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格调理论是明代最重要的诗学理论之一,它对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可惜目前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学术界足够而广泛的重视,成为明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试图对明代格调理论予以较为系统的探究。首先,厘清格调理论的历史渊源,分析其理论基础。以格调论诗是明代诗学理论的主要特色,但并非始于明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等时代的文论家已经开始用格、调来论诗,为明代格调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格调理论的核心是讲究诗歌的音声格律,其理论基石为诗乐舞同源。其次,分析格调理论成为明代主流诗学的原因。明初台阁体诗文重内容而轻形式,把政治功用放在文学创作的第一位,阻碍了文学的发展。格调论者重视诗歌的形式,强调诗歌的音声格律,试图通过复兴汉魏盛唐的雄健之风来改变台阁体诗文流弊,达到振兴文坛的目的。格调理论是在文学复古运动背景下形成的,它对诗歌音声格律、字法、句法的重视能够更好地指导明代的诗歌创作。此外,格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对前人诗学思想的传承,与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相一致,自然会成为明代的主流诗学。第三,梳理明代格调理论的发展流变,概括格调理论的内涵。明代格调理论由高棅、李东阳提出,经历了以前七子为代表的第一个高峰期、以后七子为代表的第二个高峰期、以末五子为代表的衰退期等几个时期。格调论者的复古倾向基本一致,但他们对格调的阐释各有不同。总之,格调论者力主“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讲求诗歌之法,注重诗歌的音声格律,强调诗歌的体制,是偏重文学形式的诗学理论。第四,阐述明代格调理论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贡献与不足。格调理论的兴起确立了形式之于文学的主体地位,对公安派性灵说、王士祯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格调论者对明初台阁体诗文矫枉过正,使诗歌创作流于形式,导致文坛泥古之风盛行。格调论者以古相高,没有正视唐以后诗文创作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