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是解释贸易模式(trade patterns)和贸易量(trade volume)的决定问题。自DS模型以来,贸易理论上重大突破是建立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将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同时纳入贸易理论框架中。DS模型不仅使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有了新的基点,而且还使新增长理论(第二代)发展起来。新增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实际上是同源的,都是沿袭DS模型将报酬递增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相结合。或者说,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都是在试图解决新古典框架下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相冲突问题中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报酬递增和比较优势都是动态经济现象,但新贸易理论在分析时沿用的是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静态分析方法。对动态比较优势的严格建模以及一般均衡分析直到新增长理论发展起来以来才有了进展,以动态分析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为新贸易理论建立动态模型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方法。新贸易理论研究的深化需要在三个方面延伸:一是,产业内贸易对内生增长的影响机制,即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扩展到国际(产业内)贸易领域;二是,分析产业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三是,从跨国公司角度解释贸易模式和贸易量,分析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模式和贸易量的决定问题。本文就是围绕着这三大问题,将新贸易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结合起来,以动态的分析方法阐述报酬递增对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的影响,以及动态比较优势下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进。整个分析按照报酬递增的来源来展开,由四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第二章),我们阐述外部效应对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的影响,以及基于外部效应的动态比较优势下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进。基于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这两种要素,本章将外部效应、报酬递增与动态比较优势结合起来,阐述了发展中国家是按初始比较优势还是按潜在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两难,分析了外部规模报酬递增情形下传统贸易理论中的Rybczynski定理和Stolper-Samuelson定理成立的条件以及此时贸易福利是否增进等问题。本章最后还讨论了外部效应下政府支出行为对动态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政府支出的增加一方面直接促进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产出的外部效应对动态比较优势的增强起着推动作用。 第二步(第三章),我们阐述人力资本效应对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的影响,以及基于人力资本效应的动态比较优势下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进。人力资本既具有外部效应又具有内部效应,我们将人力资本的这两种效应置于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分析人力资本效应、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阐述产业内贸易过程中形成的竞争效应和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对最终产品部门、资本品部门和研发部门中人力资本配置状况以及经济内生增长的影响。除了“干中学”这一渠道外,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另外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教育。我们进一步对教育部门、国际贸易与动态比较优势之间的相互联系机制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