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同疏水性的聚电解质相互作用中溶菌酶的结构活性转换和可控释放的研究

与不同疏水性的聚电解质相互作用中溶菌酶的结构活性转换和可控释放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聚合物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蛋白质是一种非周期性的聚合物,分子内部通过各种非共价和共价作用力,如静电、疏水作用、氢键、范德华力、二硫键等维持其天然态结构。球蛋白与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相互作用后,聚合物和蛋白质之间可以发生静电、疏水和氢键等相互作用,根据溶液中各自组分的浓度以及溶液pH和离子强度的不同,二者可以生成可溶性的复合物、凝聚物或沉淀。目前的多数研究集中在依靠静电作用稳定的聚合物—蛋白质复合物,虽然静电作用对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破坏较小并容易释放,但复合物的稳定性较差,而疏水作用则对复合物的稳定性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含有疏水侧链或者疏水嵌段的聚合物,通过可控的静电、疏水相互作用,调整其与溶菌酶蛋白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稳定的聚合物蛋白质复合物粒子,并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实现了溶菌酶分子的可逆复性和可控释放。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利用光散射、紫外、圆二色光谱等技术研究了卵清溶菌酶在与马来酸—异丁烯交替共聚物(PIMA)和马来酸—十四烯交替共聚物(PTMA)形成复合物以及释放的过程中的结构和活性变化。在pH 7.4时,两个交替共聚物和溶菌酶之间都有静电吸引力;而PTMA和溶菌酶之间还有较强的疏水作用力。这就导致了PIMA只是部分破坏,而PTMA完全破坏溶菌酶的三级结构并使溶菌酶完全失去活性。加入氯化钠或者盐酸胍(GdHCl)到共聚物-溶菌酶复合物溶液中可以使溶菌酶释放,释放后的溶菌酶仍可以恢复其天然结构和活性。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聚羧化磺化异戊二烯-聚异戊二烯-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SCIEO)和溶菌酶形成的复合物粒子以及溶菌酶的释放。SCIEO和溶菌酶形成的复合物粒子在水溶液中有较好的分散性。在复合物中,溶菌酶的二级和三级结构都受到影响,活性只有20%左右。一定浓度的NaCl可以通过静电屏蔽效应解离SCIEO-溶菌酶复合物,并且释放出的溶菌酶完全恢复了天然结构和活性。在生理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的释放结果表明,溶菌酶的释放和取样次数有关,而和取样间隔无关,证明了复合物粒子与溶菌酶分子之间建立了平衡。当自由溶菌酶分子减少的时候,复合物胶束会部分解离使平衡重新建立。我们的研究表明聚合物可以通过疏水作用与蛋白质形成更稳定的复合物,同时蛋白质的结构也被更严重地破坏,但是释放后的溶菌酶仍然可以恢复其天然结构和活性。这个结论对利用聚合物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固定和稳定酶、促进蛋白质折叠、包埋与控制释放蛋白质的研究将会有所帮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蛋白质与聚电解质相互作用
  • 1.1.1 蛋白质稳定的作用力
  • 1.1.1.1 静电作用
  • 1.1.1.2 疏水作用
  • 1.1.1.3 氢键
  • 1.1.1.4 范德华作用力
  • 1.1.2 聚电解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
  • 1.2 合成聚电解质在蛋白质药物包埋释放中的研究
  • 1.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2 其他的药物控释体系研究
  • 1.2.2.1 水凝胶体系
  • 1.2.2.2 脂质体缓释系统
  • 1.3 溶菌酶背景知识介绍
  • 1.4 实验设计
  • 第二章 溶菌酶在与不同疏水性的马来酸-烯烃交替共聚物的结合及释放过程中的结构和活性变化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规格
  • 2.2.2 样品的制备
  • 2.2.2.1 溶菌酶溶液
  • 2.2.2.2 马来酸-烯烃交替共聚物
  • 2.2.2.3 马来酸-烯烃交替共聚物和溶菌酶的相互作用
  • 2.2.3 仪器与测试
  • 2.2.3.1 动静态光散射
  • 2.2.3.2 溶菌酶活性测试
  • 2.2.3.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2.2.3.4 圆二色光谱
  • 2.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马来酸-烯烃交替共聚物和溶菌酶形成复合物
  • 2.3.1.1 复合物形态表征
  • 2.3.1.2 溶菌酶结构的变化
  • 2.3.1.3 溶菌酶活性的变化
  • 2.3.2 在复合物解离过程中溶菌酶的结构活性的变化
  • 2.3.2.1 NaCl解离复合物
  • 2.3.2.2 GdHCl解离复合物
  • 2.3.3 复合物体系对溶菌酶在热变性温度下的保护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溶菌酶与嵌段合成聚电解质结合与可控释放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规格
  • 3.2.2 样品的制备
