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特性论文-张恒,黄德凡,张万奎

岩体特性论文-张恒,黄德凡,张万奎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体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登水电站,倾倒松弛岩体,变形特征,形成机制

岩体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恒,黄德凡,张万奎[1](2019)在《黄登水电站坝前1~#倾倒松弛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登水电站坝前1~#倾倒松弛岩体发育于坝址区上游右岸近坝库岸,距离坝轴线约800~1 300 m,分布高程1 480~1 910 m,方量约700×10~4~800×10~4m~3,空间规模大,工程地质特性复杂。通过对1~#倾倒松弛岩体的分布情况、基本形式、变形特征等方面现场调查与研究表明:1~#倾倒松弛岩体具有较为独特的复杂变形特征,其岩体力学边界条件主要受纵向河谷地形和陡倾坡内的似层状及板、片状岩体结构两方面因素控制;1~#倾倒松弛岩体内部、底界及后缘深部等部位的变形特征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倾倒蠕变"、"倾倒一弯、折"及"滑移一倾倒"叁种形式,不同部位表现形式及变形机理均有着较大的差异,岩体倾倒变形的强烈程度分为"极强倾倒变形(A类)"、"强烈倾倒变形(B类)"和"弱倾倒变形(C类)"叁种类型。在对岩体倾倒破裂现象及破裂类型的深入剖析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以较明确地判断,处于顺向反倾结构岸坡的1~#倾倒松弛岩体其形成与演变过程总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①初期卸荷回弹一倾倒变形发展阶段;②倾倒一层内拉张发展阶段;③倾倒一弯曲、折断变形破裂发展阶段;④底部滑移一后缘深部折断面贯通破坏阶段。各阶段变形破裂有着不同的力学机制和特征变形现象,最终的发展阶段具有双重破裂面特征,分别发展为浅表层滑塌一坠覆和深部张剪性滑移破坏,这种现象在PD207及PD227平硐中表现的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1)

刘嘉夫,齐昕[2](2019)在《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的各向异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裂隙试件,在考虑裂隙表面粗糙性的立方定理修正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岩石渗透系数的等效沟槽模型对粗糙裂隙的渗流进行分析,推导得到考虑曲折效应的裂隙渗流计算公式,并根据裂隙试件J1、J2及J3的数值计算结果确定渗流计算公式中的待定常数,然后采用裂隙试件J4、J5对渗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将本文渗流计算公式得到的裂隙试件渗流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曲折效应的裂隙渗流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且两者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裂隙渗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11期)

