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以《红楼梦》章回标题翻译为例

解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以《红楼梦》章回标题翻译为例

论文摘要

创造性叛逆是译介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是翻译中固有存在的现象。创造性叛逆揭示了翻译过程中原作进入译入语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融合、碰撞和背叛的现象。本文旨在利用《红楼梦》章回标题的翻译为例,分析创造性叛逆的内涵并寻找译者创造性叛逆形成和被影响的原因。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部分。引言主要内容是创造性叛逆概述,选题原因和当前研究现状介绍。正文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创造性叛逆论述。在这一章节里,首先对创造性叛逆的概念进行介绍,陈述什么是创造性叛逆,创造性叛逆概念是如何提出并受到重视。然后本文对创造性叛逆的产生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引入了阐释学的概念,理清阐释学与创造性叛逆的关系,阐明本文将主要研究译者的创造性叛逆。阐释学提出了“前见”的概念,而“前见”正是引起并影响创造性叛逆的关键因素。“前见”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是个体在所有行为活动中累积起来的一种固有的状态。译者在接触原作时总是带着自己的“前见”,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轨迹和翻译轨迹,与原作所代表的意义相冲突,产生创造性叛逆。本文进一步引入了视域的概念。指出每个个体固有的“前见”使得每个个体拥有了各自的视域,而视域总是各不相同。翻译过程就是译者的视域与原作者以及原作代表的其所在的历史环境的视域相遇的过程,并在译作形成后与读者的视域相遇。在此期间,各个视域不断的进行融合、碰撞,相互吸收或排斥,相互影响。视域融合与碰撞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叛逆的过程,而视域互不相同的特性正是引发创造性叛逆的原因。阐述视域的观点之后,本文继续研究译者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和创造性叛逆的关系。译者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决定了译者总是会对翻译活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这些原因就是引起并影响创造性叛逆的原因。创造性叛逆总是存在于翻译活动之中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二章是实例分析。《红楼梦》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别的文体结构,这些特点使得翻译过程中的各种碰撞与融合显得非常明显,产生各种创造性叛逆的表征。本文研究的是译者的创造性叛逆,选取了分别以杨宪益和霍克斯为主要译者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描述两个译者对于同一个原作的不同处理。首先是章回标题中委婉语的翻译。两个译本在委婉语的翻译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然后本文进一步找出文化层面翻译的实例,包括地名,人名,动物名称的特征,风俗习惯,宗教等具体的层次的翻译,做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为避免以往研究中的主观臆测和随意性,作者通过对前八十回标题原文和译文风格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力求全面细致地呈现出译者创造性叛逆在译文中的不同体现,为下面的理论分析提供坚实的个案基础。第三章是运用理论对第二章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寻求影响创造性叛逆的因素。在这一章中,本文根据第一章所论述的创造性叛逆的概念以及其发生过程,对第二章实例分析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因素包括赞助者、意识形态和诗学、以及不在本文研究之列但是属于创造性叛逆一部分的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本文提出译者心目中的“完美译本”的概念,正是出于对这个“完美译本”的追求,才造成了译者的一切行为。而这个“完美译本”是译者心目中一个抽象的概念,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就是影响创造性叛逆的因素。结语部分本文提出创造性叛逆的发生过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有着相似之处。对创造性叛逆的研究能够提供一个窗口,窥见整个文化演化过程的奥秘。同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论文目录

  • 致谢辞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概述
  • 二、选题原因
  • 第一章 创造性叛逆
  • 一、创造性叛逆概念综述
  • 二、创造性叛逆的产生
  • (一) 阐释学与创造性叛逆
  • (二) 视域的融合与碰撞
  • (三) 译者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 第二章 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红楼梦》章回标题翻译中的体现
  • 一、修辞层面的典型实例——委婉语的翻译
  • 二、文化层面
  • (一) 习语
  • (二) 文化名称
  • (三) 传统习俗
  • (四) 色彩的文化
  • (五) 宗教的文化
  • 第三章 影响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因素
  • 一、赞助者对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 二、意识形态与诗学对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 三、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对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影响
  • 结语
  • 英文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创造性叛逆论《阿Q正传》英译[J]. 山海经 2016(12)
    • [2].试论林纾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北方文学 2016(22)
    • [3].论《扶桑》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J]. 青年文学家 2016(33)
    • [4].翻译与创作[J]. 明日风尚 2017(10)
    • [5].从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解读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J]. 校园英语 2017(23)
    • [6].《非洲的青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张白桦、张建平译本为例[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25)
    • [7].《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20)
    • [8].从《格列佛游记》在中国的接受谈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校园英语 2017(30)
    • [9].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探究[J]. 芒种 2013(05)
    • [10].从《David Copperfield》两种中译本的比较看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性叛逆[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02)
    • [11].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11)
    • [12].“创造性叛逆”主体何在[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4(24)
    • [13].从解释学视角看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科技信息 2011(19)
    • [14].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1)
    • [15].片名翻译中“创造性叛逆”探析[J]. 电影文学 2010(02)
    • [16].论“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的价值性[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11)
    • [17].翻译中的能动性忠实与创造性叛逆[J]. 海外英语 2016(03)
    • [18].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 [19].试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现代商业 2012(03)
    • [20].浅谈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1].也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9)
    • [22].“创造性叛逆”:本意与误释——兼与王向远教授商榷[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02)
    • [23].创造性叛逆:挪用还是生发?——与王向远教授商榷[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02)
    • [24].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有意误译及其创造性叛逆[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25].《鲁滨逊漂流记》中文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5)
    • [26].解读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葛浩文《青衣》英译本为例[J]. 英语教师 2017(19)
    • [27].从英译《泊秦淮》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 青年文学家 2009(20)
    • [28].译者创造性叛逆——以《金陵十三钗》英译为例[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03)
    • [29].创造性叛逆:对翻译主体的忠实而非背离[J]. 科技信息 2013(20)
    • [30].浅谈电影片名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英语广场 2018(03)

    标签:;  ;  ;  ;  

    解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以《红楼梦》章回标题翻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