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社会适应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中学生适应社会,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是社会和教育的基本责任。然而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忽略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以致中学生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和行为。研究目的了解烟台市中学生社会适应情况,探讨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学校相关部门制定针对中学生的健康行为指导、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对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抽样方法:根据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13个县市区中抽取芝罘区、开发区、栖霞市作为本次调查点,各抽取辖区内城市和农村初、高中各一所。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一至两个班,高一、高二年级一至两个班作为调查对象。2.调查方法:问卷法。测评工具: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简易应对问卷、青少年气质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CU)、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结果1、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与父母婚姻状况、家庭亲子关系、家庭住址、是否独生子女、母亲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气质类型等呈显著相关关系。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适应因子和挫折耐受力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且存在显著差异。居住在县及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学生与居住在乡镇或农村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总均分及各因子均分比较显示,居住在县及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因子和社会交往因子得分均高于乡镇或农村学生,且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在中学生社会适应因子总分及各适应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是否住校在家庭环境适应因子和校内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适应因子及总分上,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男女中学生社会适应因子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均值比较显示,男生社会适应因子总均分值及各因子分值除学习适应因子外得分均高于女生,但只有挫折耐受力因子差异显著(P<0.05)。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从中学生社会适应各因子得分的整体上看,表现为大学及以上>高中或中专>初中>小学>文盲的变化趋势。经常参加社会或集体活动的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因子得分高于从不参加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2、中学生社会各适应因子得分与应对方式两表得分表现出强相关性,积极应对方式与适应各因子及适应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适应各因子及适应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积极应对因子得分越高,社会适应适应因子得分越高,消极应对因子得分越低,社会适应各因子得分越高。3、中学生适应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多血质和粘液质类型得分呈强正相关关系,与抑郁质得分呈强负相关关系。与胆汁质类型得分呈显著相关关系。4、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中学生社会适应各因子分及总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父亲、母亲过分干涉、过保护因子得分及与其适应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对中学生社会适应因子总均分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积极应对、粘液质、消极应对、抑郁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双亲婚姻状况,其中积极应对、粘液质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是社会适应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抑郁质和双亲婚姻状况是危险因素。结论与建议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气质类型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显著影响。因此,父母应和睦相处,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家庭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交流,对处事消极,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要合理引导,帮助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强化积极的气质特点,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避免和克服消极品质的发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滨州职业学院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调查与分析[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12(04)
- [2].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韶关学院学报 2019(11)
- [3].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 心理月刊 2020(14)
- [4].就业视角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结构探析[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
- [5].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教育之我见[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7)
- [6].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才智 2019(33)
- [7].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01)
- [8].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7(03)
- [9].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10)
- [10].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16)
-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J]. 文化学刊 2016(05)
- [12].基于模糊评价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研究[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13].基于模糊评价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J]. 教育文化论坛 2015(01)
- [14].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理性审视[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4(12)
- [15].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才智 2015(13)
- [16].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探讨[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17].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刍议[J]. 湘潮(下半月) 2015(08)
- [18].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南国博览 2019(04)
- [19].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探讨[J]. 科幻画报 2020(03)
- [20].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J]. 长江丛刊 2018(32)
- [21].哲学课程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J]. 祖国 2018(24)
- [22].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9(05)
- [23].对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几点思考[J]. 东西南北 2019(19)
- [24].浅谈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J]. 名师在线 2017(15)
- [25].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 成才之路 2016(36)
- [26].关注生活,适应社会——在自助游中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J]. 小学教学研究 2015(32)
- [27].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03)
- [28].利用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策略[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8(04)
- [29].健康教育在晨检中的有效实施之我见[J]. 家教世界 2016(30)
- [30].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J]. 考试周刊 20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