谭卓英,夏志远,丁宇,Roland,Againglo,刘焕新[3](2019)在《深部岩体地应力场分异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北平原某深部资源勘探工程为背景,根据井工设施、开采及地面工业场地设计要求,在断层附近不同位置布置勘测钻孔,进行超千米深部岩体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通过对断层附近6个钻孔的试验与分析,揭示断层附近地应力场的分异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断层附近的最大水平主应力σ_H∈[26.35 MPa,55.47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1.05~1.44;σ_H/σ_h∈[1.22,1.65],平均为1.56,σ_H/σ_h比值与远场应力的相当;σ_H/σ_h∈[5.90,22.80],平均为16.42,高于远场应力的差值。在断层附近应力方向将发生偏转,范围为0.60°~30.83°,平均偏转24.2°。地应力在断层之间、断层的交汇处及断层下盘发生显着的变化,表现为应力集中、水平主应力差值增大、方向重大偏转及百米地应力增量增大,且位置不同,地应力存在明显的分异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王振伟,马克,田洪圆,李全生[4](2019)在《基于RFPA~(2D)-Flow软件对裂隙岩体渗透特性表征单元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多依附于高陡裂隙岩体边坡而建,而边坡的渗控结构成为研究重点。为进一步研究裂隙岩体渗透特性及其各向异性的影响因素,基于C语言程序,考虑不同迹长、密度的概率分布,通过蒙特卡罗方法生成随机裂隙,然后将随机裂隙导入有限元渗流计算软件RFPA~(2D)-Flow,形成渗流裂隙网络模型。通过对不同的方位、不同尺寸上的等效渗透系数的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渗透张量,结合类张量特性和类常量特性判定依据,确定渗流表征单元体,并自定义渗透特性各向异性系数,研究裂隙的密度、迹长对岩体渗透张量、表征单元体尺寸和各向异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裂隙密度和裂隙迹长对裂隙岩体的渗透主值影响较大,但对渗透主方向几乎无影响,随密度或者迹长的增大,裂隙岩体的渗透主值逐渐增大;②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裂隙密度或迹长的增大,裂隙岩体的渗透表征单元体尺寸逐渐减小;③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各向异性系数r随密度增大逐渐减小,随裂隙迹长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此基础上,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左岸边坡裂隙岩体为例,根据地质勘探所获的裂隙概率分布特征及相关参数,利用本文研究方法进行渗流数值模拟计算,确定锦屏左岸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和表征单元体尺寸,并结合现场压水试验结果对本文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修正,修正系数在一个数量级之内,说明本文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近。(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梓龙,裴向军,张御阳,张硕,魏小佳[5](2019)在《松动岩体工程特性研究——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松动岩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松动岩体的工程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楞古水电站厂址区边坡为例,对该边坡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编录和物理勘探试验,重点对节理裂隙的空间发育规律、镶嵌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的发育深度及空间分布、软弱结构面发育分布规律以及边坡已有变形破坏特征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认为松动岩体是区域断裂活动和浅表生改造的结果,岩体工程效应差、变形模量低;同时结合应力测试、声波测速、高密度电磁勘探等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动岩体具低波速(波速大部分小于3 000 m/s)、低应力(最大主应力不超过20 MPa)、强透水性(透水性系数大于10 L/(min·m·m))。认为岩体破碎主要受断层及节理裂隙影响,分析了岩体破裂松动的演化过程及特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夏才初,王岳嵩,吕志涛,董一鹤[6](2019)在《单向冻结条件下裂隙岩体冻胀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向冻结条件下寒区隧道围岩不均匀冻胀性是产生隧道冻胀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寒区隧道含裂隙围岩不均匀冻胀特性,进行了单向冻结条件下裂隙岩体的冻胀试验,分析了裂隙岩体在单向冻结时的冻结过程及变形规律.试验表明,裂隙处冻胀与岩石自身冻胀存在明显差异,裂隙岩体在冻胀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冻胀特性.在裂隙较深的工况下,随裂隙宽度的增加,裂隙法向的线冻胀率增加.对于含裂隙饱和砂岩,岩石自身线冻胀率随冻结温度的降低明显增大,而裂隙法向的线冻胀率明显减小.凝灰岩孔隙率较小,岩体的冻胀变形以裂隙处的冻胀变形为主,岩石自身在低温条件下表现为冷缩.根据试验结果,在岩体不均匀冻胀系数中考虑了裂隙的影响,计算了含裂隙饱和砂岩的不均匀冻胀系数.裂隙平行于温度梯度方向时,随裂隙宽度的增加,含裂隙饱和砂岩的不均匀冻胀系数有所减小.随温度梯度的增加,含裂隙饱和砂岩的不均匀冻胀系数增加,且增幅相比岩石不均匀冻胀系数明显增大.试验初步反映了裂隙岩体的不均匀冻胀特性,为寒区隧道裂隙岩体冻胀变形计算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丙先[7](2019)在《坝基块状硬质岩体的构造岩特性及利用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断裂是块状硬质岩体坝基的"硬伤",历来受到工程界的关注.本文根据几个水电站工程的勘察、研究成果,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块状硬质岩体的断裂特征、断裂构造岩的工程特性、坝基构造岩的利用与处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断裂的力学性质、形成时代、后期改造情况不同,构造岩表现出的工程地质特性差异较大.块状硬质岩体中,一般胶结较好的构造岩多属于中硬岩,胶结较差或软弱的构造岩属于软岩类.根据断裂构造岩的具体特征可采取避让或降低风险、直接利用或经处理后利用.(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S1期)

