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而平稳的高增长态势,1978-2006年年均GDP增长率达到10%左右。但与此同时,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却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决策者。作为对这种现象的积极回应,学者们就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变动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从不同侧面考察和解释了这种非一致性变动关系的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不过,截至目前,以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非一致性变动问题为研究对象所形成的学术成果尚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出发,通过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生产条件,构建劳动力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资本存量、职工工资和技术进步这三大因素对我国就业增长的决定机制,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格局及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就业增长的深层原因,并据此提出扩大就业量、促进我国就业持续增长的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弥补其非系统化所导致的缺憾。研究结果显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背景出发,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健全与完善劳动力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客观评价。现有研究成果覆盖以下四个方面,即(1)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关系的研究;(2)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的理论研究;(3)转轨经济学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关系的研究;(4)国内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不过,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的失业理论均是以成熟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未能就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作明确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变动显然会与我国现阶段的劳动供给和需求以及二者的变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分析我国就业变动问题时,就只能采取审慎的态度来认识和应用上述失业理论及其相关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非一致性问题进行了解释,但是这些解释,还存在着某些片面性,没有就这一问题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观点,普遍忽略了对影响就业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如收入分配及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深层影响)的详尽论证,因此,其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非一致性的原因分析还不够全面、系统。第二,论述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的表现及其影响。本文观察和分析了我国改革三十年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变动情况,并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造成的严重就业压力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若不大力促进就业增长,则无法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失业难题,社会和谐的理想格局就无法真正的实现。第三,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条件,建立了一个独特且具有较强现实解释力的劳动力需求模型。通过对该模型所作的数量经济分析,本文明确了影响就业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资本存量、职工工资和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1985-2006年间我国劳动力需求量(以全国城镇就业人数表示)、资本存量(以按1978年不变价格资本存量表示)、技术进步(以劳动生产率表示)和工资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协整方程估计。估计结果表明,1985-2006年,无论是资本存量、技术进步还是工资水平,其变动状况对我国就业的带动作用均是较小的,因此,难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显著改善严峻的就业形势。第四,着重分析了影响就业增长的深层原因。影响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和工资水平——对就业的影响都是双向的,其正向带动作用的发挥受到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的明显制约。也就是说,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状况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实际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变动的深层原因。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以我国近三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为背景,详尽论述了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深层原因对我国就业增长所形成的抑制性机理,从而在根本上系统回答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原因和演进机制。第五,在全面阐述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变动关系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促进就业增长、扩大就业量的具体对策,即: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从而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就业增长难题提供系统的理论解释和实践路径,深化和统一了现有理论研究成果所形成的各种观点和认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让数学学习变为易事[J]. 新课程(下) 2013(02)
- [2].教育一致性[J]. 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家长) 2011(10)
- [3].基于客体的一致性效应的产生机制[J]. 心理学报 2020(06)
- [4].基于局部一致性调整算法的犹豫模糊语言决策模型[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5].论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14)
- [6].消除随机一致性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0(08)
- [7].音乐与文学的一致性[J]. 文学教育(上) 2014(02)
- [8].含时滞多智能体系统的边动态二分一致性[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9(04)
- [9].啤酒灌装系统液位一致性的研究[J].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2019(21)
- [10].家园合作的“一致性”[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14(Z2)
- [11].单独中的洞见[J]. 小作家选刊(作文素材库) 2011(12)
- [12].基于动态权重的一致性哈希微服务负载均衡优化[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20(08)
- [13].认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控制[J]. 交通世界 2016(36)
- [14].基于一致性排序的动态评价方法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7(13)
- [15].标准一致性程度研究[J]. 标准科学 2017(09)
- [16].小学生义符一致性意识的发展研究[J]. 心理科学 2015(05)
- [17].步步“精”心,体验“教学评”一致性的跌宕[J]. 知识文库 2019(18)
- [18].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盐类水解原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14)
- [19].管理非一致性的原因探析[J]. 商业时代 2009(33)
- [20].教—学—评一致性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J]. 教育参考 2016(06)
- [21].以课例解读“教学评一致性”[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24)
- [22].提高罐装液位一致性[J].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2020(07)
- [23].“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 中小学管理 2013(01)
- [24].9~10岁儿童和成人的一致性序列效应[J]. 心理学报 2019(08)
- [25].道德与幸福关系的一致性及其实现途径[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03)
- [26].努力实现社会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8)
- [27].浅析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中的政党“同心”思想问题[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3)
- [28].型式批准计量器具注册型式与制造型式一致性管理探讨[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2(03)
- [29].空中交通管制一致性监视技术研究[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8(01)
- [30].课程标准与评价一致性评估新方法——一致性通用评估工具介评[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