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

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

论文摘要

现有企业声誉研究文献大量对企业声誉量表开发进行探讨、或者对企业声誉与其他构念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是:对声誉的测量方法越来越多,对企业声誉与其他构念关系的结论也越来越多,类似研究结论并不相同,甚至彼此相互矛盾(Barnett et al.,2006)。导致这样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声誉概念框架的缺失(JMF Sabate and EQ Puente,2003)。本文研究始于对企业声誉概念的界定,因为明确的概念决定构念的测量方法。经过文献梳理,本文将企业声誉定义为态度结构,包括能力与情感两个维度。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发现使用该概念的研究很多,但是几乎没有研究去探究声誉因何定义为态度,态度又是由何而来?根据心理学的态度理论Fishbein and Ajzen(1975),本文提取了其态度的概念框架,即信念——态度——行为意向,作为本研究中态度评价主体——利益相关者思维过程线索;对应着企业线索,则形成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企业绩效的框架,这也成为本研究理论框架的雏形。两条线索在企业声誉的态度结构界定的联结下,合而为一,构成以利益相关者为评价主体,以企业为评价客体的两位一体的企业声誉概念框架。从企业的视角看,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念——态度——行为意向,以隐性的方式构成企业声誉测量的基本理论框架;而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企业绩效,则显性地表现为企业声誉的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一框架也可以用来解释其他有关声誉测量与管理的研究。在已构建的企业声誉的基本理论框架中,企业特征是企业声誉的驱动,企业绩效是企业声誉的结果。因此本文首先以企业特征作为企业声誉前因变量的基础,探索具体哪些企业特征在企业声誉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对企业特征相关文献梳理过程中,本文对企业特征比拟人口特征做了独特的分类:基本企业特征,普遍企业特征以及特异性企业特征。基本特征与普遍性特征是所有企业都具有的特征,二者差异在于前者不涉及价值判断,而后者则存在优劣好坏之分。本文主要从普遍性特征中探索企业声誉的前因变量。企业声誉定义为由能力和情感构成的二维态度结构。结合文献中有关的普遍性企业特征的知识,本文认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与经营状况两种企业特征是企业声誉能力维度的前因变量,而这两个企业特征与吸引力、服务质量以及社会责任共同构成企业声誉情感维度的前因变量,由此构成了本文研究框架的主体部分。实证检验的结果很好地证实了本研究的理论预期,产品质量与经营状况显著影响企业声誉的能力维度,而产品质量、经营状况、吸引力、服务质量与社会责任共同显著影响企业声誉的情感维度。其中经营状况对企业能力评价起到更重要作用,而社会责任在顾客对企业的情感判断中起到关键作用。不容忽视的是,产品质量这个企业特征,对企业的能力和情感维度的评价同时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相关文献,本文将企业绩效定义为行为(Campbell,1993)。实证结果证实了本文对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之间正相关关系的假设。在上面构建的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基础上,本文还检验了信息来源与宽容倾向在企业特征与企业声誉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企业特征在决定企业声誉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受到其他构念的影响。在态度理论中,信息是一个重要的构念(Fishbein and Ajzen,1975),同时有研究证明客观性和具体性的信息更被决策者所依赖。本文预期有关企业特征的信息来源可能会从中调节企业特征与企业声誉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本文的整体概念框架都基于心理学的态度理论,因此评价主体的个人性格倾向也成为研究考虑的一个影响要素。于是本文又进一步考查了个人的宽容倾向是否在企业特征与企业声誉的关系之间也起到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证实信息来源对产品质量与企业能力之间关系,对产品质量与情感之间关系,以及服务质量与情感之间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而个人的宽容倾向调节了产品质量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经营状况与能力的关系,产品质量与情感的关系,服务质量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吸引力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有关信息来源与宽容倾向在企业特征与企业声誉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的检验,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界对企业特征与企业声誉之间作用机制的认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贡献
  • 1.5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声誉
  • 2.2 企业特征
  • 2.3 企业绩效
  • 第3章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 3.1 理论模型与相关变量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4.1 样本
  • 4.2 问卷和测量
  • 4.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5.3 假设检验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理论贡献
  • 6.3 管理意义
  • 6.4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声誉与税收规避:抑制还是促进[J]. 财经科学 2019(09)
    • [2].套路与颠覆:论日本企业声誉的哲学建构[J]. 日本研究 2017(04)
    • [3].企业声誉的概念认知与多维评价[J]. 现代管理科学 2018(12)
    • [4].这些年,消费者“怼倒”的企业[J]. 齐鲁周刊 2017(10)
    • [5].媒体机制对企业声誉的影响[J]. 山东纺织经济 2018(06)
    • [6].企业声誉——向亚马逊看齐[J]. 中国连锁 2017(03)
    • [7].新创高科技企业声誉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动态 2017(11)
    • [8].加强企业声誉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 会计师 2016(02)
    • [9].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声誉文献综述[J]. 经济论坛 2016(08)
    • [10].政府投资项目中代建企业声誉的影响因素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4(01)
    • [11].国外企业声誉排名启示[J]. 董事会 2014(03)
    • [12].国外企业声誉排名怎么做?[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4(05)
    • [13].老字号企业声誉评价初探[J]. 时代经贸 2012(03)
    • [14].信贷市场中的企业声誉与机制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1)
    • [15].企业声誉的建设与维护[J]. 经营与管理 2008(02)
    • [16].中国版“影响企业声誉因素”的调查报告[J]. 国际公关 2015(06)
    • [17].企业声誉,你管理得如何?[J]. 城色 2008(07)
    • [18].企业声誉预警与危机应对[J].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1(06)
    • [19].消费者、员工与企业声誉[J]. 消费导刊 2010(04)
    • [20].恪尽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声誉——让企业成为社会的公民[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4)
    • [21].电商平台服务质量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9)
    • [22].企业道德和能力对企业声誉评价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12)
    • [23].信号理论视角下的微信招聘特征与雇主吸引力——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4].出版企业声誉创建与提升的战略思考[J]. 编辑之友 2012(11)
    • [25].企业声誉与盈余管理:有效契约观还是寻租观[J]. 会计研究 2019(01)
    • [26].盈余管理、企业声誉与盈余意外信号干扰[J]. 财会通讯 2019(27)
    • [27].基于中国文化的物流企业声誉管理分析[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22)
    • [28].企业声誉、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 财经问题研究 2018(08)
    • [29].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声誉管理研究[J]. 编辑学刊 2015(06)
    • [30].感知企业声誉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心理契约理论视角的实证[J]. 现代管理科学 2013(10)

    标签:;  ;  ;  

    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