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杰出的作家,被誉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标志。他的代表作《红字》初版于1850年,一经问世,便因其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和独具特色的叙述技巧立刻受到好评并产生了持久的魅力。经过了一百多年,《红字》和作者纳撒尼尔·霍桑依然享誉美国文学界。著名的评论家的赞扬和美国读者的追捧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西方,虽然《红字》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国内在对这位天才作者及其代表作的推广上却十分缓慢。虽然早在中国解放前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出现了小说的第一个译本,但并未引起任何重视。直到1981年才出现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第一个权威译本。从90年代开始,翻译活动才逐渐兴盛起来,从而推动了国内对小说译本的研究。中国知网上搜集的从1990年到2010年的资料显示,共有12篇文章研究《红字》的翻译,而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一篇也没有。从叙事学视角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小说的主题以及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而在文学批评领域经常探讨的叙事学领域的叙事视角和话语的表达方式却几乎没有。自从《红字》的中译本首次出版以来,至今国内共有18个不同的版本。其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胡允桓翻译的中译本是早期较权威的一个版本;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姚乃强翻译的译本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版本。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两个中译本对原文的叙述方式的处理,探讨译者是否成功地再现了其叙述技巧。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它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以及丰富的话语表现形式展现其高超的叙事风格。译者对于任何一方面的忽略都必定会对原文的艺术价值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原著及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除了少数细节之处外,两个中译本通过对原著的叙事视角和话语表现形式的成功转换,较好地保留了原著的主题和艺术价值。由于目前国内从叙述学视角对《红字》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希望通过在此方面的尝试性研究,能够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体会原著的主题意义和艺术价值,也同时希望能够为小说的叙事学翻译研究抛砖引玉。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1. Literature Review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carlet Letter
  • 1.2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his style
  • 1.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carlet Letter in China
  • 1.4 Narratology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
  • 2. Methodology
  •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3.1 Transference of point of view
  • 3.2 Transference of speech presentation
  • Conclusion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成因解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10)
    • [2].Hawthorne's Thoughts in The Scarlet Letter[J]. 校园英语 2017(04)
    • [3].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J]. 新高考(英语进阶) 2017(04)
    • [4].必背言论[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08)
    • [5].纳撒尼尔·霍桑小说中对现代科学的批判[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02)
    • [6].论纳撒尼尔·霍桑的反智主义[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7].浅议纳撒尼尔·霍桑小说中的清教文化[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2)
    • [8].论物质世界的灵性——从《红字》探索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的创作特色[J]. 电影文学 2008(15)
    • [9].纳撒尼尔·霍桑《神奇之书》的叙事特征[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0].简论纳撒尼尔·霍桑小说中的“夜行”叙事[J]. 国外文学 2012(04)
    • [11].从《红字》看纳撒尼尔·霍桑的生态意识[J]. 名作欣赏 2011(36)
    • [12].微语录[J]. 初中生必读 2019(Z1)
    • [13].女性主义视阈下重构纳撒尼尔·霍桑[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9)
    • [14].论霍桑小说的创作特征[J]. 安顺学院学报 2015(04)
    • [15].“阳光”在《红字》中的作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3)
    • [16].超验主义下的自然人——论《红字》中的珠儿[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11)
    • [17].由《红字》看纳撒尼尔·霍桑的创作风格[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05)
    • [18].纳撒尼尔·霍桑短篇小说《胎记》科学家形象研究[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19].你帮助我做成的事[J]. 启迪与智慧(下) 2020(02)
    • [20].多层次的叙事结构:《祖父之椅的整部历史》的叙事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17(11)
    • [21].《红字》的叙事策略解读[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9)
    • [22].从《红字》看霍桑的非理性主义观[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12)
    • [23].古宅之秋[J]. 英语世界 2019(09)
    • [24].纳撒尼尔·霍桑与美国浪漫传奇的文化逻辑[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1(01)
    • [25].解读《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14(20)
    • [26].《拉巴契尼的女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消费导刊 2009(09)
    • [27].藿桑与海丝特[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8(04)
    • [28].小说《红字》与其1995年同名改编电影的比较(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5(10)
    • [29].《红字》中海斯特的性格症候论析[J]. 作家 2009(10)
    • [30].解构主义观照下《红字》中女权意识萌动之分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08)

    标签:;  ;  ;  ;  ;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