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干预劳动关系的必要手段,对于保障低技能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具有重要的作用。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伊始,就引起了理论界对其存在必要性的讨论。我国从1993年起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但其实施效果却为人所诟病,而经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又为最低工资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明晰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构建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模式,制定科学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是完善我国现阶段最低工资制度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从政治市场中的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政治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假设出发,基于工资决定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本文分析并明确了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系统地论述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公共选择问题,并对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经济转型期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综述并形成了最低工资制度研究的理论体系框架古典经济学的工资最低限度理论、马克思的最低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是本文进行最低工资制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公共选择理论则为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基于工资决定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本文构建起最低工资制度研究的理论体系框架。2.论证了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从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收入分配、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入手,本文对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3.对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现状进行研究本文梳理了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演进脉络,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模式和相关因素,对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GDP、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三条生活保障线”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我国目前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现状。4.对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公共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最低工资制度的公共选择模式直接影响到最低工资制度的运行效率。本文提出并界定了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模式、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主体的概念,将最低工资制度、政治市场与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过程相结合,提出了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过程的规范原则,并对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的非效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符合经济转型期现状的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过渡模式。5.对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决定机制与测算模型进行研究本文构建起了最低工资标准双因素模型,系统阐述了经济转型期最低工资标准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在提出并明晰最低工资标准基础值和体面值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对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测算与调整模型进行了研究,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6.提出了经济转型期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建议本文提出了以听证制度为基础构建公共选择主体偏好显示的有效路径,以各级人大为主体对最低工资制度进行审议,以提高劳动保障部门的管理效率为基础推进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以奖惩为手段保障公共选择主体对劳动保障部门的评价权,以经济转型的实际为基础科学测算最低工资标准。论文研究的创新点:1.以北京为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最低工资标准影响因素进行了T型关联度分析,从而揭示出政府部门在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中所考察的相关因素。2.论述了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过程的规范原则,并基于此对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进行了非效率分析,提出了以听证为基础构建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过渡模式。3.提出了最低工资标准基础值和体面值的概念,并基于马丁法对最低工资标准基础值的测算与动态调整进行了研究,基于平均工资对最低工资标准体面值测算与动态调整进行了研究。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1.1.1 理论界对于最低工资制度实施必要性的争论
  • 1.1.2 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 1.1.3 经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对最低工资制度提出的新挑战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的意义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1.3 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
  • 1.3.1 基本假设
  • 1.3.2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基础文献述评
  • 2.1 工资决定理论──最低工资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 2.1.1 古典经济学的工资最低限度理论
  • 2.1.2 马克思的最低工资理论
  • 2.1.3 效率工资理论
  • 2.2 公共选择理论──最低工资制度研究的新视角
  • 2.2.1 政治市场──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领域
  • 2.2.2 政治市场的参与者及其行为
  • 2.3 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研究
  • 2.3.1 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 2.3.2 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 2.4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测算的研究
  • 2.4.1 以最低生活费用为基础的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模型
  • 2.4.2 以社会成员工资收入为基础的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模型
  • 2.4.3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最低工资标准直接测算模型
  • 2.4.4 基于系统理论的最低工资标准直接测算模型
  • 2.5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小结
  • 3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 3.1 最低工资制度与最低劳动报酬权保护
  • 3.1.1 计划经济时代最低劳动报酬权的保护
  • 3.1.2 经济转型期最低劳动报酬权的保护
  • 3.2 最低工资制度与收入分配、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能力提升
  • 3.2.1 最低工资制度与收入分配
  • 3.2.2 最低工资制度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能力
  • 3.3 最低工资制度与产业结构调整
  • 3.3.1 最低工资、“低技术陷阱”与产业结构调整
  • 3.3.2 最低工资、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
  • 3.4 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生产率提高
  • 3.4.1 最低工资制度与企业整体工资水平提升
  • 3.4.2 效率工资与劳动生产率提高
  • 4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现状──一个总体描述
  • 4.1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
  • 4.1.1 解放前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
