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燕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幼儿园016000
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不仅是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也是做人的根本。幼儿时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时代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一、引导家长参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奠基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首先,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长也是教育者,家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途径有:一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和家长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方法,帮助家长加深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认识。二是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掌握指导孩子进行合作活动的方法。还有幼儿园面向家长的理论讲座、家园联欢、半日开放、亲子游戏、家教知识的咨询等,对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促进家园合作均非常有益。
二、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因此,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合作的益处,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合作,逐渐具有合作的意识。如游戏“照镜子”一课,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幼儿拿镜子,一个幼儿对着镜子往额头贴红点,看哪一组贴得又好又快。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反思,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改进等。在这里,教师应注重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争论,达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一个幼儿对同伴说:“你镜子拿得太高,我总照不上。”同伴说:“你贴得太慢,下次我来贴好吗?”这个幼儿马上高兴地说:“我知道怎么拿镜子。”幼儿在相互交流、互相关心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合作的意识,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
三、创设情境,促进互动
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即变“权威——服从”的关系为“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及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此来促进整个活动过程顺利进行。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交往环境,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使幼儿具有合作的意识。教师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给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为幼儿学会合作创造了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采用引导、启发、想像、实践的方式,满足幼儿合作的需要。如在演奏打击乐时,教师应具体指导幼儿相互关注、互相配合。幼儿之间的合作需要幼儿间的主动交流,才能提高交流的技能。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与同伴自主交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幼儿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最好时机。
四、反复训练,提高合作水平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反复训练,合作水平才能提高。如教师可提供游戏场地让幼儿自备玩具游戏,让幼儿每人从家里拿一个玩具来玩,促使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教师还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幼儿学习交往的技巧,促进幼儿主动交流。如一个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教师说:“老师,我想玩小军的小汽车。”这时教师要鼓励他自己去借,如果一次两次没借到,就要想一个办法去借。开展无班界户外活动,能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非常有利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五、及时评价,增强合作能力
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幼儿的合作活动过程和进展情况进行观察,作出客观的描述,对照合作活动的规则和要求,诊断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地加以纠正和强化,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由于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有限,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自行解决。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加以演示、纠正和引导。教师对幼儿合作过程的评价重点应放在鼓励幼儿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幼儿比过去有进步就算成功了。教师要树立“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帮助幼儿增强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