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信号途径的初步研究

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信号途径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乙肝患者人数众多,由乙肝病毒所致的慢性肝病及终末期肝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则可以显著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目前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主要以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为主。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体外研究发现,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结合,激活经典的JAK-STAT途径,并激活多种信号分子,从而诱导多种抗病毒蛋白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其中以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抗粘蛋白(Mx)等最为重要。Mx蛋白是干扰素诱导产生的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正黏病毒、副黏病毒、布尼亚病毒、棒状病毒、小RNA病毒及乙肝病毒均有敏感的抗病毒作用。而2’,5’-OAS可以启动核酸水解酶,通过选择性地降解病毒mRNA发挥抑制病毒的作用。关于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干扰素抵抗或治疗无效的情况。为了深入研究干扰素信号通路和抗病毒效应分子,本文分别采用细胞模型和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干扰素刺激后不同时间点干扰素信号分子和抗病毒蛋白表达情况,以进一步明确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我们选取HBV复制的肝癌细胞系HepG 2.2.15作为细胞模型,同时采用无病毒复制的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作为对照,用Real Time-PCR检测干扰素刺激后不同时间点(基线、6小时、12小时、24小时)这两种细胞干扰素抗病毒蛋白表达情况。临床研究患者的入组标准为已使用恩替卡韦治疗9-36个月,HBV DNA阴性但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到A组和B组。A组使用长效干扰素PEG-IFNα-2a规范治疗一年,B组继续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一年。两组分别选取20名患者进行干扰素信号途径研究。我们在基线、4周、12周、24周采集外周血并提取PBMC。将PBMC分别提取蛋白和RNA,使用Real Time-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相关信号分子和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在细胞模型中,无HBV复制的肝癌细胞系HepG2和有HBV复制的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在干扰素刺激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的Mx和2,5-OAS表达量与基线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峰值均在6小时。两种细胞相比较,HepG2细胞较HepG2.2.15细胞其抗病毒蛋白的增高幅度更为显著。在慢性乙肝患者中,A组在采用干扰素治疗后PBMC中相关信号分子和Mx,2’,5’-OAS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增高。而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B组患者的PBMC中干扰素信号分子STAT1和STAT2及其抗病毒蛋白Mx和2’,5’-OAS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本研究说明在干扰素刺激后,HepG2和HepG2.2.15细胞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蛋白的表达明显激活,但程度有一定差异,提示病毒复制是影响干扰素诱导有效抗病毒蛋白产生的因素。在NA治疗取得了病毒学完全应答,血清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肝患者,联合/序贯干扰素治疗可以激活IFN信号通路并促进抗病毒蛋白Mx和2’,5’-OAS的表达而发挥重要的抗病毒作用,其深入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为此类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采用细胞模型研究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蛋白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PBMC 中干扰素信号分子和抗病毒蛋白的表达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干扰素信号途径和抗病毒蛋白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信号途径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