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台农1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转化菠萝的研究

菠萝(台农1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转化菠萝的研究

论文摘要

菠萝(Ananas comosus)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热带、亚热带四大水果之一。由于用种子繁殖容易产生变异,目前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自上世纪70年代组织培养技术开始应用于菠萝以来,菠萝组培再生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菠萝工厂化育苗效率得以大幅提高。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新的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在菠萝基因工程育种上,菠萝遗传转化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菠萝基因工程育种的瓶颈,自Sripaoraya等(2001)首次报道得到抗除草剂转基因菠萝植株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甚为缓慢。 本论文建立了台农16号菠萝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并将有望能提高菠萝附加值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导入该品种,获得了相应的转基因植株。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存在于葡萄、花生等少数关联不强的植物的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一分子香豆酰-CoA(coumaroyl-CoA)和三分子丙二酰-CoA(malonyl-CoA)在白藜芦醇合成酶(Resveratrol synthase, RS)的催化下缩合而成。RES还具有一些重要的生物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活性、植物雌激素活性等,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抑癌、抗炎症,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骨质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 RS虽只存在于有RES合成的植物中,但其2种底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且只需一步反应即可合成RES,因此将RS基因导入异源植物使之表达,从而使该植物获得合成RES的能力具有很高的可行性。RS基因在异源植物中表达,一方面有望增强植物抗菌、抗逆境胁迫的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改善植物的品质,提高其附加值。此外,还可以以植物为生物反应器生产RES,为RES产业提供新的原料来源。 本论文通过丛生芽以及愈伤组织诱导两条途径建立并优化了台农16号菠萝的再生体系,确定培养基pH值为4的液体培养为丛生芽扩繁的最佳条件;愈伤组织途径中,菠萝无菌苗叶片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2.0mg/l 2,4-D、1.5mg/l6-BA及0.1mg/l NAA;叶片外植体的最佳苗龄为7-8周。 本研究构建了分别以潮霉素抗性和ppt抗性为选择标记的RS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C1PRS和pC3PRS。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介导法以及超声波介导法导入台农16号菠萝。其中,只有基因枪介导法获得了抗性植株。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基因枪介导法中的各个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确定叶片外植体的最佳预培养时间为8d;叶片外植体的最佳高渗处理时间为轰击前2h,而丛生芽外植体的最佳高渗处理时间为轰击前9h;最优的轰击次数为每皿外植体轰击两次。 经PCR分析检测表明6株抗性苗为阳性植株,说明RS基因已整合到菠萝基因组中。RT-PCR分析检测表明有2株菠萝已在RNA水平表达了RS基因。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菠萝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 1.1.1 菠萝
  • 1.1.2 菠萝再生体系的建立
  • 1.1.3 菠萝转化
  • 1.1.4 前景展望
  • 1.2 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合成酶
  • 1.2.1 白藜芦醇的化学结构
  • 1.2.2 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
  • 1.2.3 白藜芦醇合成酶转基因研究
  • 1.3 白藜芦醇的生理生化作用
  • 1.3.1 白藜芦醇抑癌作用机理
  • 1.3.2 白藜芦醇作为植物雌激素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菌株
  • 2.1.3 质粒
  • 2.1.4 PCR引物由上海激康公司合成
  • 2.1.5 培养基
  • 2.1.6 培养条件
  • 2.2 方法
  • 2.2.1 菠萝再生体系的建立
  • 2.2.2 基本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2.2.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2.2.4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2.2.5 质粒提取
  • 2.2.6 DNA片段的回收
  • 2.2.7 酶切与连接
  • 2.2.8 RNA的提取
  • 2.2.9 反转录PCR
  • 2.2.10 菠萝的遗传转化
  • 2.2.11 鉴定转基因植株的DNA提取
  • 2.2.12 转基因植株鉴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菠萝再生体系的建立
  • 3.1.1 丛生芽途径
  • 3.1.2 愈伤组织途径
  • 1PRS及pC3PRS的构建'>3.2 植物表达载体pC1PRS及pC3PRS的构建
  • 3.2.1 中间载体pCAMBIA1301-pTΩ4A和pCAMBIA3301-pTΩ4A的构建
  • 1PRs、pC3PRS的构建'>3.2.2 植物表达载体pC1PRs、pC3PRS的构建
  • 3.3 菠萝的遗传转化
  • 3.3.1 叶片预培养时间对基因枪介导法转化率的影响
  • 3.3.2 轰击前干燥处理对转化率的影响
  • 3.3.3 轰击次数对叶片外植体转化率的影响
  • 3.4 转基因菠萝的检测
  • 3.4.1 转基因菠萝的PCR检测
  • 3.4.2 转基因菠萝的RT-PCR检测
  • 3.5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藜芦醇与健康[J]. 国际学术动态 2019(04)
    • [2].白藜芦醇可以帮助火星探险者保持强壮[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03)
    • [3].超声辅助萃取葡萄分子物白藜芦醇及其对动物运动能力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12)
    • [4].白藜芦醇抗紫外损伤的初步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2)
    • [5].白藜芦醇延缓衰老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A2)
    • [6].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概述[J]. 名医 2019(02)
    • [7].白藜芦醇及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 2019(13)
    • [8].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湖北畜牧兽医 2019(07)
    • [9].白藜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与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8(03)
    • [10].微环境对反式白藜芦醇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6(03)
    • [11].葡萄汁中抗肿瘤成分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09)
    • [12].白藜芦醇的真面目[J].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9(01)
    • [13].提高白藜芦醇含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5)
    • [14].氧化白藜芦醇体内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03)
    • [15].浅论白藜芦醇在我国食品安全环境下的发展及展望[J]. 中国食品 2018(09)
    • [16].研究发现: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可抑制“青春痘”[J]. 中国食品 2014(22)
    • [17].反式及顺式白藜芦醇光稳定性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11)
    • [18].乙酰白藜芦醇的制备及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04)
    • [19].白藜芦醇真有那么大作用吗?[J]. 生命的化学 2014(05)
    • [20].有益健康的白藜芦醇[J]. 大学化学 2010(S1)
    • [21].白藜芦醇对UVA辐射HaCaT细胞中Nrf2-Keap1-ARE途径的影响[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9(04)
    • [22].从葡萄籽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教学实验设计[J]. 广州化工 2019(04)
    • [23].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9(05)
    • [24].白藜芦醇多靶点治疗阿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03)
    • [25].白藜芦醇基础与临床[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09)
    • [26].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纯化工艺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 [27].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19)
    • [28].反式白藜芦醇对Aβ_(25-35)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小鼠模型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07)
    • [29].白藜芦醇促进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实验研究[J]. 肝脏 2015(06)
    • [30].白藜芦醇[J]. 营养学报 2014(01)

    标签:;  ;  ;  ;  ;  

    菠萝(台农1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转化菠萝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