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研究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一次新的尝试。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新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公民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公平公正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如何缩小社会财富占有方面的差异,缩小不合理的消费差距等问题,正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①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着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可见,社会公平正义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深远性影响。消费是人的消费,人既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又是社会和谐的主体。因此,作为协调生活消费领域中人与人之间权利关系的消费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从消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密切结合出发,综合经济学、社会学、消费伦理和经济哲学等学科的相互交融,运用规范分析和经验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围绕着“什么是消费公平,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国际视野下消费公平的共性与启示以及怎样实现消费公平”依次展开论述。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二章是探求消费公平的基本理论。首先,在马克思恩格斯公平理论以及国内学界对公平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消费公平的内涵。本文认为,消费公平是人们基于各消费主体之间消费利益关系的评价。所谓“消费利益”既包含了消费者主体在消费过程中应得的直接的物质利益,又包括消费者作为社会公民时,应当享有的社会保障和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它要求社会的制度安排和非制度安排给每个消费主体的生存、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人人应有受基础教育的机会、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拥有基本住房消费的基本福利权等,它是协调生活消费领域中人与人之间权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消费公平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历史性、相对性等特征。其次,提出了判断消费公平的三原则:差别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利益协调原则。其中,尊重人与人之间合理的消费差距,是评判消费公平与否的前提;保障每个消费者公正地享有基本的福利权是消费公平的最根本原则;利益协调原则是社会调节原则之一,是实现消费公平的基本手段。再次,探讨制约消费公平的因素。制约消费公平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消费领域内部因素来看,主要包括公共消费品供给能力、消费品的有效需求、消费者的素质差异以及消费者的公平意识;从消费领域外部因素看,主要包括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条件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最后,提出了消费公平的实现机理。一方面,消费者是一切消费活动的主体,是消费领域中各种消费关系的主体。因此,消费者的参与能力和实施能力是消费公平的实现不可或缺的内部条件。另一方面,市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与整合是消费公平实现的外部环境。从社会学视角看,社会就是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互动是人类结合的基础;整合是促进社会系统稳定与秩序的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更能有效地调动消费主体的作用;政府活动反映的是整个社会集体的共同追求,政府确立和保护公民的权利使其能够得到并保证其所应得,政府活动的基本目标是追求公平公正;社会力量承担着社会伦理环境的建构和维护功能,为公民权益保障提供社会支持。因此,通过市场、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与整合,是实现消费公平的外部机理。第三、四章是分析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首先,对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总体分析。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客观地描述了不同时期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不同特征:改革开放前,在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下,我国消费发展波动着缓慢前行。一方面,城乡居民内部消费差距较小,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居民的消费差距显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由温饱正向小康转变,现代化的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消费领域中不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城乡居民之间消费差距逐渐扩大、不同行业之间的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拉大、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间增长不合理、公共消费资源配置差异显著、弱势群体基本福利权遭到漠视、公款消费异化以及生态消费环境恶化等。其次,具体分析被称之为“新三座大山”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以及基本住房消费公平问题。“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人的一切权利——公民、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获得基础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对于人类自由的重要性不亚于政治和公民权利”。①然而,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日益显现:无论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是各阶层之间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消费都呈现明显的差异。究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政策以及由其延伸出来的相关法规、制度、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社会力量发育不成熟以及中国某些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理论和现实表明,消费不公平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消费不公平不仅阻碍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而且是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诱因。再次,探析国外居民消费公平的共性与启示。从对国外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一般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全球化不仅带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也使全球内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住房不公平问题变得更加尖锐突出。在对美国、新加坡典型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消费公平进行考察时,得出其共性与启示:发达的经济是保障居民消费公平的基础;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居民消费公平政策稳定持久的保证;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关键;社会力量的介入为居民消费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第五章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思路与对策建议。首先,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总体构想。