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的研制及其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测定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的研制及其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测定

论文摘要

芒果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所致,是世界芒果产区的重要病害,可引起花、果实和嫩叶的掉落,芒果采后潜伏在果实内,导致在果实贮运和销售过程中变黑、腐烂,严重影响了芒果的产量与质量,已成为芒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芒果炭疽病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对该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病菌已产生了抗药性,部分菌株已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这类杀菌剂防控效果有所降低。当前生产中咪鲜胺是防治芒果炭疽病的主要药剂,在该病害登记就达到60多个咪鲜胺有效成分相关登记证号,不易产生抗药性,尚未发现存在抗药性的菌株,但在使用过程中咪鲜胺类制剂易对芒果嫩叶、花及幼果产生药害;为了更好发挥其防治效果,避免作用位点单一而产生抗药性,需改善咪鲜胺在生产使用中的不足,优化剂型,提高药效;与其他作用机理不同、杀菌谱不一致的杀菌剂进行混合,扩大杀菌谱。本实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两者混合有增效作用。单剂毒力测定结果为:咪鲜胺与三唑酮对芒果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0.02mg/L、16.4mg/L,均有较好抑制芒果炭疽菌;在这基础上通过Horsfall法求其增效最大的比例,以共毒系数进一验证步。由数据可知,当咪鲜胺与三唑酮在6:4剂量比例下,毒性比率(RT)达到最大值为1.2,结果共毒系数为333.06,表明两者增效作用在6:4剂量比例下达到最强。以咪鲜胺和三唑酮6:4剂量比例下进行混合,根据两者的理化性质对溶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实验中用常规15种有机溶剂对两者原药进行溶解,结果溶解性最好是环已酮和二甲基酰胺在3:1比例下能以较少的量溶解;进一步以拟三相图对表面活性剂、助溶剂进行筛选,结果显示:500#与602在1:3的比例下能形成微乳区域最大,最能与水无限稀释,助溶剂甲醇在4%比例下能使体系的微乳区域更大;各组分筛选分别为:三唑酮:19.98%、咪鲜胺:0.02%、有机溶剂:12%、表面活性剂:20%、甲醇:4%和水,筛选出最优制剂配方。参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pH测定方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低温稳定性测定方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高温稳定性测定方法和常规方法对微乳各个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微乳体系外观为淡黄色透明微乳液、PH值为7.12,200倍稀释后透明,经7天0℃~2℃低温和14天54±2℃高温贮藏后均是透明,无分层,无沉淀的合格乳液。根据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以20%咪鲜胺·三唑酮制剂样品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胺·三唑酮防治芒果炭疽病,于1000倍浓度,第五次施药后观察,其防治效果能达到81.26%,1500倍浓度下能达到对照药剂45%咪鲜胺单剂2000倍的效果;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为1000~1500倍较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芒果产业及芒果炭疽病危害的重要性
  • 1.1.1 芒果炭疽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 1.1.1.1 芒果炭疽病的症状
  • 1.1.1.2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
  • 1.1.2 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 1.1.2.1 农业措施
  • 1.1.2.2 生物措施
  • 1.1.2.3 化学措施
  • 1.2 农药水性化制剂的概况与研究意义
  • 1.2.1 水性化制剂的概况
  • 1.2.1.1 可溶液剂(Soluble concentrace,SL)
  • 1.2.1.2 悬浮剂(Aqueous Suspension concentrace,SC)
  • 1.2.1.3 水乳剂(Emulsionln Water,EW)
  • 1.2.1.4 微乳剂(Micro-emulsion,ME)
  • 1.2.2 水性化制剂的研究意义
  • 1.2.2.1 应环境的需求
  • 1.2.2.2 生产绿色农产品及保护人类健康的前提
  • 1.2.2.3 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平台上的竞争力
  • 1.3 微乳剂的优越性及其发展
  • 1.3.1 微乳剂的优越性
  • 1.3.1.1 稳定性好
  • 1.3.1.2 高渗透高传递
  • 1.3.1.3 安全性高
  • 1.3.2 微乳剂的发展趋势
  • 1.4 混剂的开发及应用现状
  • 1.4.1 混剂定义及其效果评价
  • 1.4.2 混剂应用现状及开发优势
  • 1.4.2.1 混剂的应用现状
  • 1.4.2.2 混剂开发的优势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20%咪鲜胺与三唑酮对芒果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 2.1.1 供试药剂
  • 2.1.2 供试病菌
  • 2.1.3 毒力测定方法
  • 2.1.4 最佳配比验证方法
  • 2.1.5 数据整理统计的计算方法
  • 2.2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的研制
  • 2.2.1 供试药剂
  • 2.2.2 乳化剂
  • 2.2.3 溶剂
  • 2.2.4 助溶剂
  • 2.2.5 实验仪器
  • 2.2.6 实验方法
  • 2.2.6.1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的制备工艺
  • 2.2.6.2 溶剂筛选方法
  • 2.2.6.3 表面活性剂筛选方法
  • 2.2.6.4 助溶剂的筛选方法
  • 2.2.6.5 不同水质的筛选
  • 2.2.6.6 20%咪鲜胺·三畔酮微乳剂分析方法
  • 2.3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对芒果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 2.3.1 供试药剂及供试浓度
  • 2.3.2 试验仪器
  • 2.3.3 防治对象与实验地点
  • 2.3.4 试验方法
  • 2.3.4.1 小区设计
  • 2.3.4.2 喷药方法
  • 2.3.4.3 调查方法及时间
