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与利用研究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与利用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场镇迷失在改造更新的浪潮中。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割裂了传统文脉的延续。而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在保存原有风貌的同时,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方向。传统场镇开敞空间存在着物质实体和物质实体所承载的社会公共活动两个方面。物质实体是指开敞空间的物质空间特征,即开敞空间的“形”,而在物质实体上开展的社会公共活动则是开敞空间的“魂”。因此,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保护与利用应体现“形”与“魂”的兼备,完整的延续开敞空间的物质空间特色和社会公共活动,并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本文以开敞空间的保护和利用为出发点,在广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物质空间和社会公共活动的普遍规律,提出开敞空间保护利用的原则和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城镇化和传统场镇建设的新形势
  • (二)、开敞空间对传统场镇建设的重要性
  • (三)、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步骤
  • 第一章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界定
  • 1.1 场镇研究范围的框定
  • 1.1.1 场镇的概念
  • 1.1.2 研究范围(地域)的框定
  • 1.2 开敞空间的界定与分析
  • 1.2.1 开敞空间的定义
  • 1.2.2 开敞空间的分析及其作用
  • 1.3 现阶段国内外小城镇开敞空间保护和利用的概述
  • 1.3.1 国外关于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和利用研究的概述
  • 1.3.2 国内关于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和利用研究的概述
  • 第二章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形成、发展及使用现状
  • 2.1 区域的自然和传统历史、文化背景
  • 2.1.1 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 2.1.2 区域的传统历史文化
  • 2.1.3 小结
  • 2.2 场镇的职能要求对开敞空间的影响
  • 2.2.1 场——商品经济的烙印
  • 2.2.2 镇——居住公共生活功能的要求
  • 2.2.3 其他要求
  • 2.3 现状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使用的背景变化
  • 2.3.1 产业结构的调整
  • 2.3.2 交通模式的转变
  • 2.3.3 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
  • 2.3.4 营造方式及其逻辑
  • 2.4 现状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使用的变化及问题
  • 2.4.1 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类型的划分
  • 2.4.2 线型空间——街巷空间
  • 2.4.3 节点空间——广场空间
  • 2.4.4 特色节点空间——会馆空间
  • 2.4.5 小结
  • 第三章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研究
  • 3.1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社会公共生活研究
  • 3.1.1 社会公共生活的影响要素
  • 3.1.2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社会公共生活特征
  • 3.2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物质空间研究
  • 3.2.1 开敞空间的属性
  • 3.2.2 从场所的理论分析开敞空间的要素与构成
  • 3.2.3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物质空间特征
  • 3.3 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与社会公共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
  • 3.3.1 社会公共活动对开敞空间的影响
  • 3.3.2 开敞空间对社会公共活动的反馈
  • 3.3.3 小结
  • 第四章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和利用
  • 4.1 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价值与地位
  • 4.1.1 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4.1.2 旅游价值
  • 4.1.3 "市"的振兴
  • 4.1.4 "镇"的延续
  • 4.1.5 小结
  • 4.2 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与更新的特点
  • 4.2.1 空间形态特色
  • 4.2.2 传统文化形态
  • 4.2.3 风土沉积
  • 4.3 传统场镇开敞空间的保护和利用的原则
  • 4.3.1 物质空间的延续
  • 4.3.2 人文空间的延续
  • 4.3.3 更新利用,向前发展
  • 4.4 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措施
  • 4.4.1 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与利用的设计理念
  • 4.4.2 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与利用的设计思路
  • 4.4.3 小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成都平原先秦聚落变迁分析[J]. 成都考古研究 2016(00)
    • [2].试论成都平原龙山时代的城址[J]. 成都考古研究 2016(00)
    • [3].略论成都平原史前城的兴起与聚落变迁[J]. 成都考古研究 2016(00)
    • [4].成都平原辣椒产业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J]. 农业与技术 2018(02)
    • [5].成都平原的野象哪儿去了?[J]. 百科知识 2015(01)
    • [6].成都平原的野象哪儿去了?[J]. 课外阅读 2015(10)
    • [7].成都平原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J]. 四川水泥 2016(06)
    • [8].汉代成都平原储粮略考[J]. 粮食储藏 2009(06)
    • [9].论水与成都平原先秦文明的关系[J]. 四川水利 2019(04)
    • [10].成都平原史前农业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 2017(12)
    • [11].成都平原机插秧集中育秧管理技术[J].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4(04)
    • [12].成都平原史前农业考古新发现及其启示[J]. 中华文化论坛 2009(S2)
    • [13].成都平原马铃薯化肥减施试验[J].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8)
    • [14].成都平原民居装饰题材及其文化内涵浅析[J]. 四川建筑 2008(01)
    • [15].成都平原的雪[J]. 文苑(经典美文) 2010(05)
    • [16].成都平原的地下地质结构与地震[J]. 四川省情 2008(06)
    • [17].成都平原夏商西周时期小平底罐研究[J]. 考古与文物 2018(02)
    • [18].岷江与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生存环境的影响——从历史考察的角度[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9].成都平原放射性环境地质评价[J]. 铀矿地质 2010(04)
    • [20].杂交水稻新品种蓉优33成都平原高产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6)
    • [21].成都平原冷浸田水稻种植适宜性的研究[J]. 四川农业科技 2018(08)
    • [22].大力依靠科技支撑“再造一个成都平原”[J]. 四川农业科技 2011(02)
    • [23].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配套高效施肥策略[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3)
    • [24].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档案撷珍[J]. 兰台内外 2020(34)
    • [25].城乡用地协同调控系统集成应用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例[J]. 测绘通报 2010(05)
    • [26].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冠的意义[J]. 百科知识 2008(07)
    • [27].成都平原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 四川环境 2009(04)
    • [28].2017年成都平原城市群空气质量状况分析[J]. 山东化工 2018(14)
    • [29].“四川绿色发展路径样本”之成都平原的绿色之肺[J]. 当代县域经济 2016(06)
    • [30].成都平原两熟制条件下机插秧播期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09)

    标签:;  ;  ;  ;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开敞空间保护与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