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城永嘉县郭普表示疑惑

步城永嘉县郭普表示疑惑

一、郭璞永嘉郡卜城说质疑(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琳[1](2019)在《以方士之行求儒士之果 ——郭璞诗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郭璞是一个方士,风水名家。后人最喜欢谈论的郭璞作品是他的《葬书》和《游仙诗》,后世最广为流传的郭璞事迹都与堪舆卜筮有关。他用堪称神奇的方术卜卦为统治者解决了很多难题。他也因此步入仕途,也基本赖此得到升迁,使他成为了两晋之际的名人。其实,考察郭璞的生平经历会发现,他出生于儒学世家,受家传儒学的熏陶,从小就有济世之志,一生从未忘却报国忧民。以方术入世,以卜卦扬名,对郭璞来讲,实在是乱世造成的乱象,是一场误会,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之事。细细剖析郭璞传世的诗赋作品,也能看出渗透其中的儒士情怀,报国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郭璞始终是在用他的方士行为来践行他的儒士之梦,寻求儒学之果。对于郭璞诗赋中这个层面意义的解读,在目前学术界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本文以《以方士之行求儒士之果——郭璞诗赋研究》为题,试图通过对郭璞生平仕历的考察,以及对其传世诗赋作品的重新解读,摸索郭璞的心路历程,还原郭璞的儒士身份。以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贡献自己的一得之见。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交代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综述与本选题有关内容的前贤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是第一章《郭璞的生平仕历》,考察郭璞的生平和仕历,分析郭璞一生随世漂浮的不得已现实,以及对儒士身份的耿耿于怀和最后成全。第三部分是第二章,通过考察郭璞诗歌创作的情况,分析郭璞诗歌中体现的儒士意识。第四部分是第三章,通过考察郭璞辞赋创作的情况,分析郭璞辞赋中体现的儒士本分和报国情怀。第五部分是第四章,通过分析两晋文人的仕宦生涯和文学创作等情况,探析当时士人们儒道兼修,特立独行的种种异常做派,进一步说明郭璞以方士之行求儒士之果的无奈之举在两晋乱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考索郭璞充满无奈的人生,和浸透着苦涩滋味的作品具有窥一斑见全豹的典型价值。第六部分《结语》,归结论文。

王思思[2](2018)在《“寺院捐赠”与温州郡城的权势转移:聚焦于江心屿的讨论(1535-191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志书编纂和建筑营葺作为“寺院捐赠”的重要内容,可以反映特定时期和区域的权力格局。江心屿在温州具有象征意义,江心寺和双塔是岛上的重要建筑。晚明时期,一批官僚地主迁居郡城,他们一般来自地方豪族,拥有经济和文化实力。英桥王氏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王家围绕江心屿的编纂和修葺事宜与其在温州郡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一脉相承,在赢得声誉的同时,也将家族文化带到了江心屿。至清代,郡城拥有商业资本的大族和集群合作的下层士绅积极介入地方事务。在文成会的案例中,他们由合作到分裂,展开了一场势力角逐。最终,失利的地方官和典商谷氏通过介入江心志书的纂修与刊刻来重塑自己在地方的形象,江心志书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与康熙年间不同的编写倾向。至民初,外来的官员通过在地方开展包括修葺江心寺和梳理地方佛教系谱的地方文化活动来缓解易代带来的心灵和现实困境。但是这种介入地方的行为遭到了这一时期已经积聚力量的绅商的回击。江心屿在这一时期虽然不再有志书,但却仍然可以作为人们表达自身的场域。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编纂和修葺活动都有具体而现实的考量,同时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动。

