 3.2.2 材料
  • 3.2.3 实验设计
  • 3.2.4 实验程序
  • 3.3 结果分析
  • 3.3.1 语法分类测验中的学习效应
  • 3.3.2 熟悉性测验和信心测验中的学习效应
  • 3.3.3 分类判断依据的学习效应
  • 3.4 讨论
  • 3.4.1 语法分类测验对于无意识的结构知识非常敏感。
  • 3.4.2 测验效应
  • 3.4.3 熟悉性评价测验要求更多意识参与
  • 3.5 结论
  • 4 实验三 内隐学习常用测验方式的比较研究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被试
  • 4.2.2 材料
  • 4.2.3 实验设计
  • 4.2.4 实验程序
  • 4.3 结果分析
  • 4.3.1 各种测验方式下的判断正确率
  • 4.3.2 各种判断依据条件下的判断正确率
  • 4.3.3 以各个判断依据的选择概率为因变量检验学习效应
  • 4.3.4 以信心水平为变量检验学习效应
  • 4.3.5 单独分析熟悉性+分类测验条件下熟悉水平的学习效应
  • 4.4 讨论
  • 4.4.1 分类测验是一种敏感的测验方式
  • 4.4.2 从信心水平的测验来看,当熟悉性评价和语法分类判断先后出现时,被试的意识水平较高
  • 4.5 结论
  • 5 总的讨论
  • 5.1 语法敏感性
  • 5.2 意识水平
  • 6 附录
  • 7 参考文献
  • 8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内隐学习中测验方式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