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惠玲(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巢湖238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08-02
【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配合锡类散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86例合并有疱疹性咽峡炎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配制液清洗口腔后,疱疹面喷雾锡类散粉剂。对照组在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疱疹面涂以金霉素软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7.6%和81.2%,治愈时间分别为(5.12±1.85)d和(8.56±1.3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配合锡类散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的护理,可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提高口腔护理的效果,既可促进食欲,又明显缩短疗程,且用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锡类散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分为四期。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临床一期表现,多在发热后的1-2天,内脸颊的口腔粘膜和舌面出现水疱,之后常发展为腐烂样的小红点。治疗上以抗病毒、支持及对症处理外,做好口腔护理,既可以减少由疱疹液导致的病毒传播,又能促进口腔疱疹的早日康复,增强患儿的舒适度,并以此改善进食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科以疱疹性咽峡炎为主要表现的手足口病临床一期患儿,共186例,男95例,女91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3岁。口腔疱疹分布在舌、颊粘膜、硬腭、咽等处,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中间为小水疱。部分创面水疱破裂,形成小溃疡,部分患儿出现流涎、拒食,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入院后均给予末梢血白细胞、血糖、心肌酶谱检查以及胸片、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及口腔疱疹的表现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用药相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在进食后均给予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每日2次口腔护理于餐后至少半小时进行。观察组在进行口腔护理之前,首先配制漱口液,即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ml(400mg)利巴韦林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摇匀。对于无配合能力的患儿,可将其头部侧向一边,用消毒干棉签充分蘸取利巴韦林配制液轻涂于患处,能配合的患儿可嘱其直接用配制液含漱片刻,之后均匀喷雾锡类散粉剂。对照组在运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后,患处涂以碳酸氢钠液。两组患儿在用药后1小时内禁止饮水或进食,以免影响用药效果。另外,进行饮食指导,要求患儿家长避免给患儿进食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和刺激创面。每日口腔护理时,评估创面情况并记录。
1.3判定标准显效:疱疹消失或溃疡面缩小>70%,口腔无新疱疹出现;好转:水疱干瘪无渗液,溃疡面缩小>40%-70%,无新发疹;无效:水疱虽有缩小,但仍有渗液,溃疡面缩小<40%。有效率以显效和好转计算。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运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运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5天的口腔护理后,观察口腔溃疡的情况。
2.2观察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1.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1]。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脸颊的口腔粘膜。溃疡开始是水疱,之后常发展为糜烂样的小红点。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食具、奶具等传播,因此,有效的口腔护理既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也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另外在给患儿进食前后均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可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系广谱抗病毒药物,口服吸收迅速,药物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大多高于血药浓度,且适用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因此可运用于口腔护理。另外,通过临床实践看出:中医药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显著优势,且越来越被医学界所认可。锡类散的主要成分是象牙屑、青黛、壁钱炭、人指甲(滑石粉制)、珍珠、冰片、人工牛黄,功能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烂肿痛。一般来说,渗出剥脱,糜为佳,粉剂次之。烂和溃疡创面,应以散剂为佳,粉剂次之[2]。我国传统中医均以中草药的散剂作为口咽部病症的局部用药,涂药方便,不受创面大小限制,患者能重复使用。本组病例均辅以锡类散吹敷口腔溃疡面,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
[2]郑际烈.口腔粘膜病局部用药的现状及展望.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6(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