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误解发生在言语交际中。由于其在言语交际中的频发性,它引起了许多学者们的注意。他们分别从跨文化交际,心理语言学,认知语用学等不同角度分别对误解现象进行了定义,分类并指出了其根源及形成机制。Thomas在其《跨文化语用失误》中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她认为误解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误解是听者未能理解言者话语的命题意义;第二层是听者未能理解言者所隐含的语用意义。她指出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内交际具有相似性,个人背景差异,如性别,年龄及社会地位都是引起误解的因素。Gumperz (1978),Tannen (1990) and Coates (1993)和Dascal (1985)都分别对误解现象与个人社会背景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关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已有近10年,它亦为误解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途径。关联理论指出了交际本质是明示推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关联原则支配。关联理论指出言语交际的推理本质是误解存在的根本原因。Yus (1999)在关联理论下对误解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每个明示刺激(话语)在一定的语境之下都可以有多种理解,如果听者不能准确地选出言者想表达的那个意思,误解就会发生。他还指出,明说连续体与隐含连续体之间的界限很不清楚。误解的根源,就在于听者未能正确找到话语在明说或隐含连续体中的位置。同样,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中国学者宗世海指出误解现象有两个根源:一是说话人的言语,这其中包括听说双方的语言知识差异和话语歧义或者句意含糊;二是说话人的心理因素。这两大因素互相作用,前者为话语误解提供了可能,后者促使了实际误解的产生。他对误解的定义是:言语交际中听话人没有准确、全面理解说话人意义的现象。他也对误解进行了分类。本文指出先前研究的不足之处:首先,对于误解的定义,分类,根源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庞杂而繁复,有待进一步论证。其次,用于误解研究的理论方法,都无法从根源上解释误解的本质和形成过程。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框架下,对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误解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再次对误解的定义,分类,根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图式理论是理解文本和言语最重要的概念框架理论之一。它是关于概念的知识结构的理论。更确切的说,它描写了记忆中概念结构的数据表征方式。知识和概念以图式的形式被存储、吸收和处理。图式在理解过程中有选择、预测、补充的作用,以使大脑获得正确的理解。误解现象从本质上是理解现象,他们在相同的心理和认知机制上形成并对输入的话语进行分析,也发生在同样的话语理解认知过程中。误解的原因不是听者的语言或其他能力缺陷,而是由于个人背景因素差异而导致的必然的图式选择处理错误。因此本文对误解有了如下定义:言语误解现象是听者触发了一个与说话人原意不相符的认知图式造成的理解现象。一个话语分析的认知图式,使我们对于话语分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图式在其中认知和语言层次起到各种作用以完成理解话语的过程。本文按照图式在不同认知和语言层次作用失败的标准,将误解分成了六大类,并举例一一进行了阐述说明。最后,本文对误解的根源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言语误解本质上是一个理解推测过程,话语中的被编码的言语信息一般不是说话人意图的全部。实时的话语理解依赖于经验和个人背景知识。言语理解推测过程中的主观性,是造成误解不可避免的最根本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Semantic Effect on Understanding of Utterances[J]. 校园英语 2016(04)
- [2].Functions of Cognitive Context in Utterance Understanding[J]. 校园英语 2015(04)
- [3].言语失误及其成因与结果(英文)[J]. 语文学刊 2008(23)
- [4].Meaning and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08(02)
- [5].The Understanding of Metaphoric Utterance[J]. 海外英语 2014(17)
- [6].言语行为理论在交流理解中的应用(英文)[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6(06)
- [7].On Lexicon and Speaker Identification[J]. 海外英语 2017(09)
- [8].Context and Content:From Language to Thought[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12)
- [9].Utterance Politeness and Its Differences in Daily Use[J]. 青春岁月 2014(13)
- [10].THE COHESIVE NATURE OF THE LATE RAMESSIDE LETTERS[J].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14(00)
- [11].Pragmatic-oriented Approach to Teaching[J]. 魅力中国 2009(22)
- [12].Style and Stylistics As I Understand[J]. 大众文艺 2010(05)
- [13].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A Case Study of A Chinese Refusal[J]. 海外英语 2013(21)
- [14].A Critical Review on Bacon's Attitudes towards Women[J]. 校园英语 2016(05)
- [15].论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2(05)
- [16].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J]. 海外英语 2018(12)
- [17].更正[J]. 中国翻译 2020(01)
- [18].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al Factors in Body Language[J]. 校园英语 2017(44)
- [19].English Intonation Study on Male English Majors[J]. 校园英语 2015(23)
- [20].On Speaker's Adaptation of Utterance to Situational Context[J]. 海外英语 2011(11)
- [21].Relevance Theory and Humor Understanding[J]. 科技信息 2011(31)
- [22].A Cognitive Pragmatic Study of Humorous Utterance in Downton Abbey[J]. 校园英语 2018(06)
- [23].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0(01)
- [24].A New Definitionand Classification of Echo Questions[J]. 海外英语 2014(12)
- [25].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EFL Learners in Tibet University[J]. 校园英语 2016(25)
- [26].《交际中的失礼》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05)
- [27].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Speaker's Intention[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9)
- [28].谈话语的流畅——对于话语标识“you know”的心理语言学分析(英文)[J]. 海外英语 2013(06)
- [29].浅析句末助词“吧”的机能(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05)
- [30].Interpretation of Deixis in Social Context[J]. 海外英语 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