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纳税人公益诉讼是公民或相关组织以其纳税人的身份,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使用来源于税收的公共资金而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属于一种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被告的行政公益诉讼,其目的旨在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这种新型而又特殊的诉讼制度在法治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了起来,并开展了丰富的诉讼实践,而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此制度。不过在当下的中国,此制度已越来越受到学者以及法律专家的重视。从2006年4月爆出湖南常宁农民蒋石林向湖南省常宁市人民法院起诉常宁市财政局违规使用国家资金采购小轿车一案后,纳税人公益诉讼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和法学理论研究中的热点话题。随着依法治国理念在我国的逐步确立,纳税人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纳税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整体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实践中需要一种新型的诉讼——纳税人公益诉讼来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保护纳税人、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对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我国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除了能维护纳税人自身整体权益以外,在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防止国家财政资金流失、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和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也具有现实迫切性和深远意义。但目前,我国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为纳税人权利意识不强、司法独立性还不够、财政资金支出信息不公开等问题。因此,我国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应当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符合宪法的大前提下,通过制定、修改法律来逐步的确立和完善,最为重要的是在税收基本法律的制定中,对纳税人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受案范围、程序性问题等作出明确规定,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还必须得有相关的配套制度为纳税人公益诉讼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1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理论1.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涵义、特征及法律性质1.1.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涵义1.1.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特征1.1.3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法律性质1.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1.2.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1.2.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2 我国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确立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2.1 我国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确立的意义2.1.1 有助于实现纳税人的知情权,维护其合法权益、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2.1.2 有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2.1.3 有助于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节约型政府2.1.4 有助于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2.2 我国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2.2.1 纳税人权利意识不强2.2.2 司法独立性不强2.2.3 公共财政支出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3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1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外经验3.1.1 美国的纳税人公益诉讼3.1.2 英国的纳税人公益诉讼3.1.3 法国的纳税人公益诉讼3.1.4 日本的纳税人公益诉讼3.2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3.2.1 纳税人公益诉讼强调"私权制约公权"3.2.2 纳税人公益诉讼改变了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3.2.3 纳税人公益诉讼增强了公民对财政监督的积极参与性3.2.4 纳税人公益诉讼突破了传统的诉讼法理论与实践4 我国纳税人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4.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4.1.1 纳税人公益诉讼原告范围4.1.2 纳税人公益诉讼被告范围4.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客体范围4.3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程序性问题4.3.1 举证责任的分配4.3.2 诉讼费用的负担4.3.3 诉讼权益的分享4.4 纳税人公益诉讼配套制度的完善4.4.1 建立对纳税人的激励机制4.4.2 建立相关国家机关支持起诉制度4.4.3 确立公共财政支出信息公示制度结语参考文献后记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纳税人公益诉讼论文; 理论基础论文; 重要意义论文; 制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