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污泥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BR,双氯芬酸,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
活性污泥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秋,蒋聪,耿金菊,任洪强,张徐祥[1](2019)在《环境浓度双氯芬酸对活性污泥处理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氯芬酸(Diclofenac,DCF)是水环境中高频检出的新兴污染物,随着DCF的广泛使用,城市污水中的DCF逐年增加,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进行了连续120 d的DCF暴露实验,考察了环境浓度DCF(5和50μg·L~(-1))对SBR出水水质、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DCF可降低COD的去除效果,但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在微生物生理生化性能方面,5μg·L~(-1) DCF可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升高,但50μg·L~(-1) DCF导致SOD和SDH活性下降,DCF胁迫使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增加.DCF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影响,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丰度增加,革兰氏阳性菌在5μg·L~(-1) DCF压力下丰度无明显变化,但在50μg·L~(-1) DCF压力下丰度显着降低(p<0.05),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5μg·L~(-1) DCF下增加但在50μg·L~(-1) DCF下降低.16S rRNA基因焦磷酸测序结果表明,Proteobacteria是活性污泥群落中的优势门.随着DCF浓度的升高,Proteobacteria丰度不断增加,Chloroflexi、OD1和Firmicutes丰度则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高浓度DCF(50μg·L~(-1))刺激导致特定菌属如Nakamurella、Micropruina等丰度增加.研究结果揭示了环境浓度的DCF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处理能力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可为DCF的风险评估和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莹,王昌稳,李军,赵欣,雷泽远[2](2018)在《投加微粉强化低浓度生活污水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教工生活区实际生活污水为底物,考察了分别投加硅藻土和粉末活性炭对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硅藻土和粉末活性炭均能有效缩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时间;投加硅藻土、粉末活性炭形成的颗粒污泥外观及内部细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别,投加微粉会降低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相对于硅藻土粉末活性炭更适于微生物附着生长;未投加微粉和投加硅藻土的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效果较差;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反应器在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时还能保留更多生物量,对COD、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85. 3%和87. 2%。当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投加粉末活性炭是促进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21期)
张浩,王玮,耿士文,孙延霜,蓝惠霞[3](2017)在《DO浓度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处理五氯酚废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溶解氧(DO)浓度对添加磁粉的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简称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处理五氯酚(PCP)效果的影响,并以未添加磁粉的微氧活性污泥系统(简称微氧无磁性活性污泥系统)作为对照,考察DO浓度在0.2~3.0 mg/L范围内时,有无磁粉情况下微氧活性污泥系统对PCP的降解效果及系统微生物活性和污泥理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微氧无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相比,DO浓度在0.2~3.0 mg/L时,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的PCP和CODCr去除率均较高,且当DO浓度为0.6 mg/L时,PCP和CODCr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2%和63%。由于磁粉的存在,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活性与絮凝性能都得到增强,当DO浓度为0.6 mg/L时,脱氢酶浓度达到最高为227 mg TF/(L·h),胞外多聚物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PN/PS)达到最大为1.58;而微氧无磁性活性污泥系统中脱氢酶浓度为165 mg TF/(L·h),PN/PS为1.02。(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冯萌萌[4](2017)在《有机物浓度对活性污泥法CANON工艺脱氮性能及EPS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传统的污水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单级自养脱氮工艺能够降低曝气量约63%,节约外加碳源100%,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物脱氮处理成本,为废水的生物脱氮处理研究发展开发了新思路。单级自养脱氮工艺是通过自养菌好氧氨氧化菌(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AOB)与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AAOB)之间的协同作用将氨氮转化成氮气完成除氮的过程,整个运行过程不需要有机物。然而,不含有机碳源的实际废水基本是不存在的,因此需要研究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在有机碳源情况下的脱氮性能。