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昌论文-叶官谋

冯敏昌论文-叶官谋

导读:本文包含了冯敏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冯敏昌,诗学思想,成因

冯敏昌论文文献综述

叶官谋[1](2018)在《清代壮族文学家冯敏昌之诗学思想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壮族文学家冯敏昌认为在具体诗歌创作中应当做到温柔敦厚不逾矩,应当书写真情、不作无病呻吟,应当一气呵成、富有气势;认为一个人要在诗歌创作道路上有所成就,就应当做到勤力为学、广为游历,同时还要做到诗学多家、自辟新境。而促成冯敏昌形成这些诗学思想之原因,主要在于其长期熏染于深厚的儒学家风中,还得到一大群亦师亦友文学名家的指导与影响,且受益于其直诚磊落之个性以及善学、善思、善于提炼诗歌创作实践感悟之良好习惯等。(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奕奕[2](2018)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冯敏昌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冯敏昌一生辗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将南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尽收眼底。冯敏昌诗歌创作受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学地理内容:从自然环境看,冯敏昌诗歌反映了南北地域在气候、地貌、物产上的差异,而诗歌的“荔枝”“桂蠹”意象,反映了他作为岭南人的自觉性,即不采用“荔枝”和“桂蠹”意象蕴含的讽刺含义,而是通过荔枝表现他对故乡的依恋,用桂蠹表现岭南文人高洁的品性。从政治环境看,冯敏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受京都吸引力的影响;他仕途坎坷的疲惫情感,又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科举取士制度对北方的倾斜有关。从区域与诗歌创作看,冯敏昌诗歌不乏本土与异乡区域的描写,突出了区域的地理位置、贸易经济情况和历史文化。区域的人际交往,使冯敏昌在结交大批文人志士的同时,磨砺了自己的诗风。从人文景观看,冯敏昌对岭南本土与异地人文景观的诗歌描写,在抒发他怀古之思的同时,表现了他作为岭南人独特的情感:既反映了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又表现了冯敏昌对岭南后生的期盼,还表达了冯敏昌立志成材,以彰显岭南人才辈出的情感。此外,丰富的游历赋予了冯敏昌诗歌开阔的地理空间;频繁的地理空间切换,诱发了冯敏昌的故乡情结和羁旅之愁。冯敏昌文学创作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对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冯敏昌的诗歌创作赋予了人文景观文化的意义;二是冯敏昌的诗歌创作和对岭南教育的重视加深了岭南文学文化的积累。鱼山的诗歌创作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吴世林[3](2018)在《利用冯敏昌名人效应 打造大寺旅游名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冯敏昌是着述最丰的壮族先贤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号鱼山,清代广东廉州府钦县长墩司南雅乡人(今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马岗村)。乾隆四十叁年(1778年)进士,相传曾经担任过嘉庆皇帝的老师,历任户部、刑部主事,浩授奉政大夫,是清(本文来源于《钦州日报》期刊2018-04-03)

张琼[4](2018)在《论冯敏昌在岭南历史上的叁重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冯敏昌(1747——1806),钦州人,是清代乾嘉时期誉满两广的诗人、书法家和金石学家,与张锦芳、胡亦常并称为“岭南叁子”,书法则与黎简、吴荣光、张岳裕并称“粤东四家”,其在岭南历史上有叁重地位。一、注重个人修为,终成岭南后世道德标杆(本文来源于《钦州日报》期刊2018-01-25)

李艳晔[5](2017)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推动钦州文化繁荣兴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 者李艳晔)昨日,我市举办纪念冯敏昌诞辰270周年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研究冯敏昌文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究探讨弘扬冯敏昌精神,加快钦州文化建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革冰出席并讲话,市政协主席黄若萍致辞。广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容本镇(本文来源于《钦州日报》期刊2017-12-06)

朱万章[6](2017)在《有“兰亭癖”的帖学名家冯敏昌》一文中研究指出冯敏昌同时也是卓有建树的书画家,绘画方面,擅长画松石、兰竹,苍秀绝俗,其《墨兰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清新淡雅,颇具文人雅趣;书法方面,是这一时期的帖学名家,与黎简、宋湘、吴荣光齐名。因其书画兼擅,故其书画融通,以书法线条入画,以绘画意境入书,成其独有的艺术风格。据冯士镳《太史公年谱》载,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月,冯敏昌在乡试同考官韦药轩家的得石轩中见山水一幅,不记其名,用破笔为之,潇洒苍润,无繁重之态,因曰:"若此则作画之乐,当不减于草书",并分别制订学习经史、书法和绘画的课程以自励,其中学书谓:"王右军(本文来源于《收藏.拍卖》期刊2017年09期)

