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在温带改良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在温带改良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论文题目: 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在温带改良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李向拓

导师: 王辉,张世煌

关键词: 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选择响应,解剖学,样本容量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为了研究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经过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后不同轮次间的遗传多样性变化,采用了两年四点的试验,2004-2005年间,分别在海南、陕西、河南和北京四点进行POB21和POB32不同轮次间的田间农艺性状变化的研究;利用解剖学显微镜进行了POB21和POB32的原始群体和末改良轮次即POB21C0、C7和POB32C0、C5的雌雄穗分化观察;利用SSR标记,进行分子水平方面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旨在从形态学、解剖学和分子水平来研究POB21和POB32在适应温带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变化,探讨有关性状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改良或利用新的外来种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从农艺性状上看,轮次间的响应基本上与其实际选择增益相吻合。散粉期、吐丝期、散粉-吐丝期间隔(ASI)、株高和穗位高等降低,结实长、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籽粒产量等有了明显改善。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轮次间的变异系数减小,即轮次间的遗传变异有些降低。一些相关性状的光敏感程度得到了一定的降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轮次可以聚为不同的两类,一类是POB21不同的8个轮次,即POB21C0、C1、C2、C3、C4、C5、C6、C7;另一类为POB32不同的6个轮次,包括POB32C0、C1、C2、C3、C4和C5。 2 在解剖学上,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在适应温带过程中穗分化变化研究。发现在雄穗的穗分化中,经过适应性改良的末改良轮次POB21C7分化阶段Ⅰ和Ⅲ所需时间分别比原始群体C0缩短了8天和5天;而群体POB32C5的分化阶段Ⅰ和Ⅲ所需时间缩短了6天和4天。在雌穗分化中,POB21C7穗分化阶段Ⅰ、Ⅲ和Ⅳ分别比C0缩短了12、4、4天,而POB32C5的穗分化阶段Ⅰ、Ⅲ和Ⅳ分别比C0缩短了9、3和2天。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群体POB21和POB32的雌穗与雄穗分化阶段发生的时间间隔在缩短。无论是雌穗与雄穗的分化阶段经历时间,还是相同分化阶段开始发生时间的间隔,经过适应性改良的POB21C7和POB32C5都比原始群体C0更接近于当地对照户4。 3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在适应温带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利用筛选出的77对引物,获得了2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6个,变化范围为:2-8个。POB21和POB32群体间不同轮次的遗传距离较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

1.2.2 国内玉米群体的种类

1.2.3 玉米群体改良

1.2.4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1.3 试验研究方案

1.3.1 研究材料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预期研究结果

1.3.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热带玉米群体 POB21和 POB32的选择响应及遗传变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基础材料

2.1.2 选择方法和程序

2.1.3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两年四点试验联合方差分析

2.2.2 生育期的直接响应和遗传变异

2.2.3 植株其它性状的相关响应

2.2.4 系统聚类

2.3 讨论

2.3.1 热带种质在温带光敏感性的鉴定

2.3.2 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

第三章 POB21、POB32在温带改良中的穗分化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取样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雄穗穗分化进程

3.2.2 雌穗分化进程

3.2.3 雌穗与雄穗分化的时间间隔

3.3 讨论

3.3.1 雌穗与雄穗分化阶段的划分

3.3.2 穗分化的应用

第四章 热带玉米群体 POB21和 POB32 SSR标记的取样样本容量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取样方法

4.1.3 基因组 DNA提取、纯化和检测

4.1.4 SSR标记分析

4.1.5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1.6 银染程序

4.1.7 数据统计及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样本容量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4.2.2 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及群体基因型数

4.2.3 群体内单株遗传距离

4.3 讨论

第五章 POB21和 POB32遗传多样性变化的 SSR标记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取样方法

5.1.2 基因组 DNA提取、纯化、检测和保存

5.1.3 SSR标记分析

5.1.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5.1.5 银染程序

5.1.6 数据统计及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引物的筛选

5.2.2 群体 POB21和 POB32各轮次的聚类分析

5.2.3 群体 POB21和 POB32的群体遗传结构变化

5.3 讨论

5.3.1 SSR引物的选取原则

5.3.2 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评价

5.3.3 表型聚类和 SSR检测的聚类结果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参考文献

  • [1].温带玉米核心种质与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研究[D]. 段运平.山西农业大学2005
  • [2].13个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和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李明顺.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3].加拿大玉米群体杂交选系性状评价、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研究[D]. 刘长华.东北农业大学2010
  • [4].玉米株型冠层三维数字化与结构解析技术研究[D]. 温维亮.北京工业大学2017
  • [5].热带温带玉米群体育种价值评估及光周期反应敏感性指标研究[D]. 梁文科.华中农业大学2008
  • [6].12个玉米群体重要性状的遗传及改良利用潜力分析[D]. 孙峰成.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 [7].六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适应性改良进展及遗传多样性变化的研究[D]. 张德贵.四川农业大学2010
  • [8].20个玉米群体的遗传关系研究及育种价值评估[D]. 雍洪军.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相关论文

  • [1].热带温带玉米群体育种价值评估及光周期反应敏感性指标研究[D]. 梁文科.华中农业大学2008
  • [2].中国玉米骨干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研究[D]. 曹文波.华中师范大学2008
  • [3].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热带种质的利用[D]. 樊荣峰.沈阳农业大学2008
  • [4].六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适应性改良进展及遗传多样性变化的研究[D]. 张德贵.四川农业大学2010
  • [5].加拿大玉米群体杂交选系性状评价、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研究[D]. 刘长华.东北农业大学2010
  • [6].温带玉米核心种质与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研究[D]. 段运平.山西农业大学2005
  • [7].13个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和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李明顺.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8].玉米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育种研究[D]. 柯永培.四川大学2006
  • [9].吉林省玉米高产育种模式与技术的研究[D]. 杨伟光.吉林农业大学2006
  • [10].糯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 蔚荣海.吉林农业大学2006

标签:;  ;  ;  ;  ;  

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在温带改良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