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秆基因sde(t)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水稻矮秆基因sde(t)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全世界范围内以作物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使小麦、水稻等作物的产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籼稻矮化育种中所利用的矮秆材料主要受一个相同或等位隐性矮秆主基因sd1控制。近年来,水稻育种中矮生基因单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持续提高。发掘和利用新的矮源,已成为避免矮秆基因利用单一从而带来遗传脆弱性的重要研究课题;水稻矮秆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对于阐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籼稻中籼3037中筛选到了一个自然矮化突变体,并将它暂命名为sde(t)。此突变体株高只有野生型的67%,叶色浓绿,适时成熟,这些在农业生产中都是优良的农艺性状。sde(t)矮化表现为植株各节间长度缩短,但各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与野生型基本相同。对sde(t)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其节间缩短是由于节间细胞伸长受到了抑制。淀粉平板试验表明外源GA3能够诱导矮秆突变体无胚半粒种子分泌α-淀粉酶,因此sde(t)可能是一个赤霉素缺陷型矮秆突变体。将矮秆突变体与粳稻中花11进行杂交,F1均表现高秆。F2群体出现高矮秆分离,χ2检验结果表明高矮分离比符合3:1,这说明该矮秆性状由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构建了sde(t)/中花11的F2定位群体,并应用图位克隆的策略对sde(t)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以160株F2矮秆典型植株作为定位群体。首先用22株矮秆单株和38个STS多态性标记将sde(t)定位于水稻1号染色体上。随后我们通过创制新的STS、CAPS标记,最终将矮秆基因sde(t)定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两个相距大约400kb的标记之间,其中包括4个BAC克隆。这为最终克隆该矮秆基因及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1.1.1 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
  • 1.1.2 基于PCR 的分子标记
  • 1.1.3 其他一些新型分子标记
  • 1.2 植物基因克隆策略
  • 1.2.1 功能克隆
  • 1.2.2 图位克隆
  • 1.2.3 转座子和T-DNA 标签法
  • 1.2.4 mRNA 差别显示
  • 1.2.5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 1.2.6 其他策略
  • 1.3 水稻矮秆遗传研究进展
  • 1.3.1 水稻矮化相关基因
  • 1.3.2 水稻矮秆突变体的分类
  • 1.3.3 水稻矮化突变体及其基因克隆的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试剂
  • 2.3 试验方法
  • 2.3.1 材料种植
  • 2.3.2 遗传分析和群体构建
  • 2.3.3 性状调查
  • 2.3.4 细胞组织学分析
  • 2.3.5 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 2.3.6 小量基因组DNA 的提取
  • 2.3.7 分子标记的创制
  • 2.3.8 PCR 反应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突变体sde(t)的表型特征
  • 3.2 突变体细胞组织学观察
  • 3.3 突变体对外源GA3 的反应
  • 3.4 水稻突变体sde(t)的遗传分析
  • 3.5 sde(t)基因的定位分析
  • 4 讨论
  • 4.1 矮秆突变体sde(t) 发现的意义
  • 4.2 sde(t)可能是一个GA 缺陷型矮秆突变体
  • 4.3 石蜡切片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4.4 突变体sde(t)矮化原因探讨
  • 4.5 定位区间所包含的预测基因
  • 4.6 工作展望
  • 4.6.1 矮秆突变体sde(t)对GA 的响应类型
  • 4.6.2 sde(t)基因的精细定位
  • 4.6.3 功能互补验证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117份小麦种质中5个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J]. 新疆农业科学 2019(08)
    • [2].1个新的小麦矮秆突变体的遗传效应[J]. 西北农业学报 2019(03)
    • [3].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09)
    • [4].小麦矮杆基因的分子检测及遗传效应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06)
    • [5].籼型水稻新半矮秆基因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 2010(06)
    • [6].宁夏春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6)
    • [7].棉花半矮秆基因的定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01)
    • [8].3种主要禾谷类作物矮生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1(12)
    • [9].水稻半矮秆基因sd1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利用[J]. 上海农业学报 2016(04)
    • [10].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初探[J]. 华北农学报 2017(S1)
    • [11].水稻矮秆小粒突变体dsg7的图位克隆[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5)
    • [12].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3].我国甘蓝型矮秆油菜的发掘与应用[J]. 种子 2018(01)
    • [14].土壤中不同氮磷含量对小麦异源矮秆种质系生长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7)
    • [15].水稻半矮秆基因iga-1的鉴定及精细定位[J]. 作物学报 2011(06)
    • [16].小麦Rht矮秆基因研究和应用综述[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0)
    • [17].小麦矮化育种中矮败的应用[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18].显性矮秆基因Rht10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07)
    • [19].水稻显性矮秆基因D55的精细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2)
    • [20].小麦矮秆种质山农11069-5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1)
    • [21].一个大豆矮秆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03)
    • [22].水稻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09)
    • [23].矮秆耐密植大豆新品种合农91选育与高产创建[J]. 大豆科学 2019(04)
    • [24].矮秆基因Rht_NM9在小麦株高建成中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09)
    • [25].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J]. 作物学报 2012(07)
    • [26].糜子矮秆突变体778农艺性状调查及其对GA的敏感性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9(05)
    • [27].水稻矮秆基因d-ss的遗传分析与克隆[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28].水稻矮秆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3)
    • [29].基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的水稻半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30].玉米矮秆基因Dt的遗传效应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05)

    标签:;  ;  ;  ;  ;  

    水稻矮秆基因sde(t)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