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唑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α,β-不饱和酰腙,醋酸碘苯(PhI(OAc)_2),吡唑
叁唑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克虎,张学清,柴丽,黄丹凤[1](2019)在《α,β-不饱和酰腙氧化环化合成N-酰基吡唑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醋酸碘苯(PhI(OAc)_2)为温和的氧化剂,探索了α,β-不饱和酰腙的无金属氧化环化反应,在25℃下以高达92%的产率得到了一系列1,3,5-叁取代N-酰基吡唑类化合物.通过~1HNMR和~(13)CNMR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易于操作以及反应产率高等优点,为N-酰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凯,孙宏,周寿芳,赵伟伟[2](2019)在《吡啶并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一种用迭氮化钠和吡啶合成吡啶并四氮唑化合物的方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产率高等优点。优化了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使吡啶并四氮唑化合物的产率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王川,侯旭奔,方浩[3](2019)在《苯并硼唑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硼唑(benzoxaborole)是一类含有硼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近年来,苯并硼唑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其为骨架的药物他伐硼罗(tavaborole)和克立硼罗(crisaborole)相继被FDA批准上市。特别是,研究人员在对苯并硼唑类化合物设计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新型的抗菌、抗寄生虫、抗肿瘤和抗炎药物。本文主要介绍苯并硼唑类化合物的性质、构效关系以及相关生物活性研究。(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天骄,王佳毅,宋恭华[4](2019)在《氮杂双环[3.3.1]壬烷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合成及其对线虫的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具有抗线虫活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MDL 72222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改变氮杂双环中桥环的位置以及桥碳数量,引入农药活性基团噻二唑结构,设计合成了23个未见报道的3-氮杂双环[3.3.1]壬烷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分析手段确认了化合物的结构。以根结线虫为试虫,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其中10个目标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对根结线虫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在试管实验中化合物Z7对根结线虫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宪双,郭帅,徐向君,李昂泽,何雅格[5](2019)在《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四唑类化合物的快速识别和分类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四唑类化合物的快速非接触识别和分类,本文搭建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拉曼光谱集成测试系统。首先采集了4种四唑类化合物在1 064 nm激发波长下的拉曼光谱,包括四氮唑、5-氨基四氮唑、1,5-二氨基四氮唑和1-甲基-5-氨基四氮唑。通过对特定官能团拉曼峰位的分析,成功地将它们鉴别出来。然后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采集各个样本的等离子体辐射光谱。选取140组光谱数据进行训练,建立分类模型,剩余60组数据对所得的类型区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算法,建立了两个分类模型。一是将全谱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前64个主成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模型。二是通过对比光谱差异,选取10个特征波长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主成分建立模型。发现前者平均预测准确度只有88. 3%,而后者60个光谱样本点全部落在其对应的标准样品类型区域内,分类准确度达到100%。实验结果表明,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拉曼光谱联合使用,可以准确地鉴别四唑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明明,孙鉴昕,许良忠,王明慧[6](2019)在《3,5-二取代-1,2,4-恶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具有杀虫活性的新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3,5-二取代-1,2,4-恶二唑类化合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5个新化合物均表现出优异的杀虫活性。在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新化合物Ⅳ1、Ⅳ3、Ⅳ5对小菜蛾的致死率均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9年04期)
池彦伟,汪贞贞[7](2019)在《一种新型苯基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苯基四氮唑、1,3-二氯丙醇和3,4,5-叁甲氧基苯胺为原料,进过一步反应"一锅法"合成了一个新型苯基四氮唑类化合物,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最后发现使用氢氧化钡作为碱性化合物,在65℃条件下反应9 h,能够使反应收率达到90%;最后将该化合物进行了IDO1抑制活性测试,该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IC_(50)为35μmol/L,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何明[8](2019)在《吲唑连苯并恶唑类化合物设计及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日益增加;同时抽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增加了患肿瘤风险,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阻断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相互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以酪氨酸激酶为设计目标靶点,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方法设计得到了一系列以吲唑和苯并恶唑为母核结构的潜在抗癌活性化合物。本论文主要以中间体化合物和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中心,辅以分子对接研究,以期望找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进入临床前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以下3部分:1.1H-吲唑-3-甲酸类衍生物的合成:以取代盐酸苯肼和苯甲醛为原料,通过亲核加成,酰化,傅克酰基化,重排合环得到1H-吲唑-3-甲酸及其衍生物,之后1H-吲唑-3-甲酸为原料,以通过溴化、硝化和N-甲基化得到更多1H-吲唑-3-甲酸衍生物,并从一系列单因素出发优化了中间体化合物收率。