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盆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研究

共和盆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气候和严酷的自然条件,流动沙地上很难自然恢复起固沙植被。青海省治沙试验站经过50多年的科学试验研究探索出高寒沙区阻沙固沙途径,即采用高立式沙障控制流沙前移,用粘土压沙、草方格固沙或就地取材用油蒿作沙障增加沙丘中下部粗糙度,然后在沙障内播种柠条、油蒿等耐旱抗风蚀的植物,随着植物群落的形成,沙丘立地条件得到改善。在丘间地栽植乔灌术,组成乔灌草、带片块相结台的多层次复合状固沙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论文以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沙珠玉治理示范区为分析样区,选择流动沙丘、人工植被恢复6a、10a、24a、33a、46a的固定沙丘以及丘间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治理年限的流动沙丘及丘间地人工恢复植被优势种、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性状的变化规律,分析流动沙丘固定过程中植被的演替方向,阐释沙漠化逆转过程和植被恢复机理,为人工固沙植被和土壤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封沙育草、丘间造林和沙障等措施能够启动高寒流动沙地的植被恢复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植被盖度及生产力状况,流动沙地治理地块的边缘因为容易受到未治理地块的风沙影响,植被恢复速度较慢,研究结果对改进流沙治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2)设置机械沙障后直播油蒿、柠条、丘间地乌柳造林,可以很快地建立起固沙植被,从而使流沙得以固定,促进多年生植物的侵入,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及多样性均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3)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土壤各因子状况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随植被多样性及盖度的增加,土壤开始出现结皮,黏粉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也呈上升趋势。(4)通过对不同生境下群落多项物种多样性指标与土壤因子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性质的改善,而良好的土壤环境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演替,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地的布设
  • 2.2.2 植被的调查
  • 2.2.3 土壤的调查
  • 2.2.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不同群落植被特征及其恢复趋势分析
  • 3.1 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物种组成
  • 3.2 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盖度的变化
  • 3.3 群落林下生物量随植被恢复的变化
  • 3.4 物种多样性
  • 3.4.1 不同固沙年限的沙丘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3.4.2 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丘间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土壤特征及其恢复趋势分析
  • 4.1 土壤结皮
  • 4.2 土壤机械组成
  • 4.2.1 沙丘上不同群落的土壤粒径组成
  • 4.2.2 丘间地不同群落的土壤颗粒组成
  • 4.2.3 不同生境土壤粉砂粒含量比较
  • 4.3 土壤有机质、全氮及 pH
  • 4.3.1 沙丘上土壤有机质、全氮及pH 值的变化
  • 4.3.2 丘间低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pH 值的变化
  • 4.3.3 不同生境下的土壤有机质及全氮
  • 4.4 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 4.5 小结
  • 第五章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特征因子的相关性
  • 5.1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
  • 5.1.1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5.1.2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
  • 5.2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相关性
  • 5.2.1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 5.2.2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回归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昆明市海口林场矿山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技术探究[J]. 绿色科技 2020(03)
    • [2].浅析古蔺废弃砂石厂的植被恢复治理[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0(03)
    • [3].西北地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综述[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3)
    • [4].海岛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以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为例[J]. 林业勘察设计 2015(01)
    • [5].国内部分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成果[J]. 草原与草业 2020(02)
    • [6].植被恢复的“穿衣法则”[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6(01)
    • [7].《宁夏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模式示范推广》项目[J]. 宁夏林业 2020(04)
    • [8].澜沧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J]. 绿色科技 2014(05)
    • [9].采石场阶段植被恢复设想[J]. 科技资讯 2008(11)
    • [10].废弃铁矿区植被恢复不同模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勘察设计 2019(04)
    • [11].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05)
    • [12].晋西北风沙区长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物理特征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11)
    • [13].中国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 浙江林业科技 2016(01)
    • [14].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被恢复设计的原则[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7)
    • [15].山西省植被恢复治理模式探讨——以晋中市榆次区为例[J]. 山西林业 2010(05)
    • [16].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紫色土植被多样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12)
    • [17].典型喀斯特洼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氮储量动态及其对极端内涝灾害的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3)
    • [18].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6)
    • [19].京郊荒滩地短期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 [20].汉中市建筑用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案[J]. 陕西林业科技 2018(03)
    • [21].三岔河镇异地植被恢复造林初步设计[J]. 绿色科技 2015(12)
    • [22].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4)
    • [23].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05)
    • [24].非煤矿山植被恢复综述[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11)
    • [25].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植被恢复造林技术[J]. 宁夏农林科技 2016(09)
    • [26].矿山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探究[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23)
    • [27].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状况调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07)
    • [28].宁夏干旱风沙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12)
    • [29].我国石质困难地植被恢复与重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30].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 2010(03)

    标签:;  ;  ;  ;  ;  

    共和盆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