包括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两大战略目标(即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公平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消费公平)、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和谐消费原则、差别和补偿原则以及代内和代际公平原则)以及现阶段实现的重点与难点(即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不公平以及弱势群体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不公平问题)。然后,针对我国居民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住房消费公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本文以居民基本消费公平问题为研究对象,尝试着在以下几方面作出突破:1.明确界定了消费公平的内涵。我国理论界、实践工作者已提出和使用了“消费公平”的概念,但至今为止,还没有被阐释或明确地被阐释。本文认为,分配利益是消费利益需要满足的基础,但是,消费公平不能等同于分配公平。分配利益是通过消费利益表现出来,分配差别通过消费差别来反映,分配公平是消费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消费利益是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物质利益关系表现得最直接、最现实的环节,相对分配利益而言,消费利益更容易激发公平问题。因此,消费公平是人们基于各消费主体之间消费利益关系的评价。所谓“消费利益”既包含了消费者主体在消费过程中应得的直接的物质利益,又包括消费者作为社会公民时,应当享有的社会保障和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的各种权利和利益。消费公平的形式是主观的,其内涵是客观的,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2.初步构建了消费公平理论研究体系。本文在对消费公平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阐明了消费公平制约因素、判断原则及其实现机理。提出了以权利作为分析基点,围绕着“什么是消费公平,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历史演变与现状以及消费公平怎样实现”三个主题,进行理论诠释和实证研究,尝试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消费公平的理论体系。3.采用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本文遵循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理论范式,将规范分析与经验分析有机结合、具体的历史分析与逻辑归纳有机统一、个案分析与系统分析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本文将经济学、社会学、消费伦理学、经济哲学等学科的基本方法运用到消费公平问题的分析中,在方法上突出了多学科“集团作战”的优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养的局囿及资料收集有限,虽然本文力求在视角、理论基础、内容体系等方面尽可能做到完美,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基于消费公平本身的复杂性,既包括经济问题也涉及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难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得以全面阐释;并且,目前仍然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消费公平的现成理论,本研究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也难免存在着诸多不足,还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也恳请各位师长、同仁及后学对于本研究不足的地方,予以指正!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 1.2.1 马克思消费理论
  • 1.2.2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理论
  • 1.2.3 邓小平的公平理论
  • 1.2.4 西方学术界的公平理念
  • 1.2.5 中国学术界的公平理念
  • 1.2.6 简要评述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 2. 消费公平的基本理论分析
  • 2.1 消费公平内涵的界定
  • 2.1.1 公平内涵的考察
  • 2.1.2 消费公平内涵的界定
  • 2.2 消费公平性判断原则
  • 2.2.1 差别性原则:消费公平与否的前提
  • 2.2.2 合理性原则:消费公平的最根本原则
  • 2.2.3 利益协调原则:消费公平的基本手段
  • 2.3 消费公平的制约因素
  • 2.3.1 内部因素:公共消费品供给能力、消费品有效需求、消费者素质差异以及消费者公平意识
  • 2.3.2 外部因素: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条件以及社会意识形态
  • 2.4 消费公平的实现机理
  • 2.4.1 消费公平实现的内部条件:消费者的参与能力和实施能力
  • 2.4.2 消费公平实现的外部环境:市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互动与整合
  • 3. 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 3.1 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历史演变
  •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居民消费发展概述
  • 3.1.2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主要特征
  • 3.1.3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简评
  • 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现状分析
  • 3.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生活的重大变革
  • 3.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主要特征
  • 3.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不公平问题存在的负面效应分析
  • 4. 中外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比较分析:以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住房消费为例
  • 4.1 我国居民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住房消费公平问题分析
  • 4.1.1 我国居民基础教育消费公平问题分析
  • 4.1.2 我国居民基本医疗消费公平问题分析
  • 4.1.3 我国居民基本住房消费公平问题分析
  • 4.2 国外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比较分析
  • 4.2.1 国外居民消费公平问题一般比较
  • 4.2.2 美国、新加坡典型代表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分析
  • 4.2.3 国外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的共性与启示
  • 5.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思路与对策
  • 5.1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总体思路
  • 5.1.1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战略目标
  • 5.1.2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基本原则
  • 5.1.3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重点与难点
  • 5.1.4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实现的具体措施
  • 5.2 现阶段我国居民基本消费公平实现的对策
  • 5.2.1 我国居民基础教育消费公平实现的对策建议
  • 5.2.2 我国居民基本医疗消费公平实现的对策建议
  • 5.2.3 我国居民基本住房消费公平实现的对策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促进消费公平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J]. 商业研究 2012(10)
    • [2].消费公平、消费正义、消费自由——中国消费困境的理论追问[J]. 南方论丛 2017(03)
    • [3].收入公平、消费公平与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3)
    • [4].分配公平的消费意义[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 [5].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公共消费与消费公平研究述评[J]. 前沿 2015(03)
    • [6].公平视角下城乡消费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5(04)
    • [7].消费公平、起点公平与社会公平[J]. 税务研究 2010(03)
    • [8].分配公平与消费公平[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公平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