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牡丹品种命名解析

中国牡丹品种命名解析

论文摘要

在牡丹参评国花之际,深入研究牡丹花文化可以为其竞选提供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支持。而牡丹品种命名作为牡丹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至今尚未发现有一个对其系统完整的研究总结。因此,本文引入对我国传统名花牡丹品种的古今命名的分析研究。本文以古现代牡丹品种命名为分析对象,研究时间跨度涉及古代和现代,古代命名主要来自于牡丹谱录的文献资料,现代命名来自于牡丹品种图志等著作及笔者在洛阳、兰州的现场调研。运用系统分析法、实例分析法及统计法等,以园艺学和语言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找出古现代品种命名的规律,并辨其优劣,为今后牡丹新品种的命名指出方向,同时扩展牡丹文化的资源库。关于品种命名,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命名元素的来源即文中所提的单因子,及其表现手法;二是命名短语的组合类型即多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古今命名的习惯倾向因子均为花色;古今命名在单因子的表现手法上也相同,分为写实法和写意法两种,写意法可分为相近字词法和类比思维法,用于类比思维的实体事物有植物、动物、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因子组合类型多为花朵上的各个特征间的相互组合,尤属花色,其触角延至各组合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牡丹品种命名的文化支撑与古代相似,其命名依据、单因子表现手法及多因子组合等均承袭于古代。但也正因此,稍显继承过多,创新欠缺。随着园艺科技的进步,现代命名中不存在迷信色彩。另外有些命名所用词汇体现了时代特色。关于牡丹新品种命名的思路,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尽量拓展单因子词汇库,这就需要命名者细心观察自然和生活,加强文学修养,将其与品种的性状特征联系起来,来对命名词汇有所创新扩展。同时,牡丹品种命名应参考栽培植物的国际命名法规,以便走向国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植物命名的研究动态
  • 1.2.2 牡丹品种命名的相关研究
  • 1.2.3 其他传统名花命名的研究
  • 1.3 当前研究的不足
  • 1.3.1 命名研究的对象集中于"种"而非"品种"
  • 1.3.2 基于名花品种命名的研究甚少
  • 1.3.3 基于园艺学的研究方法论欠缺
  • 1.3.4 命名研究主题重古轻今
  • 1.4 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框架
  • 1.6 研究方法
  • 2 古代牡丹谱录中的品种命名解读
  • 2.1 古代牡丹品种命名的来源
  • 2.2 我国历代牡丹谱录概况
  • 2.3 古代牡丹品种命名中的相关单因子分析
  • 2.3.1 花色单因子
  • 2.3.2 花型单因子
  • 2.3.3 花部细致特征单因子
  • 2.3.4 雌雄蕊瓣化单因子
  • 2.3.5 花期单因子
  • 2.3.6 育种人姓氏、品种出产地及出产时间单因子
  • 2.3.7 "女子名称"单因子
  • 2.3.8 古代文化事物单因子
  • 2.4 古代牡丹品种命名中的多因子分析
  • 2.5 尚未确定内涵的品种命名分析
  • 2.6 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的研究
  • 2.6.1 同物异名
  • 2.6.2 同名异物
  • 2.7 本章小结
  • 3 现代牡丹品种命名的解读
  • 3.1 现代牡丹品种命名的来源
  • 3.2 现代牡丹品种命名的单因子分析
  • 3.2.1 中原牡丹品种命名的单因子分析
  • 3.2.2 西北牡丹品种命名的单因子分析
  • 3.2.3 西南牡丹品种命名的单因子分析
  • 3.2.4 江南牡丹品种命名的单因子分析
  • 3.2.5 命名单因子的习惯搭配
  • 3.3 现代牡丹品种命名的多因子分析
  • 3.4 现代牡丹品种命名的特点
  • 3.4.1 中原、西南及江南牡丹品种命名的特点
  • 3.4.2 西北牡丹品种命名的特点
  • 3.5 本章小结
  • 4 古代和现代牡丹品种命名的比较
  • 4.1 古今牡丹品种命名的相似之处
  • 4.1.1 品种命名的依据及所表现手法相似
  • 4.1.2 品种命名的文化支撑相似
  • 4.2 古今牡丹品种命名的不同之处
  • 4.2.1 古今牡丹品种命名单因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 4.2.2 古代品种命名存在迷信和神话色彩
  • 4.3 我国牡丹品种命名应走向国际化
  • 4.4 牡丹新品种命名应遵循的原则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北牡丹品种在北京地区的生物学习性观察[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0)
    • [2].9个西北牡丹品种在北京西南山区引种表现[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1)
    • [3].徐州适生优良牡丹品种引进筛选[J]. 现代园艺 2020(18)
    • [4].牡丹品种命名特点及英译策略[J]. 海外英语 2019(06)
    • [5].地方优良二乔牡丹品种的繁育技术要点[J]. 山东林业科技 2019(02)
    • [6].拥有资源 拥有未来[J]. 生命世界 2018(07)
    • [7].不同牡丹品种光合生理特性比较[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10)
    • [8].福建政和县6种名优牡丹品种的引种适宜性综合评价[J]. 贺州学院学报 2016(04)
    • [9].观赏牡丹嫁接繁育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08)
    • [10].3个牡丹品种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2)
    • [11].42个牡丹品种叶部抗病性选育试验[J]. 湖北林业科技 2017(04)
    • [12].13个牡丹品种花粉形态及萌发率比较[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10)
    • [13].6个牡丹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07)
    • [14].35个栽培牡丹品种油用特性的评价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10)
    • [15].比拟法在牡丹品种命名上的应用[J]. 花卉 2016(23)
    • [16].中国牡丹品种的分类[J]. 花卉 2015(02)
    • [17].3个牡丹品种花芽分化过程形态及叶片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变化[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7)
    • [18].洛阳高山地区牡丹品种的综合性状评价[J].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4)
    • [19].不同牡丹品种油用特性的评价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 2018(02)
    • [20].长沙地区引种牡丹品种综合性状评价[J]. 经济林研究 2015(04)
    • [21].适合长季节容器栽培牡丹品种的筛选[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8)
    • [22].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的调查[J]. 湖南林业科技 2010(01)
    • [23].日本牡丹品种花粉超低温保存[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04)
    • [24].中原牡丹品种可推广地区及相关栽培技术[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S1)
    • [25].滇中地区牡丹品种引种适应性的综合评价[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04)
    • [26].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品种识别[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17(04)
    • [27].西北牡丹品种瓣基色斑形态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6)
    • [28].菏泽市牡丹品种市场定位筛选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1)
    • [29].恩施州牡丹品种资源调查及生长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8)
    • [30].湖南牡丹品种资源与园林应用初探[J]. 湖北林业科技 2010(01)

    标签:;  ;  ;  ;  

    中国牡丹品种命名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