陈增杰[3](2015)在《共事《温州文献丛书》的忆怀》文中研究表明我与胡珠生先生初次见面,是在黄立中老师家,时当20世纪70年代后期。黄先生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温州一中),他介绍说:珠生为我早年同学,是研究历史的,发表过好多文章。胡先生十分健谈,说话爽朗,比我大15岁,属前辈学者。那时我正参编《汉语大词典》的工作,胡先生时已调至市文管会任事,他说每天得坐渡轮往返江心屿。他从事史学,但对语言训诂也饶有兴趣,认为这是一门很深奥的传统学问,不断询问一些情况。后来我听大词典组同仁周梦江先生说:珠生是个有心人,他

钟翀[4](2015)在《温州城的早期筑城史及其原初形态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城市历史形态学中康泽恩学派的研究思路出发,以近现代温州古城的平面格局复原与早期筑城史考察为目的,尝试整合利用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城市实测地图、明中叶以来的城市古地图、以及当地方志等文献中留存的与城市形态相关记录这三种资料,初步分析了中古以来温州城镇平面格局中的街道及街道系统、坊的集聚形态这两个主因素的变迁,并藉以评价东晋郭璞卜筑温州城的历史、推测现代温州城与秦汉东瓯王城的关系。

钟翀[5](2015)在《温州城的早期筑城史及其原初形态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城市历史形态学中康泽恩学派的研究思路出发,以近现代温州古城的平面格局复原与早期筑城史考察为目的,尝试整合利用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城市实测地图、明中叶以来的城市古地图、以及当地方志等文献中留存的与城市形态相关记录这三种资料,初步分析了中古以来温州城镇平面格局中的街道及街道系统、坊的集聚形态这两个主因素的变迁,并藉以评价东晋郭璞卜筑温州城的历史、推测现代温州城与秦汉东瓯王城的关系。

南航[6](2015)在《驳郭璞温州建城暨县治选址说》文中研究表明郭璞来温建城,被宋至明清的方志相沿成说,近年我市学界争讼不一。本文按年代顺序,力图全面梳理排列方志各种记载,对照《晋书》郭璞生平与温州地方史实,指出文献的多处互相矛盾,从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角度,认为郭璞没有来过温州。既没有选址建筑温州郡城,也没有选定或迁移乐清、平阳、瑞安县治。

韩建立[7](2008)在《《艺文类聚》编纂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选取《艺文类聚》的编纂动因、主导思想,编纂结构与体例,以及编纂与分类学、目录学、文体学的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考察。试图通过这一个案的研究,总结类书编纂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建立类书编纂学,提供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本文重点剖析《艺文类聚》类目编排的深刻内涵,分析以类相从、事文合璧的编纂方法与类书体制,论述参见的方法。探究分类思想的渊源,揭示其分类体系所反映的传统文化观念。指出它有效运用了类目注释、互着与别裁、类目参照等目录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应用价值;它拥有分类与主题相结合的目录体系。对选录的文体数量与名称进行辨正,明确了选录的常用文体;对其文体,按诗、赋、文三大块归类加以论析,探讨编者的文体观和审美取向。

李娜[8](2008)在《郭璞的生活与创作》文中指出郭璞是一位学养深厚、知识渊博的学者,一生流离坎坷,作品包罗万象,很多研究者给予了郭璞的创作高度的评价。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他对前人的继承、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是分不开的。本文正是把郭璞的生活情况和创作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郭璞的经历和个性,以期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对郭璞进行研究考察。第一部分,简要考察郭璞所处的时代下的士人心态、文化思潮对郭璞的影响;第二部分,把郭璞的生活经历进行梳理,挖掘出其创作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第三部分,重在考察郭璞的赠答诗和游仙诗的创作情况,在第一、二、部分的基础上,对其忧思沉郁、坎壈咏怀的风格进行重点具体的分析;第四部分则是以题材为依据,区分研究郭璞的文章辞赋的创作特点。

胡珠生[9](2003)在《郭璞永嘉郡卜城史实不容否定——与侯百朋先生商榷》文中研究说明郭璞卜永嘉郡城,记载凿凿。新编《温州市志》删去不录,有欠妥当。本文对《郭璞永嘉郡卜城说质疑》提出辩驳意见,认为历史旧案不能轻易否定。