付红亮[8](2019)在《裂隙数量对低强度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TS815电液伺服控制试验机对不同裂隙数量条件下的低强度岩体试件进行常规单轴压缩试验,基于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每种类型裂隙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强度、变形参数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隙数量可使试件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后破坏阶段由快速下跌转变为台阶式下跌,最后变为水平延伸式缓慢下跌,呈近似塑性流动变形破坏;②受结构效应的影响,试件峰值强度只在水平和倾斜裂隙条件下才随裂隙数量的增加呈明显减小趋势;③裂隙数量对不同裂隙倾角条件下试件的变形特征均有较大影响;④裂隙数量对倾斜和垂直裂隙试件破坏模式的影响要比水平裂隙试件的明显,但影响规律不明确。(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6期)

胡坚,蔡键,耿建仪,杨新安[9](2019)在《饱和岩体隧道施工力学特性与换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古盘山隧道右线洞口侵限段为研究对象,对天然状态下和降雨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粉土状凝灰岩地层进行施工模拟,研究两种状态下隧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分布和支护内力3个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降雨饱和状态下的全风化粉土状凝灰岩的强度弱化较大,其拱顶下沉、边墙收敛量比天然状态下分别高83.9%、46.2%;施工过程中,塑性区分布范围更广且主要集中在两侧拱腰和拱脚处,锚杆和喷混的最大内力分别增加55.1%和53.4%。针对侵限段提出整环立架、分段凿除和及时加固的换拱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并保证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袁泉,薛炳勇,谭彩,李列列,卓莉[10](2019)在《层状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速率效应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下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层理角度岩样开展了大跨度单轴加载速率试验,系统研究了加载速率对千枚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千枚岩由于微裂隙的存在,加载速率对裂隙的发育存在一个临界值,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峰值强度未单调增加,而是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S型曲线;层理软弱物质的承载力有限,在高速率条件下,出现了弹性模量下降现象;总能量、弹性应变能、耗散能具有与强度类似的S型曲线变化规律,层理倾角为0°时能量最高、90°时能量最低。(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8期)

岩体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裂隙试件,在考虑裂隙表面粗糙性的立方定理修正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岩石渗透系数的等效沟槽模型对粗糙裂隙的渗流进行分析,推导得到考虑曲折效应的裂隙渗流计算公式,并根据裂隙试件J1、J2及J3的数值计算结果确定渗流计算公式中的待定常数,然后采用裂隙试件J4、J5对渗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将本文渗流计算公式得到的裂隙试件渗流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曲折效应的裂隙渗流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且两者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裂隙渗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体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恒,黄德凡,张万奎.黄登水电站坝前1~#倾倒松弛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C].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刘嘉夫,齐昕.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的各向异性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9

[3].谭卓英,夏志远,丁宇,Roland,Againglo,刘焕新.深部岩体地应力场分异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4].王振伟,马克,田洪圆,李全生.基于RFPA~(2D)-Flow软件对裂隙岩体渗透特性表征单元体的研究[J].煤炭学报.2019

[5].王梓龙,裴向军,张御阳,张硕,魏小佳.松动岩体工程特性研究——以雅砻江楞古水电站松动岩体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6].夏才初,王岳嵩,吕志涛,董一鹤.单向冻结条件下裂隙岩体冻胀特性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张丙先.坝基块状硬质岩体的构造岩特性及利用与处理[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付红亮.裂隙数量对低强度岩体力学特性及破坏模式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9].胡坚,蔡键,耿建仪,杨新安.饱和岩体隧道施工力学特性与换拱技术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9

[10].袁泉,薛炳勇,谭彩,李列列,卓莉.层状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速率效应力学特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标签:;  ;  ;  ;  

岩体特性论文-张恒,黄德凡,张万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