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吸附动力学和中相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方法及进展;第二部分为烷基葡糖苷(APG或CiGj)C9.6G1.30及其与CTAB混合溶液气液界面吸附动力学;第三部分为十二烷基磺酸钠(AS)及其与聚乙二醇(PEG)复配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研究。一、表面活性剂吸附动力学、中相微乳液研究方法及进展1.介绍了动态表面张力的研究历程、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等。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的吸附机制。重点评述了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动态表面张力的原理、方法、影响动态表面张力的因素和研究进展等。2.介绍了Winsor型微乳液的基本性质。介绍并评述了研究Winsor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几种方法:Winsor相态图法、δ-γ“鱼状”相图法和ε-β鱼状相图法等。并比较了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二、烷基聚葡糖苷C9.6G1.30及其与CTAB混合溶液气液界面吸附动力学1.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了烷基聚葡糖苷C9.6G1.30和C9.6G1.30/ CTAB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研究了其表面吸附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混合)表面活性剂浓度较小时为扩散控制吸附;当浓度较大时,在吸附的初始阶段为扩散控制,随后变为势垒控制吸附。2.随APG浓度增大,势垒Da均增大。温度升高,动态表面张力明显下降;在含丁醇或戊醇的APG水溶液中,两种分子发生协同作用使表面张力下降得较快。随后当表面吸附一定量的APG分子后,溶液表面张力的下降速率变慢。3. C9.6G1.30与CTAB复配体系,当C9.6G1.30所占的比例较大(摩尔比>50%),即CTAB的比例较小时,其动态表面张力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随体系中CTAB比例的增大,协同作用减小以至消失。三、十二烷基磺酸钠及其与聚乙二醇复配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研究本章由Winsor相态图法、δ-γ“鱼状”相图法和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了AS /脂肪醇/烷烃/H2O体系以及AS/PEG /脂肪醇/烷烃/H2O体系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1.由Winsor相态图知,不同AS浓度、油、醇、盐浓度等对中相微乳液的形成都有影响。随AS浓度增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所需醇量增加,但换算成单位质量的AS时的醇量却减少。烃分子的碳链越短,形成中相微乳液的能力越强。随醇碳链的增长,形成中相微乳液所需的醇量减少。盐浓度越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所需的醇量越少。2.由δ-γ“鱼状”相图观察到,“鱼头”上翘,说明醇除一部分进入界面膜中外,另有一部分溶解于油相。由该相图的HLB平面方程求得平衡界面膜中醇的质量分数AS;由质量平衡关系表面活性剂和醇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及其它物理化学参数。3.由ε~β鱼状相图的HLB平面方程,求得平衡界面膜的组成及其它物理化学参数。ε~β鱼状相图的HLB平面方程为通过B和E两端点的一条直线。该相图在计算平衡界面膜的组成及讨论体系的增溶性能方面有重要意义。4. AS/PEG复配体系中AS与PEG间具有协同作用。PEG作为醇,在复配体系中也起到脂肪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