本试验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er,SBR),探究了启动活性污泥法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过程;在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启动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投加有机碳源(葡萄糖)研究该系统在不同COD/NH4+-N条件下的除氮性能,并通过菌种的鉴定探讨了有机物加入前后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研究了投加有机物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各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在SBR反应器内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利用人工合成废水在SBR反应装置内首先实现部分亚硝化,并通过接种一些取自同等条件下成功启动CANON工艺系统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里的生物膜,经过131d成功启动了活性污泥法CANON工艺系统,此时TN去除率达到60.43%。接着通过逐渐提高氨氮浓度来提高氨氮的容积负荷,最终TN去除率为76%,TN容积去除负荷为0.35kgN/(m3·d)。在该CANON工艺系统内的优势菌分别为属于浮霉球菌门下的Candidatus Anammoxoglobus菌属和属于β-Proteobacteria亚类的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属)。利用已经培养好并稳定运行的单级自养脱氮系统,通过不断增加进水中有机碳源(葡萄糖)的浓度同时氨氮的浓度保持不变,使系统进水COD/NH4+-N的平均值不断增加。结果表明:在COD/NH4+-N≤0.7的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可以与反硝化菌协同作用使系统的TN去除率提高,并且当COD/NH4+-N为0.7时,系统的NH4+-N转化率、TN去除率分别为91.98%、84.39%;在COD/NH4+-N在0.9的条件下,系统内的AAOB菌在与反硝化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变现为TN去除率逐渐降低,系统运行不稳定。菌种测定结果表明,投加有机碳源26d后,系统内的反硝化菌Thauera(索氏菌属)成为优势菌属,而Candidatus Anammoxoglobus、Nitrosomonas在系统内的丰度降低。采用叁种不同的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方法下的胞外聚合物提取量及细胞破损量发现,热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且DNA相对含量少,是以将热提取法认为是CANON系统胞外聚合物的有效提取方法。EPS的测定结果表明,当COD/NH4+-N的平均值由0增加到0.9的过程中,系统内TB-EPS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及DNA的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含量减少,TB-EPS对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产生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4-16)
兰善红,张浩,蓝惠霞,马平[5](2017)在《葡萄糖浓度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降解五氯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葡萄糖浓度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降解五氯酚(PCP)的影响,并以微氧活性污泥系统作为对照。考察了葡萄糖浓度对PCP和COD_(Cr)去除率、微生物活性以及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微氧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在所考察的葡萄糖浓度范围,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的PCP和COD_(Cr)去除率均较高,当葡萄糖浓度为1600 mg/L时,PCP和COD_(Cr)的去除率分别接近90%和75%,而无磁粉对照组的为70%和65%左右。由于磁粉的存在,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活性和絮凝性能均得到增强,当葡萄糖浓度为3200 mg/L时,脱氢酶活性最高达288.5 mg TF/L·h,而无磁粉对照组为198.4 mg TF/L·h。(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7年01期)
吉芳英,王颖,范剑平,颜达超,李冬平[6](2016)在《活性污泥中细微沙浓度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的细微沙会导致活性污泥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与混合液悬浮固体比值(ratio of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to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VSS/MLSS)降低。通过向生化池进水中连续投加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14、33、50、66和107μm的石英砂,研究不同粒径细微沙对活性污泥MLVSS/MLSS的影响,探讨不同粒径细微沙的悬浮特性,构建活性污泥中细微沙浓度的预测模型,以为污水厂运行调控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细微沙粒径越小,悬浮比(悬浮在污泥混合液中的细微沙占生化池进水中细微沙总量的比例)越大,悬浮比与细微沙粒径呈显着的相关关系。通过预测模型得到的细微沙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小,说明构建的活性污泥中细微沙浓度的预测模型是合理的。污水厂可在维持活性污泥MLVSS稳定的条件下,结合活性污泥中细微沙的浓度,调控污泥MLSS,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张恒,孙嘉浩,王传路,蓝惠霞,陈睿[7](2016)在《Fe~(3+)存在下溶解氧浓度对活性污泥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Fe~(3+)存在下,溶解氧(DO)浓度对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影响,并以不加Fe~(3+)的系统作为对照。DO浓度在1.5~2.5mg·L~(-1)范围内,加铁组和空白组COD和UV-254去除率均较高,加铁组基本优于空白组;DO浓度在0.5~1.0mg·L~(-1)时,加铁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在所实验的DO浓度范围,加铁组脱氢酶活性、污泥絮凝性能均优于空白组。(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邵长来,麻冰涓,毛宇翔,刘军,李伟[8](2016)在《活性污泥对水中低浓度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活性污泥对汞的吸附特性,本研究以焦作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原料,制取干污泥作为吸附剂,开展了干污泥对水中低浓度(ng·L~(-1))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附动力学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干污泥对无机汞的吸附表现为吸附量在前30 min急剧增加,30 min后缓慢增加直至平衡.干污泥对甲基汞的吸附速率远远快于无机汞,在1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状态.干污泥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附过程均符合Pseudo-second Order模型,属于化学吸附过程.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干污泥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呈近似线性关系,等温线与Henry方程拟合较好.干污泥对水中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去除率随着初始汞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达到一定浓度后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6年06期)
