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中学,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而有些学生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存在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1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1.1新旧知识不能衔接形成的思维障碍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人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
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当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1.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习概念,既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又要明确概念的外延.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抽象性,理解和掌握时可将其分解为多个层次,先一层一层地认识,理解每一层次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和综合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使形成完整的易于掌握的知识成为学生思维的必然。
1.3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但这种现象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从正面说,思维定势的形成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从反面说,这种思维定势对推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某种知识的应用范围是定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定型的。因此,在面对新的问题情境时,往往跳不出原有的框架,缺乏求异意识。
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随时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使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情境时,能依据新的信息,及时调整思想,避免走进死胡同的被动局面,使思维过程灵活。为了克服这一影响思维灵活的障碍,人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实践表明,多作变式训练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1.4被隐含条件设计的“陷阱”而形成的思维障碍
在数学命题中,命题者往往利用隐含条件设计一定的“陷阱”。如条件是隐含在其它已给条件中,或可推的条件中,或定理的限制中,或特定的图形中等。若相关知识掌握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够严密都容易形成思维障碍。
2高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数学课堂往往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组成的,而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当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且运用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并且反思总结的时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随之形成了。高中生课业压力巨大,课余时间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创设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首先,在教学之余,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等一些基本因素进行一番详细的了解,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素材的契合点,将两者完美融合,打造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使数学知识更加地“接地气”;最后,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是针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掌握一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项基本技能,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2.2设计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真正懂得学习的学生是善于进行合作探究的学生,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并且,他们会十分享受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乐在其中。如果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借鉴,那么学生永远也学不会独立完成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负责将大量的信息灌输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的付出感动了自己,却收效甚微,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记忆,并且制订一系列的奖惩措施,鼓励学生去说、去做、去思考;最后,注重学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集思广益。
2.3条条大路通罗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的,而在教学中,标准答案却成为师生思维的束缚,使学生囿于答案,逐渐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首先,从教师自身出发,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以免在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措手不及;其次,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思维活跃,很多时候的灵光一现令人拍案叫绝;最后,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4反思才能进步,总结才能提升
在多年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上存在偏差,那么在涉及这个知识点的习题时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问题。这样一来,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因此,不妨要求学生每人建立一本“错题集”,针对自己做错的习题进行反思,并且在旁边进行修改订正,总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下一次该如何避免,通过纠错的过程加深印象,只有不断地扫清障碍,查缺补漏,学生的知识体系才会臻于完善。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学应加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力度,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进开放型课题,结合现实实践等措施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更大的思想空间、充足的思考时间,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亚军.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思考[J].新课程,2017,(07):134.
[2]李孝治.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试题与研究,2016(09)
[3]黄龙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