  • 2.3.4.4 药效计算
  • 2.4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对芒果树药害药效试验
  • 2.4.1 试验条件及药害等级
  • 3 结果及分析
  • 3.1 毒力测定结果
  • 3.1.1 单剂毒力测定结果
  • 3.1.2 复配毒力测定结果
  • 3.2 最佳配比验证结果
  • 3.3 溶剂筛选结果
  • 3.3.1 单剂溶剂筛选结果
  • 3.3.2 混合溶剂筛选结果
  • 3.4 表面活性剂筛选结果
  • 3.4.1 单表面活性剂筛选结果
  • 3.4.2 混合表面活性剂筛选结果
  • 3.4.3 助溶剂筛选结果
  • 3.4.4 不同水质筛选结果
  • 3.4.5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分析结果
  • 3.4.6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各个指标检测结果
  • 3.4.6.1 pH值确定
  • 3.4.6.2 冷热贮测定结果
  • 3.4.6.3 冷热贮测定结果
  • 3.4.6.4 乳液稳定性测定结果
  • 3.4.6.5 透明温度区域测定结果
  • 3.4.6.6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配方确定
  • 3.5 田间药效结果
  • 3.6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对芒果树药害试验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毒力测定结果
  • 4.1.2 剂型研制
  • 4.1.3 田间试验结果
  • 4.1.4 药害试验结果
  • 4.2 讨论
  • 4.2.1 关于主要防治芒果炭疽病的药剂讨论
  • 4.2.2 关于筛选咪鲜胺与三唑酮混配增效最强的配比讨论
  • 4.2.3 关于水性化剂型的讨论
  • 4.2.4 关于筛选表面活性剂的讨论
  • 4.2.5 关于拟三相图的讨论
  • 4.2.6 关于20%咪鲜胺.三唑酮在田间生产中使用的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世界芒果炭疽病防治技术研究概况[J]. 热带农业科学 2017(11)
    • [2].芒果炭疽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农家顾问 2015(02)
    • [3].稳达防治芒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J].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5)
    • [4].攀枝花芒果炭疽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四川农业科技 2008(05)
    • [5].不同剂量的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防治芒果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3)
    • [6].贵州芒果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06)
    • [7].一株芒果炭疽病拮抗菌抑菌活性的研究及其鉴定[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1)
    • [8].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6)
    • [9].浅析昌江地区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2)
    • [10].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03)
    • [11].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复配防治芒果炭疽病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1)
    • [12].芒果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0(05)
    • [13].嗜铁细菌C19对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及对芒果炭疽病生防效果初步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9)
    • [14].海南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 热带农业科技 2008(02)
    • [15].采后芒果炭疽病拮抗酵母菌的分离和筛选[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7)
    • [16].芒果炭疽病对代森锰锌的抗药性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12)
    • [17].影响芒果炭疽病病斑扩展的因素[J]. 热带作物学报 2009(11)
    • [18].芒果炭疽菌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1)
    • [19].一株Thuidium cymbifolium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抑制真菌活性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0(12)
    • [20].芒果炭疽病生防菌诱变选育及与常用农药优化组合筛选[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6)
    • [21].中国芒果炭疽病菌复合种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测定[J]. 植物保护 2020(06)
    • [22].介绍两个高效杀菌剂[J]. 农业知识 2012(34)
    • [23].芒果炭疽病菌多重巢式PCR检测体系建立及田间快速检测[J]. 热带作物学报 2013(05)
    • [24].设施栽培覆盖材料对芒果品质及设施环境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11(06)
    • [25].芒果花期炭疽病识别与应对[J]. 农药市场信息 2013(09)
    • [26].芒果炭疽病发生特点及果实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1)
    • [27].芒果炭疽病生境生态位[J]. 热带农业科学 2009(06)
    • [28].3种红树植物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7)
    • [29].红树内生细菌AiL3抗菌蛋白的纯化及其防治芒果炭疽病机理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01)
    • [30].几种农药防治芒果炭疽病药效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4)

    标签:;  ;  ;  ;  ;  ;  

    20%咪鲜胺·三唑酮微乳剂的研制及其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