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颠覆的喜剧 ——黑色幽默与新时期中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

解构与颠覆的喜剧 ——黑色幽默与新时期中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新时期(1979年至今)的文坛上,活跃着一群创作风格比较另类的作家,他们经历了中国当代最荒诞的年代,“大跃进”、“反右”、“文革”这些时代事件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他们在小说中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达了他们对人类、对世界的形而上的思考。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他们的小说与西方的“黑色幽默”小说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资料表明,中国新时期的这些幽默小说受到了西方“黑色幽默”小说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黑色幽默化语言;黑色幽默化人物;黑色幽默化情境。他们整体的美学风格是“亦谑亦虐”。在黑色幽默的影响下,新时期的这批作家形成了各自的幽默特色。从整体上来说新时期的这批作家又有不同于黑色幽默的异质表现。他们在中国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接受语境,所以也不可能完全的“黑色化”。更多的是手法上的移植和借鉴。但是,他们在小说文体上,带给了新时期文坛新的艺术因素,颠覆了传统的“人的观念”,把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因素带进了中国当代小说。全文分五章。引论部分论述了幽默体和崇高体、颓废体一样,应该在当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指出80年代后的这些幽默小说有浓厚的否定意识。所谓黑色幽默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世纪末”的情绪,正是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中间相当流行相当普遍的一种世纪病。第一章论述了黑色幽默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以及黑色幽默在中国当代的译介与传播。黑色幽默的文化背景包括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在艺术特色上有形而上的主题、反英雄人物、荒诞化、寓言化的情节、黑色幽默的喜剧手法。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在中国得到了大规模的译介:黑色幽默小说的主要作品几乎都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大量学术论文对黑色幽默作家作品进行了评述;一些教材对黑色幽默小说进行了总结。黑色幽默小说的译介促成了中国新时期幽默小说在文体上的转型。第二章论述了中国新时期幽默小说中的恶谑语言和反讽语言。恶谑和反讽是黑色幽默小说语言上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中国新时期幽默小说中,广泛使用了恶谑和反讽语言。运用恶谑语言与反讽语言来进行叙事的中国当代新时期幽默小说的美学特质是“怨”。第三章论述了中国新时期幽默小说中的黑色幽默化人物。主要对王朔小说中的“文化边缘人”、王小波小说中的“革命时代的精神迷路者”、刘震云小说中的“乡村和都市间的漂泊之魂”进行论述,指出其“英雄”与“反英雄”二位一体的黑色幽默人物性质。并探讨了这些黑色幽默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黑色幽默在中国新时期的译介与影响
  • 一、黑色幽默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 二、黑色幽默小说在当代中国的译介传播
  • 三、黑色幽默与中国新时期幽默小说的文体转型
  • 第二章 戏谑中的怨怼──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中的黑色幽默语言
  • 一、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的恶谑语言
  • 二、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的反讽语言
  • 第三章 英雄与反英雄的二位一体──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中的黑色幽默人物
  • 一、自我确证者的尴尬处境与自嘲──王朔的“文化边缘人”
  • 二、玩世不恭者的谐谑处世──王小波的“革命时代的精神迷路者”
  • 三、自我实现者的悲喜剧──刘震云的“乡村和都市间的漂泊之魂”
  • 第四章 亦谑亦虐的两难处境──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的黑色幽默情境
  • 一、异化的环境
  • 二、荒诞的情节
  • 三、“第二十二条军规”意象
  • 第五章 黑色幽默与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中的“人的观念”
  • 一、从悲苦严正到黑色幽默
  • 二、否定意识的深化
  • 结语 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元素的多维度对话: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兴起和衰败[J]. 戏剧之家 2016(06)
    • [2].破碎的梦想,黑色的幽默——评专著《权力·死亡·荒诞——对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小说的解读》[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2)
    • [3].黑色幽默小说创作方式剖析——评《第二十二条军规》[J]. 北方文学 2017(20)
    • [4].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形式特点探析[J]. 长城 2013(04)
    • [5].再议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源头——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美学探究》的对话[J]. 校园英语 2017(48)
    • [6].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美学探究[J]. 文艺争鸣 2014(03)
    • [7].刍议黑色幽默小说主题的研究[J]. 才智 2014(23)
    • [8].关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名与实》一文的说明[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9].黑色幽默小说汉译中的关联[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10].《曲终人散》对黑色幽默小说的继承与创新[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02)
    • [11].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名与实[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12].解读黑色幽默小说的叙事艺术[J]. 山花 2012(02)
    • [13].黑色幽默小说汉译中的关联[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2)
    • [14].从《公开燃烧》看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形式特点[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36)
    • [15].黑色幽默小说语言特点的翻译策略初探[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6].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及其忧患意识——以《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为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7].关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现实意义的探索与思考[J]. 长沙大学学报 2008(01)
    • [18].试论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困境——以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最后一幕》为例[J]. 东岳论丛 2012(08)
    • [19].一部黑色幽默小说——《猫的摇篮》[J]. 学周刊 2012(30)
    • [20].文化认同视阈下中美黑色幽默小说之比较——以《黄金时代》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J]. 语文学刊 2020(01)
    • [21].从《第二十二军规》看权力与异化之关系[J]. 名作欣赏 2015(12)
    • [22].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成因及其现实意义管窥[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8)
    • [23].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审美特征[J]. 芒种 2015(16)
    • [24].浅议黑色幽默小说[J]. 科技信息 2010(12)
    • [25].市场退潮与画家淬火[J]. 中国书画 2009(01)
    • [26].近五年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综述[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 [27].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探析——读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11)
    • [28].近五年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综述[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29].战争:地狱?福地?——美国20世纪黑色幽默小说的空间研究[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02)
    • [30].城市:病态的“孤岛”——美国20世纪黑色幽默小说的空间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05)

    标签:;  ;  ;  ;  ;  

    解构与颠覆的喜剧 ——黑色幽默与新时期中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