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韶山市人民医院411300
【摘要】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分析因素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以期能够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于疾病的治疗,与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具有密切联系。结合血常规检验结果,医师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同时能够为隐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信息,提高确诊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血常规检验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本院为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性,就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科学的控制策略,现综述如下。
1、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常见因素
1.1医院因素
1.1.1检验试剂影响血常规检验之前需要对血液进行抗凝处理,我国大部分医院使用EDTA盐作为抗凝剂。虽然EDTA盐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影响【2】。临床中添加的剂量会对直接影响到检验成功与否。例如,试剂的添加量过少,导致血液占比重过大,就有可能出现血液凝结现象,导致检验失败。此外,EDTA盐与血液融合之后会对白细胞形态造成影响,细胞的体积变大、分叶随着时间的延长消失。血小板也会发生体积增大甚至崩裂的现象,导致检测过程中出现血小板碎片,无法准确对其数量进行观察。
1.1.2临床操作人员影响临床护理和检验人员是整个血常规检验工作中的主题,其技术不到家、粗心大意等均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血的速度过慢,尤其是在使用多个采血管采集的过程中由于速度慢,或者采集顺序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样本凝固现象的发生;第二,血液样本采集之后需要充分摇晃,使其与试剂充分混合,操作人员一时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样本凝固;第三,采集得到的血样本没有第一时间送检,随着时间的延长结果的误差增大。
1.1.3设备因素影响大多数基层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的设备为血细胞分析仪,相对其他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但是受到设备本身功能、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校准异常,或者某些血液分析仪的质量较差,缺乏对照的参考物,导致仪器校准存在误差,进而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对血常规检验质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年龄、性别、疾病等生理因素等。除此之外,血常规检验之前患者是否服用其他药物、天气等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对象。例如在极端骤冷天气状况下,很多受检对象体内的白细胞会出现一过性增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或者剧烈运动会造成血液浓度收缩同样导致结果不准确。此外,临床采血一般分为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验大多抽取静脉血。由于针刺的影响,末梢血采血部位的白细胞计数多于静脉采血,而血小板计数则相对较小。
2、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控制策略
2.1加强对临床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要求每一位临床操作人员都应当熟悉血样本采集流程,严格按照血液采集规章制度执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采血过程中要求一针见血,血液收集完成之后立刻将针头拔出,可以将试管在掌心中来回晃动,充分混合血液与抗凝剂。或者给试管加塞之后上下颠倒,促进融合。但是晃动的力度要适中,大力摇晃可能造成溶血的发生。标本采集完成之后要求第一时间送检,避免防止时间过长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2.2选择合适的采血时间
上文中提到,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如精神状态、血液采集的时间等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为了尽最大可能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应当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尽量减小误差。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只要并非急诊、行常规检查可以选择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标本采集,以免由于生理状态异常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此外,剧烈运动之后至少休息30min再进行标本采集;冬季等异常寒冷的天气状态下,等到患者的身体回暖之后再进行检验,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正确性【4】。
2.3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临床中采血方式主要有末梢采血以及静脉采血,根据临床医生的研究,末梢采血的检验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均要低于静脉采血。尤其是在血液分析以上的结果能够更为明显的表现出来。当前有很多文献中注明,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静脉血进行操作,从而提高检验准确性。指尖血属于末梢血液中与静脉血液样本最为接近的一种,各种理化性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而可以将其作为选择。
2.4加强对仪器的保养
仪器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当定期最血液分析仪进行保养及校准,结合保养周期,合理进行常规保养、周保养以及月保养等方式。在进行血液分析仪校准的过程中,必须使用配套的仪器及设备进行校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减少失误的发生可能性。没有配套校准的血液分析仪应当使用二级标准及以上的血细胞对仪器进行校准,或者是选择定制的方式对新鲜血液进行校准。
2.4做好事后控制
得到血常规检验结果之后,针对出现的异常情况一定要加以分析和判断,检查导致误差出现的环境。有必要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复查的方式检验,结合临床相关文献,实验室检验人员加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人为因素造成的结果异常则需重新采集,其他因素造成的结果异常则应当加强管理。定期对异常结果进行总结,动态性予以控制,促进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持续性改进【5】。
总而言之,血常规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临床中最为重要的检验手段之一。其结果对于合理确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病情的意义重大。但是血常规检验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人员、环境等因素非常多,因此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也非常多。一旦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将可能危及的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血常规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做好临床检验人员的管理、采集方法与时间的选择、加强仪器的保养和时候质量控制,对于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文家远.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0-151.
[2]石红梅.影响血常规检验标准化操作的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212-213.
[3]高兰香.浅谈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5):172.
[4]刘晓莉,隋佳,赵龙等.探讨关于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4):141-142,143.
[5]温晓燕,陈淑红,杨秀莲等.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4):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