徐超[7](2017)在《冯敏昌书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乾嘉时期,岭南书法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书法家,其中冯敏昌就是此时期的广东书法界的代表人物,与黎简、宋湘、吴荣光并称为“清中叶岭南四大书家”。本文通过四大部分对冯敏昌的书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概述其生平行历与交游及对其书法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他的书法艺术风格特点及学书经历,详细阐述其书法风格的来源,行书以晋为宗,师法二王;隶书潜心精研《华山碑》;楷书尤擅小楷,又为北碑之先导。第叁部分对冯敏昌书法美学思想进行论述,如“以笔作书,第一执法”的执笔观;主张书法、绘画、诗歌风格与人品统一的“书画同源”观;尤其是其最具特色的“手腕须和,笔头须重,宁拙毋巧,宁苍毋秀,宁朴毋华,宁用秃笔,毋用尖笔”的“四宁四毋”书法美学观。第四部分探讨冯敏昌的书法艺术成就及其在岭南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虽然其书法作品风格特点不够显着,但是其书法学美学观对岭南乃至全国影响重大,在碑学方面有超前的眼光,对岭南书法家有引领先路的作用;在书法技法尤其执笔法方面对岭南笔法传承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6-28)

宋坚[8](2016)在《冯敏昌北部湾诗歌创作研究——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五》一文中研究指出素有"岭南才子"和"岭南明珠"之称的广西北部湾诗人冯敏昌,从小就生活在北部湾的山海之间,是本土作家中学养最为深厚、创作成就最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北部湾诗歌,内容丰富多彩、风格鲜明突出、艺术造诣深厚,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山水情怀和对故土桑梓的深情厚意。冯敏昌为家乡北部湾所创作的诗歌,数量众多、题材多样、雄深雅健、影响深远,是当今学界研究北部湾诗歌创作及其发展历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陆衡[9](2014)在《冯敏昌与钦州乡贤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之前的钦州乡贤有唐代的宁悌原、姜公辅,明朝的梁里许、苏筠、黄环、陈善住、杨冠、章献中、黄秋槐、唐鲤等。这些本土人士品行优异、学识渊博、业绩突出,具有无可争辩的亲善性。受以上乡贤尤其是宁悌原和姜公辅的深刻影响,冯敏昌成长成才,终成为钦州乡贤队伍中的一员。近代以降,以宁悌原、姜公辅和冯敏昌为代表的钦州乡贤和钦州乡贤文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能对本地域产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作用。(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陆衡[10](2013)在《大学校长的选拔、交流与职业化——冯敏昌书院教育实践及其启示(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书院院长,冯敏昌教书育人的成效证明了"以礼相延,厚给禀饩"的选拔制度的可行性;冯敏昌频繁调动所导致的一流人才培养欠缺说明为打造学校特色和培养一流人才,大学校长的任期不应过短;冯敏昌书院管理与教学科研一肩挑的成功告诉人们,远离科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长的职业化与学术腐败问题。(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冯敏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冯敏昌一生辗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将南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尽收眼底。冯敏昌诗歌创作受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学地理内容:从自然环境看,冯敏昌诗歌反映了南北地域在气候、地貌、物产上的差异,而诗歌的“荔枝”“桂蠹”意象,反映了他作为岭南人的自觉性,即不采用“荔枝”和“桂蠹”意象蕴含的讽刺含义,而是通过荔枝表现他对故乡的依恋,用桂蠹表现岭南文人高洁的品性。从政治环境看,冯敏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受京都吸引力的影响;他仕途坎坷的疲惫情感,又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科举取士制度对北方的倾斜有关。从区域与诗歌创作看,冯敏昌诗歌不乏本土与异乡区域的描写,突出了区域的地理位置、贸易经济情况和历史文化。区域的人际交往,使冯敏昌在结交大批文人志士的同时,磨砺了自己的诗风。从人文景观看,冯敏昌对岭南本土与异地人文景观的诗歌描写,在抒发他怀古之思的同时,表现了他作为岭南人独特的情感:既反映了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又表现了冯敏昌对岭南后生的期盼,还表达了冯敏昌立志成材,以彰显岭南人才辈出的情感。此外,丰富的游历赋予了冯敏昌诗歌开阔的地理空间;频繁的地理空间切换,诱发了冯敏昌的故乡情结和羁旅之愁。冯敏昌文学创作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对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冯敏昌的诗歌创作赋予了人文景观文化的意义;二是冯敏昌的诗歌创作和对岭南教育的重视加深了岭南文学文化的积累。鱼山的诗歌创作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冯敏昌论文参考文献

[1].叶官谋.清代壮族文学家冯敏昌之诗学思想及其成因[J].河池学院学报.2018

[2].陈奕奕.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冯敏昌诗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3].吴世林.利用冯敏昌名人效应打造大寺旅游名镇[N].钦州日报.2018

[4].张琼.论冯敏昌在岭南历史上的叁重地位[N].钦州日报.2018

[5].李艳晔.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钦州文化繁荣兴盛[N].钦州日报.2017

[6].朱万章.有“兰亭癖”的帖学名家冯敏昌[J].收藏.拍卖.2017

[7].徐超.冯敏昌书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7

[8].宋坚.冯敏昌北部湾诗歌创作研究——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钦州学院学报.2016

[9].陆衡.冯敏昌与钦州乡贤文化[J].钦州学院学报.2014

[10].陆衡.大学校长的选拔、交流与职业化——冯敏昌书院教育实践及其启示(一)[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冯敏昌论文-叶官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