  • 4.1.2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发展
  • 4.1.3 经济转型期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
  • 4.2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
  • 4.2.1 地方政府主导型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模式
  • 4.2.2 最低工资标准影响因素的T型关联度分析──以北京为例
  • 4.3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现状
  • 4.3.1 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及其变动趋势
  • 4.3.2 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
  • 4.3.3 最低工资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 4.3.4 最低工资标准与人均GDP
  • 4.3.5 最低工资标准与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 4.3.6 最低工资标准与“三条生活保障线”──以北京为例
  • 4.4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现状
  • 5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公共选择模式研究
  • 5.1 最低工资制度的公共选择──一个理论框架
  • 5.1.1 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主体及其偏好
  • 5.1.2 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的“政治市场”
  • 5.1.3 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过程的规范原则
  • 5.2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的非效率分析
  • 5.2.1 初级政治市场:公共选择主体偏好显示的制度约束
  • 5.2.2 政策供给市场I:政策制定程序中的政府失灵
  • 5.2.3 政策供给市场II:审议程序中公共选择主体的缺位
  • 5.2.4 政策供给市场III:最低工资制度执行的不力
  • 5.2.5 政策执行市场:监督与评价效果不理想
  • 5.3 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模式比较研究
  • 5.3.1 立法机关主导模式
  • 5.3.2 政府主导模式
  • 5.3.3 最低工资委员会主导模式
  • 5.4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模式定位与分析
  • 5.4.1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模式定位
  • 5.4.2 基于听证的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过渡模式分析
  • 6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决定机制与测算模型研究
  • 6.1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决定机制研究
  • 6.1.1 经济转型期最低工资标准的决定因素:自然因素
  • 6.1.2 经济转型期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因素:社会因素
  • 6.2 经济转型期最低工资标准测算与调整模型
  • 6.2.1 基于马丁法的最低工资标准基础值测算与动态调整
  • 6.2.2 基于平均工资的最低工资标准体面值测算与动态调整
  • 6.3 经济转型期最低工资标准测算与调整实证研究─以北京为例
  • 6.3.1 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基础值测算与调整研究
  • 6.3.2 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体面值测算与调整研究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 7.1.1 对于经济转型期中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必要性的研究
  • 7.1.2 对于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现状的研究
  • 7.1.3 对于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公共选择模式的研究
  • 7.1.4 对于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决定机制与调整模型研究
  • 7.2 政策建议
  • 7.2.1 以听证制度为基础构建公共选择主体偏好显示的有效路径
  • 7.2.2 以各级人大为主体对最低工资制度进行审议
  • 7.2.3 以提高劳动保障部门管理效率为基础推进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
  • 7.2.4 以奖惩为手段保障公共选择主体对劳动保障部门的评价权
  • 7.2.5 以经济转型的实际为基础科学测算最低工资标准
  • 7.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2005年北京市价格较低食品混合平均价测算表
  • 附录B 北京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食品支出与教育支出(2000-2005)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J]. 温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10)
    • [2].最低工资稳中有涨护民生[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34)
    • [3].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状况及效果评价[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1)
    • [4].31省份最低工资标准出炉兜住民生底线[J]. 四川劳动保障 2020(01)
    • [5].最低工资标准与企业劳动力雇佣[J]. 税务与经济 2020(02)
    • [6].福建省元旦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J]. 工会信息 2020(01)
    • [7].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区域布局的影响[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08)
    • [8].山东省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研究[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0(09)
    • [9].公司不得随意降低最低工资标准[J]. 就业与保障 2018(21)
    • [10].全国各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情况[J]. 中国社会保障 2018(11)
    • [11].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就业的影响[J]. 财会学习 2019(01)
    • [12].全国各地最新最低工资标准[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9(08)
    • [13].江西省最低工资标准变动趋势及其与周边省份的比较研究[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9(05)
    • [14].最低工资标准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引资行为[J]. 世界经济研究 2019(10)
    • [15].最低工资标准的国际应用范例[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9(10)
    • [16].山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J]. 人才资源开发 2017(23)
    • [17].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01)
    • [18].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2300元 2017年17个地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J]. 石油人力资源 2017(04)
    • [19].最低工资标准如何影响企业雇佣结构[J]. 产业经济研究 2018(01)
    • [20].最低工资标准、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就业效应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8(01)
    • [21].广西:调整最低工资标准[J]. 人才资源开发 2018(03)
    • [22].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企业承受能力影响的初步评估[J]. 中国劳动 2018(04)
    • [23].上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J]. 人才资源开发 2018(07)
    • [2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8(05)
    • [25].黄石市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情况分析[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6].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你怎么看?[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24)
    • [27].解读“十三五”以来各省份最低工资标准 你所在的省份涨了多少?[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23)
    • [28].如何看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08)
    • [29].最低工资标准因子测算模型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8(10)
    • [30].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及其变动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18(05)

    标签:;  ;  ;  

    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