侯百朋[10](2002)在《郭璞永嘉郡卜城说质疑》文中指出郭璞最后的一年半岁月,去职丁母忧,王敦起为记室参军,羁录幕中,不曾来瓯,宋前资料亦未见有关卜城之记述。郭璞卜城始载于南宋地方志,系传说而非史实。

二、郭璞永嘉郡卜城说质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郭璞永嘉郡卜城说质疑(论文提纲范文)

(1)以方士之行求儒士之果 ——郭璞诗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二、研究历史及现状
第一章 郭璞的生平仕历
    第一节 郭璞对儒士身份的自我认同
        一、儒学经典的贯通
        二、儒家仕人的处世
    第二节 郭璞的仕途之路
        一、以方士入仕
        二、以方术立足
    第三节 郭璞对儒士身份的最后成全
        一、辞官再仕
        二、以身殉国
第二章 郭璞诗歌中的儒士意识体现
    第一节 郭璞诗歌的总体情况
        一、游仙诗的创作情况
        二、其他诗的创作情况
    第二节 游仙中的儒士意识体现
        一、个人的坎壈咏怀
        二、现世的忧惧不平
    第三节 赠答中的儒士意识体现
        一、忧世之叹的抒发
        二、仕途之慨的感怀
第三章 郭璞辞赋中的儒士意识体现
    第一节 郭璞辞赋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战乱下的艺术反映
    第三节 建国初的中兴之望
    第四节 仕途中的不平之鸣
第四章 郭璞现象的典型价值
    第一节 两晋之际的社会背景
        一、西晋末年的战乱时局
        二、东晋初年的门阀制度
        三、儒道兼修的文化格局
    第二节 两晋之际文人的儒士身份意识
        一、忧国忧世之情
        二、中兴晋室之志
        三、归隐修道之趣
    第三节 晋末文人的仕宦余韵
        一、归隐山水田园的仕宦生涯
        二、陶渊明的半隐半仕与郭璞的辞官再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寺院捐赠”与温州郡城的权势转移:聚焦于江心屿的讨论(1535-1917)(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寺院捐赠”与地域秩序
    (二)谁之城市?
    (三)郡城的“门面”:江心屿
    (四)论文架构
一、揽形胜于彀中:晚明时期的城居地主与江心屿意象转型
    (一)迁居:从沿海倭乱之地到郡城
    (二)“化客为主”:财力支撑下的堪舆与营葺
    (三)“格局”:地方望族与温州府、县志
    (四)万历本《江心志》的编纂与增修
二、化古迹为山川:康熙至嘉庆年间的典商与江心志书的增删
    (一)康熙《江心志》:甲寅兵燹与江心寺的兴废
    (二)庶政:置田收租还是存典生息?
    (三)陈舜咨:“得意”的门生,“失意”的编者
    (四)历代江心志书的比较与解读
三、以故迹表心迹:民初的官员在地化与地方文献整理
    (一)出仕“遗民”:冒广生的两种境遇
    (二)介入与反响:冒氏与温州“诗学”
    (三)谁为主事:民初江心寺修复的两种论调
    (四)《永嘉高僧碑传集》:江心无续志,地方有系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6)驳郭璞温州建城暨县治选址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郭璞来温建城的记载与争讼
二、正史无载, 南宋前未闻
三、顾颉刚“古史层累说”
四、郭璞定迁各县县治的记载
五、互相矛盾的时间
六、傍名人效应
七、附论:九山、气数、寇斗、白鹿衔花