2.1H-吲唑-3-乙酸类衍生物的合成:以丙二酸、乙酸铵和取代邻氨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亲和加成,还原,合环得到了1H-吲唑-3-乙酸及其衍生物,之后通过N-甲基化得到了N取代吲唑-3-乙酸及其衍生物,并从一系列单因素出发优化了中间体化合物收率。3.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分子对接研究:对于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以吲唑羧酸类衍生物和取代邻氨基苯酚为原料,多聚磷酸作为脱水剂和催化剂合环最终合成得到了2-(1H-吲唑-3-基)苯并恶唑和2-((1H-吲唑-3-基)甲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分子对接研究,主要以合成得到的13种化合物为主。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它们与靶蛋白之间有氢键、π-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为目标化合物后续活性测定提供理论参考与支持。(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2)
叶姗姗[9](2019)在《2-巯基唑类化合物与高碘盐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硫醚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物质,尤其是杂环芳基硫醚在药物合成领域和功能材料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更高效的硫化物合成策略。由于芳基高碘盐易制备、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和高反应活性的特点,它将作为良好的亲核试剂应用于有机合成中。本论文分别以线性、环状二芳基碘鎓盐为原料和2-巯基苯并唑类化合物反应,高效、环保地合成了C-S键。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介绍了形成C-S键的各种方法,包括过渡金属(Pd、Ni、Cu)催化的芳基卤化物、芳基硼酸、芳基叁氟甲磺酸与硫醇的反应和无过渡金属催化的亚磺酰基或磺酰基苯并咪唑、线性二芳基碘鎓盐、N-甲苯磺酰腙、乙腈与硫醇的反应,还有以金属硫化物、有机二硫化物等为硫源的反应。(2)以2-巯基咪唑类化合物为原料,室温下与含有端基炔的二芳基碘鎓盐反应,一步合成了苯并咪唑并[2,1-b]噻唑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单晶X衍射、HRMS技术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该实验的最佳条件。室温下,2-巯基苯并咪唑和炔基苯基高碘盐的摩尔比为1:1,溶剂为CH_2Cl_2,反应时间为12 h时,目标化合物的产率达到84%。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催化剂和配体,在精细化工和制药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同时,详细探讨了该反应的机理。并且通过MTT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浓度为4 ug·ml~(-1)时,化合物3b具有较强的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活性,抑制率为52%。(3)探究了环状二芳基碘鎓盐和2-巯基苯并唑类化合物的反应,合成了多种含苯并杂环类芳硫醚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HRMS等技术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该实验的最佳条件。当2-巯基苯并唑类化合物和环状二芳基碘鎓盐的摩尔比为1:1.2,溶剂为DMF,碱为K_2CO_3,催化剂为CuI(10 mmol%),在温度130℃时反应12 h,产率最高可达到95%。该反应仅使用少量的催化剂,同时,环状二芳基碘鎓盐的使用提高了原子经济性,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伟楠[10](2019)在《新型噻二唑类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通过以2-氨基-1,3,4-噻二唑及其衍生物为底物合成噻二唑类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整体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以噻二唑为结构单元的含氮含硫稠合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相关化合物的应用前景。第二部分,考察了以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与4-氯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Thorpe-Ziegler反应和Pictet-Spengler反应制备[1,3,4]噻二唑并[3,2-α]噻唑并[5’,4’:5,6]吡啶并[4,3-d]嘧啶酮。第叁部分,考察了[1,3,4]噻二唑并[3,2-a]嘧啶-5,7(6H)-二酮与1-甲基吲哚和芳醛的叁组份反应。确定了以哌啶和固体酸催化剂Amberlyst-15为催化剂的两步一锅法合成途径。第四部分,考察了2-氨基-1,3,4-噻二唑衍生物与3-溴乙酰基香豆素合成咪唑并[2,1-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缩合反应过程。合成产物结构经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叁唑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介绍了一种用迭氮化钠和吡啶合成吡啶并四氮唑化合物的方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产率高等优点。优化了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使吡啶并四氮唑化合物的产率达9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唑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克虎,张学清,柴丽,黄丹凤.α,β-不饱和酰腙氧化环化合成N-酰基吡唑类化合物[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凯,孙宏,周寿芳,赵伟伟.吡啶并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J].安徽化工.2019
[3].王川,侯旭奔,方浩.苯并硼唑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9
[4].杨天骄,王佳毅,宋恭华.氮杂双环[3.3.1]壬烷芳基噻二唑类化合物合成及其对线虫的抑制活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宪双,郭帅,徐向君,李昂泽,何雅格.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四唑类化合物的快速识别和分类实验研究[J].中国光学.2019
[6].张明明,孙鉴昕,许良忠,王明慧.3,5-二取代-1,2,4-恶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J].现代农药.2019
[7].池彦伟,汪贞贞.一种新型苯基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山东化工.2019
[8].何明.吲唑连苯并恶唑类化合物设计及合成[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叶姗姗.2-巯基唑类化合物与高碘盐的反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9
[10].张伟楠.新型噻二唑类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D].渤海大学.2019
标签:α; β-不饱和酰腙; 醋酸碘苯(PhI(OAc)_2); 吡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