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桩修复可行性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龈下桩修复可行性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论文摘要

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是口腔临床常见的治疗病例,如果因严重龋损,根折或医源性损伤等不同原因导致牙体缺损至牙龈或牙槽骨内时,修复往往难以进行。目前临床中常采用牙冠延长术和牙根牵引术,来暴露牙体缺损断缘,重建患牙的生物学宽度,之后再择期进行修复。但两种处理方法共同的特点是治疗时间长,治疗程序复杂,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患牙的治疗和修复,有些患者难以接受。龈下桩的设计基本思想是参考种植体修复理论,利用龈下桩在余留牙根获得的固定和支持作用,为龈下桩骨接触面骨结合形成的初期稳定创造条件,修复后希望龈下桩穿龈结构与周围软硬组织形成良好的软组织封闭状态和骨结合状态,并达到恢复患牙形态和功能的目的,避免牙根拔除或采用其它治疗方法带来的麻烦,扩大残根保存修复的适应症。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以上颌中切牙为例,构建缺损至牙龈和牙槽骨内不同程度的残根利用龈下桩核冠修复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修复后牙根牙本质、牙周支持组织及龈下桩骨接触面的应力状况和位移情况,初步判断龈下桩用于保存此类残根的可行性,并对预成龈下桩进行有限元优化设计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整个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实验:1.采用Micro CT扫描技术,结合Mimics软件、Geomagic软件和UG软件构建上颌中切牙龈下桩核冠修复后的三维实体模型,之后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2.在实验一所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四组不同程度缺损至牙龈和牙槽骨内的龈下桩核冠有限元模型。四组模型牙体缺损分别至牙槽嵴内1mm、2mm、3mm和4mm。模型的材料假设、加载条件、边界条件和接触条件的设定与实验一一致,分析各组模型牙根牙本质、牙周膜和龈下桩骨接触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及龈下桩与骨接触面的位移情况。3.设计预成龈下桩,穿龈部分设计为圆柱形,根管内桩的部分设计为螺纹结构,核部位设计有固位形。在UG软件中利用参数化建模功能构建预成龈下桩,并在实验二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上颌中切牙预成龈下桩核冠修复的自适应模型,之后输入Ansys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预成龈下桩螺纹结构外径和穿龈结构直径为变量,前者的变化范围为:1.0mm~2.0mm,后者的变化范围为:6.5mm~7.0mm,将龈下桩骨接触面、牙根、牙周膜和桩螺纹上的等效应力峰值和龈下桩骨接触面的最大位移设定为有限元分析输出变量。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CT扫描技术,结合Mimics软件、Geomagic软件、UG软件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理形态和几何相似性,各部分结构精确,能够模拟龈下桩核冠修复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2.各实验组的龈下桩骨接触面上的最大位移均低于50μm,低于文献报道种植体骨接触面骨结合形成的最大位移阈值容许范围。龈下桩骨接触面上的最大位移随着桩在骨内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实验组的龈下桩骨接触面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布在颈部,并随着桩在骨内高度的增加而减少。3.四个实验组余留牙根和牙周膜上的仍存在应力分布,同时表面的等效应力峰值随着桩在骨内高度的增加而减少。4.预成龈下桩的螺纹结构外径对骨接触区的最大位移和牙周膜等效应力峰值没有影响,而对牙根和桩螺纹上的等效应力峰值有影响。牙根上的等效应力峰值随着螺纹结构外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螺纹结构外径为1.2mm~1.5mm,即为桩所在部位为牙根最小直径的1/3~1/2时,桩螺纹上产生的等效应力峰值相对较小。5.预成龈下桩穿龈结构直径对骨接触区的最大位移和等效应力峰值及牙根、牙周膜和桩螺纹上的等效应力峰值均有明显影响,各个指标分析值均随龈下桩穿龈结构直径的增加而减少。穿龈结构直径为6.5mm~7.0mm范围时,骨接触面上的最大位移相对较小。结论:1.缺损至牙龈和牙槽骨内的残根利用龈下桩修复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余留牙根和牙周膜对维持龈下桩骨接触面的初期稳定性起重要作用。2.预成龈下桩穿龈结构的直径应大于牙根颈部的最大直径,但不宜过大。螺纹结构的外径应为桩所在部牙根最小直径的1/3~1/2。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实验一 上颌中切牙龈下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实验二 龈下桩修复可行性的有限元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三 预成龈下桩的优化设计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属板料成形模具接触应力峰值预测[J].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15(02)
    • [2].重载铁路路基面动应力峰值随机分布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19(04)
    • [3].单层柱面网壳几何参数对杆件地震动应力峰值的影响[J]. 特种结构 2011(01)
    • [4].跨度为15m的单层柱面网壳几何参数对杆件地震动应力峰值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22)
    • [5].相对弯曲半径对成形凹模接触应力峰值的影响[J]. 锻压技术 2013(05)
    • [6].大采高采场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及应力峰值位置研究[J]. 煤矿开采 2013(01)
    • [7].爆炸荷载作用下腋角对地下连通道的影响[J]. 工程爆破 2018(04)
    • [8].采用流固耦合方法的整级叶片鸟撞击数值模拟[J]. 航空动力学报 2008(02)
    • [9].基于有限元的土工格栅界面特性各向异性分析[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6(03)
    • [10].煤炭地下气化中工作面顶板应力分布的研究[J]. 四川建材 2011(05)
    • [11].煤壁应力峰值动态移动诱发封孔漏气机理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6(05)
    • [12].水泥电杆平置支座位置的选择[J]. 陕西建筑 2015(10)
    • [13].髋关节表面接触应力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4].基于线性振幅扫描试验评价沥青疲劳性能研究[J]. 石油沥青 2018(02)
    • [15].基于土弹簧模型的埋地输油管道地震响应数值模拟[J]. 压力容器 2014(11)
    • [16].腹主动脉瘤直型覆膜支架的生物力学分析[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5(05)
    • [17].钢管对接焊残余应力数值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7)
    • [18].提高顺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研究[J]. 河北企业 2019(07)
    • [19].采动影响下断层冲击矿压危险性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04)
    • [20].回采巷道过断层顶板破坏特征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02)
    • [21].种植体直径和长度在Ⅲ类骨质中的优化选择[J]. 北京口腔医学 2008(02)
    • [22].下腰椎融合术后路单、双侧椎弓根固定的有限元比较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6(03)
    • [23].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抗剪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 公路工程 2014(05)
    • [24].基于渐近破坏模型的震前“静音期”数值分析与思考[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8)
    • [25].输电塔角钢搭接接头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 热加工工艺 2015(21)
    • [26].土壤动态冲击压缩性能实验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4(06)
    • [27].包含种植体下颌骨颏部受力的有限元分析[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5(04)
    • [28].飞机水平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道面结构响应[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9].隧道围岩爆破损伤防护的霍普金森压杆试验[J]. 岩土力学 2011(01)
    • [30].AH36薄板不同焊接工艺下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J]. 焊接学报 2012(04)

    标签:;  ;  ;  

    龈下桩修复可行性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