(7)《艺文类聚》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关于《艺文类聚》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本课题对时贤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艺文类聚》的编纂动因、主导思想、时间、人员与过程
    第一节 《艺文类聚》的编纂动因
        一、标榜文治
        二、网罗人才
        三、供查找各类材料和诗文取材之用
        四、为科举考试提供参考用书
    第二节 《艺文类聚》的编纂主导思想
        一、以弘扬儒学为要义
        二、兼采佛、道
        三、追求善与美
    第三节 编纂时间与人员考
        一、编纂时间辨正
        二、编纂人员
    第四节 编纂过程考
        一、《艺文类聚》释名
        二、取材的途径与称引的图书
        三、研究、借鉴前代类书的编纂经验
        四、确定编纂方法与原则
第二章 《艺文类聚》的编纂结构与体例
    第一节 《艺文类聚》的编纂结构
        一、结构各部分的组成形式
        二、各级类目的名称
        三、分目层次
        四、类目编排
    第二节 《艺文类聚》的编纂体例
        一、以类相从的编纂方法
        二、事文合璧的类书体制
        三、事前文后的编排次序
        四、参见的方法
第三章 《艺文类聚》的编纂与分类学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分类法对《艺文类聚》编纂的影响
        一、知识分类
        二、事物分类
        三、学术分类
        四、文献分类
        五、文体分类
    第二节 《艺文类聚》的分类思想
        一、五大部类的划分及其思想基础
        二、分类体系所反映的传统文化观念
第四章 《艺文类聚》的编纂与目录学
    第一节 《艺文类聚》中的目录学方法
        一、类目注释
        二、互着与别裁
        三、类目参照
    第二节 《艺文类聚》与索引的关系
        一、关于类书与索引关系的不同观点
        二、《艺文类聚》的索引功能
    第三节 《艺文类聚》分类与主题相结合的目录体系
        一、分类法与类目划分
        二、主题法与子目下的资料摘录
        三、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并用
第五章 《艺文类聚》的编纂与文体学
    第一节 《艺文类聚》中选录的文体
        一、选录的文体数量与名称辨正
        二、选录的常用文体考察
    第二节 《艺文类聚》文体论
        一、诗论
        二、赋论
        三、文论
余论:关于类书编纂学研究的思考
附录:《艺文类聚》称引的图书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8)郭璞的生活与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郭璞所处的时代
    第一节 世事剧变下郭璞的心态
    第二节 门阀制度中郭璞的处境
    第三节 时代变迁中郭璞的思想
第二章 郭璞的生活经历
    第一节 郭璞的早期生活
    第二节 曲折的逃难之路
    第三节 坎坷的仕途
第三章 郭璞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赠答往来中的忧思
    第二节 仙诗隐境中的咏怀
第四章 郭璞的文章辞赋
    第一节 故乡的山水风物
    第二节 流亡途中的纪行
    第三节 政治活动中的内心剖白
    第四节 生动灵异的写景状物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论文
后记

四、郭璞永嘉郡卜城说质疑(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方士之行求儒士之果 ——郭璞诗赋研究[D]. 李晓琳.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2]“寺院捐赠”与温州郡城的权势转移:聚焦于江心屿的讨论(1535-1917)[D]. 王思思.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3]共事《温州文献丛书》的忆怀[J]. 陈增杰. 温州文物, 2015(02)
  • [4]温州城的早期筑城史及其原初形态初探[J]. 钟翀. 都市文化研究, 2015(01)
  • [5]温州城的早期筑城史及其原初形态初探[A]. 钟翀. 都市文化研究(第12辑)——城市史与城市研究, 2015
  • [6]驳郭璞温州建城暨县治选址说[J]. 南航. 温州文物, 2015(01)
  • [7]《艺文类聚》编纂研究[D]. 韩建立. 吉林大学, 2008(12)
  • [8]郭璞的生活与创作[D]. 李娜. 首都师范大学, 2008(02)
  • [9]郭璞永嘉郡卜城史实不容否定——与侯百朋先生商榷[J]. 胡珠生.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 [10]郭璞永嘉郡卜城说质疑[J]. 侯百朋.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标签:;  ;  ;  ;  

步城永嘉县郭普表示疑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