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特性研究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超临界二氧化碳连续管钻井液携岩特性研究”和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特性研究”的有关研究内容,深入研究了二氧化碳流体在井眼条件下的密度、粘度、温度和压力等特性的变化规律,设计和建立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揭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携岩规律以及二氧化碳水合物溶解特性,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的现场应用奠定了基础。二氧化碳流体是可压缩性非常好的非理想气体,常用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不适应于井眼内密度、粘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准确计算。基于Pen-Robinson方程和Chung方程,推导出了适合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在井眼条件下的密度和粘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都在5%以内,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应用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地层/钻具/二氧化碳流体之间的温度传递数学模型,给出了钻具和环空内二氧化碳流体的温度解析式,并绘制了井眼温度剖面。运用有限元基本方法和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了在井眼条件下二氧化碳钻井流体的静液柱压力和摩擦压耗的数学模型,从而绘制出井眼压力剖面,为实现控制压力钻井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相似性原理,研制出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可模拟二氧化碳流体在2000米井深内的运行状态,能够做到温度可调,压力可控,并能在高温高压(90℃,15MPa)下具有可视化。该装置可用于完成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的携岩特性、循环压耗特性、水合物生成和溶解特性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重复性好。利用新研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试验研究了二氧化碳流体在不同状态和不同井斜情况下的携岩特性,发现在超临界状态下,0°~36°是携岩较容易的井斜范围,井斜超过36°后携岩开始变得困难,54°~72°为携岩最困难的井斜范围,72°~90°携岩变得相对容易;确定了不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流体有效携岩的最低返速和最小流量;揭示出携岩能力随压力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的变化基本规律。模拟实验装置中固液分离器是采用侧面旋流进气的锥形容器,它能够使二氧化碳、水充分旋流搅拌,在温度低于10℃,压力高于5MPa条件下,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研究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地面环境中的稳定性,发现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速度是2℃、10℃、20℃条件下的1倍;实验探讨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热力学抑制剂乙醇以及无机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特性;也实验分析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动力学抑制剂十六烷基磺酸钠溶液中的溶解特性,有助于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现场应用时产生水合物堵塞提供解决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欠平衡钻井流体
  • 1.1.2 小井眼连续管欠平衡钻井
  • 1.1.3 连续管欠平衡钻井遇到的挑战
  • 1.2 超临界二氧化碳特点
  • 1.2.1 超临界流体特点
  • 1.2.2 超临界钻井流体的选定
  • 1.2.3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特点及应用
  • 1.3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工作原理分析
  • 1.3.2 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够促进采收率提高
  • 1.3.3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目前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基本特性理论研究
  • 2.1 二氧化碳流体密度特性
  • 2.1.1 P-R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 2.1.2 P-R 二氧化碳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 2.1.3 P-R 二氧化碳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误差分析
  • 2.1.4 二氧化碳密度计算
  • 2.1.5 小结
  • 2.2 二氧化碳流体粘度特性
  • 2.2.1 气体粘度概念
  • 2.2.2 Chung 等人高密度流体粘度计算理论
  • 2.2.3 二氧化碳Chung 粘度计算实例及误差分析
  • 2.2.4 二氧化碳粘度计算及分析
  • 2.2.5 小结
  • 2.3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温度传递特性
  • 2.3.1 与传热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 2.3.2 循环钻井流体温度传递数学模型
  • 2.3.3 小结
  • 第三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循环压力特性研究
  • 3.1 钻具内压力计算
  • 3.1.1 有限元方法计算井眼压力
  • 3.1.2 钻具内摩擦系数f 的计算
  • 3.1.3 压力公式误差分析
  • 3.1.4 钻具内循环压力模型计算示例
  • 3.1.5 钻具内参数计算结果分析
  • 3.2 环空内压力计算
  • 3.2.1 环空内压力公式
  • 3.2.2 环空摩擦系数f 的计算
  • 3.2.3 环空摩擦系数计算示例
  • 3.2.4 环空计算结果分析
  • 3.3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
  • 4.1 钻井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研究现状
  • 4.1.1 常温常压可视实验装置
  • 4.1.2 高温高压不可视模拟实验装置
  • 4.1.3 相对高压可视实验装置
  • 4.2 钻井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发展趋势
  • 4.3 模拟实验装置设计基本原理
  • 4.3.1 相似原理
  • 4.4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模拟实验装置设计与试制
  • 4.5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循环模拟实验装置操作规程
  • 4.6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携岩特性实验研究
  • 5.1 最小动能携岩准则
  • 5.1.1 超临界二氧化碳最小返速计算
  • 5.1.2 数据分析
  • 5.2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携岩能力模拟实验研究
  • 5.2.1 实验方法
  • 5.2.2 实验数据与分析
  • 5.2.3 携岩随压力变化规律
  • 5.2.4 携岩能力随温度变化规律
  • 5.3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及溶解特性试验研究
  • 6.1 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
  • 6.2 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机理
  • 6.3 二氧化碳水合物抑制剂研究
  • 6.3.1 水合物热力学抑制剂
  • 6.3.2 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
  • 6.4 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性实验
  • 6.4.1 二氧化碳水合物制取
  • 6.4.2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空气中稳定性实验
  • 6.4.3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乙醇水溶液中溶解速度
  • 6.4.4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氯化钙水溶液中溶解速度
  • 6.4.5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氯化钠水溶液中溶解速度
  • 6.4.6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十六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溶解速度
  • 6.5 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不同试液中溶解速度
  • 6.6 本章结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应用[J]. 发电技术 2020(04)
    • [2].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处理对苎麻织物的影响[J]. 纺织学报 2011(07)
    • [3].超临界二氧化碳及其在制革上的应用(续)[J]. 中国皮革 2014(21)
    • [4].超临界二氧化碳及其在制革上的应用[J]. 中国皮革 2014(19)
    • [5].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钻井技术研究现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11)
    • [6].国外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J]. 舰船科学技术 2018(11)
    • [7].丙纶纤维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6)
    • [8].我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J]. 电子世界 2020(11)
    • [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高温部件选材及效率分析[J]. 新能源进展 2017(05)
    • [10].微细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换热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0(03)
    • [11].超细涤纶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研究[J]. 纺织导报 2008(11)
    • [12].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研究进展[J]. 热能动力工程 2019(01)
    • [13].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提取延胡索乙素的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14(05)
    • [14].超临界二氧化碳微细管内冷却换热研究[J]. 低温工程 2010(01)
    • [15].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射流特性分析[J].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3)
    • [16].EDTA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碳酸钡粒子形貌影响的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2(03)
    • [17].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萃取杏仁油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2)
    • [18].4-硝基苯胺衍生分散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染色性能[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19(02)
    • [19].水平圆管超临界二氧化碳摩阻试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5)
    • [20].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矩形回路中的自然循环特性分析[J]. 核动力工程 2020(S1)
    • [21].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8(06)
    • [22].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研究进展及展望[J]. 热力发电 2020(10)
    • [23].过氯乙烯清漆超临界二氧化碳喷涂的研究[J]. 现代化工 2020(04)
    • [24].300MW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气动力特性及壁温分布[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9(06)
    • [25].天然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研究进展[J]. 染整技术 2017(03)
    • [26].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应用于火力发电的研究现状[J]. 南方能源建设 2017(03)
    • [27].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岩屑速度分布数值模拟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8].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聚氟乙烯的制备[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 2019(04)
    • [30].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脱水的效果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标签:;  ;  ;  ;  ;  

    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