  • 3.2.2.1 溶菌酶溶液
  • 3.2.2.2 嵌段共聚物
  • 3.2.2.3 嵌段共聚物和溶菌酶相互作用
  • 3.2.2.4 嵌段共聚物和溶菌酶复合物的可控释放
  • 3.2.3 仪器与测试
  • 3.2.3.1 动静态光散射
  • 3.2.3.2 溶菌酶活性测试
  • 3.2.3.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3.2.3.4 圆二色光谱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溶菌酶和嵌段共聚物形成复合物
  • 3.3.2 溶菌酶在仿生理条件下从复合物中可控释放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论文发表情况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基因动物生产重组人溶菌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 2014(23)
    • [2].人溶菌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5(24)
    • [3].凡纳对虾Ⅰ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与性质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22)
    • [4].溶菌酶在饲料领域的研究进展[J]. 饲料研究 2008(08)
    • [5].大黄鱼C型溶菌酶对鳗弧菌胁迫的响应研[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06)
    • [6].鲜鸡蛋中溶菌酶的活性分布[J]. 食品科学 2011(09)
    • [7].溶菌酶的研究进展[J]. 浙江预防医学 2008(04)
    • [8].大黄鱼G型溶菌酶对鳗弧菌胁迫的响应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07)
    • [9].渔用溶菌酶制品的稳定性研究[J]. 饲料工业 2014(22)
    • [10].溶菌酶在养殖中的应用[J]. 兽医导刊 2014(04)
    • [11].溶菌酶及其在抗菌消毒技术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03)
    • [12].墨吉明对虾c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7(03)
    • [13].溶菌酶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 养殖技术顾问 2011(11)
    • [14].溶菌酶的提取技术[J]. 生意通 2008(10)
    • [15].溶菌酶在饲料中的应用[J]. 北方牧业 2014(21)
    • [16].生物溶菌酶加制霉菌素治疗婴幼儿鹅口疮[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05)
    • [17].溶菌酶的应用进展[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2)
    • [18].溶菌酶抑菌活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13(08)
    • [19].奥利亚罗非鱼3种C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01)
    • [20].海参i-型溶菌酶的制备及特性[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20(03)
    • [21].溶菌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J]. 饲料与畜牧 2008(02)
    • [22].铜(Ⅱ)促进溶菌酶的选择性水解切割反应[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3].溶菌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职业与健康 2008(01)
    • [24].微生物溶菌酶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调味品 2011(03)
    • [25].重组海参溶菌酶的表达及其性质[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4(01)
    • [26].乐至黑山羊肾溶菌酶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J]. 中国畜牧兽医 2013(09)
    • [27].双水相萃取与疏水层析分离基因工程人溶菌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8].重组人溶菌酶滴眼液无菌检测方法学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18(05)
    • [29].长丰鲫c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细菌感染条件下的表达分析[J]. 淡水渔业 2017(03)
    • [30].近江牡蛎i-型溶菌酶基因分析及温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J]. 热带海洋学报 2012(06)

    标签:;  ;  ;  ;  ;  ;  

    与不同疏水性的聚电解质相互作用中溶菌酶的结构活性转换和可控释放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