张滢楹,耿金菊,任洪强,许柯,丁丽丽[9](2015)在《环境浓度抗生素选择性压力改变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环境浓度抗生素(5μg·L~(-1)和50μg·L~(-1))选择性压力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性能变化,选择四环素及磺胺甲恶唑2种高频检出的抗生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2种抗生素单一和复合作用下对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废水处理效能、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抗生素的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抗生素在50μg·L~(-1)和5μg·L~(-1)暴露浓度下,经过60 d运行,COD和NH+4-N去除效果未受明显影响(P>0.05),微生物的活菌比变化不显着(P>0.05),ATP含量显着降低(P<0.05)。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革兰氏阳性菌增加,革兰氏阴性菌减少,原生动物含量减少,香农-威尔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添加抗生素的样品中微生物优势菌群由变形菌门变为放线菌门,放线菌含量(均高于45%),高于空白对照组(30.72%);放线菌门的Micropruina属所占比例最高(>24%),且高于空白对照组(18.77%)。抗生素选择性压力可改变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活性及群落结构,但长期作用下对污水处理效能及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王亚娥,翟思媛,耿牧歌,李杰[10](2015)在《pH及磷浓度对活性污泥铁还原协同除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厌氧恒温培养,以氧化铁皮为外加Fe(Ⅲ)源,研究了不同初始磷浓度和pH对活性污泥体系异化Fe(Ⅲ)还原协同除磷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反应前后活性污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体系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初始磷浓度升高对活性污泥异化Fe(Ⅲ)还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铁源充足的条件下体系仍能表现出较好的除磷效果,且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增加除磷速率明显上升;不同初始pH条件对异化Fe(Ⅲ)还原过程影响显着,中性偏碱性的条件更有利于Fe(Ⅱ)的累积;除磷效果与其呈正相关。结合活性污泥中各形态磷含量的分析,可以证明外加Fe(Ⅲ)源的活性污泥体系发生明显异化Fe(Ⅲ)还原协同除磷现象。(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活性污泥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教工生活区实际生活污水为底物,考察了分别投加硅藻土和粉末活性炭对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硅藻土和粉末活性炭均能有效缩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时间;投加硅藻土、粉末活性炭形成的颗粒污泥外观及内部细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别,投加微粉会降低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相对于硅藻土粉末活性炭更适于微生物附着生长;未投加微粉和投加硅藻土的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效果较差;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反应器在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时还能保留更多生物量,对COD、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85. 3%和87. 2%。当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时,投加粉末活性炭是促进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的有效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污泥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秋,蒋聪,耿金菊,任洪强,张徐祥.环境浓度双氯芬酸对活性污泥处理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张莹,王昌稳,李军,赵欣,雷泽远.投加微粉强化低浓度生活污水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8
[3].张浩,王玮,耿士文,孙延霜,蓝惠霞.DO浓度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系统处理五氯酚废水的影响[J].中国造纸学报.2017
[4].冯萌萌.有机物浓度对活性污泥法CANON工艺脱氮性能及EPS特性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7
[5].兰善红,张浩,蓝惠霞,马平.葡萄糖浓度对微氧磁性活性污泥降解五氯酚的影响[J].中国造纸.2017
[6].吉芳英,王颖,范剑平,颜达超,李冬平.活性污泥中细微沙浓度的预测模型[J].环境工程学报.2016
[7].张恒,孙嘉浩,王传路,蓝惠霞,陈睿.Fe~(3+)存在下溶解氧浓度对活性污泥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影响[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邵长来,麻冰涓,毛宇翔,刘军,李伟.活性污泥对水中低浓度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附特性[J].环境化学.2016
[9].张滢楹,耿金菊,任洪强,许柯,丁丽丽.环境浓度抗生素选择性压力改变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J].生态毒理学报.2015
[10].王亚娥,翟思媛,耿牧歌,李杰.pH及磷浓度对活性污泥铁还原协同除磷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