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机制探讨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机制探讨

论文摘要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是分离手性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中手性配体和金属离子是决定手性化合物分离选择性的根本因素。本文采用流动相添加法和固定相涂渍法对手性化合物对映体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对映体分离中的多种影响因素,探讨了其手性分离机制。研究了手性配体与二价金属离子Fe2+、Co2+、Ni2+、Zn2+、Cu2+、Pb2+、Hg2+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它们在手性分离中的重要作用。 1.首次采用流动相添加法定量分析了盐酸贝那普利和八氢吲哚-2-羧酸及它们的异构体,对金属离子、配体、离子对试剂、pH、有机溶剂、柱温等多种因素对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对其色谱行为及机制进行了探讨,优化了色谱条件。分离八氢吲哚-2-羧酸异构体的色谱条件为:以Zorbax bonus-C8为固定相,以含L-PheA 2.0mmol/L、醋酸铜1.0mmol/L、辛烷磺酸钠5.0mmol/L的水溶液(调pH为6.0)-乙腈(80:20,v/v)为流动相。分离贝那普利异构体的色谱条件为:以Diamonsil 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含L-PheA 2.0mmol/L、醋酸铜1.0mmol/L、辛烷磺酸钠2.0mmol/L的水溶液-甲醇(40:60,v/v)。八氢吲哚-2-羧酸和盐酸贝那普利的异构体均得到完全分离,分别在10~300μg·mL-1和5~300μ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经济、定量准确、重现性好。 在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辛烷磺酸钠,观察其对氨基酸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研究了辛烷磺酸钠在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辛烷磺酸钠可以增强氨基酸的保留时间,尤其是D型氨基酸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 2.采用简单的合成工艺合成了五种手性配体:N-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C12-L-Hyp)、N-辛烷基-L-羟基脯氨酸(C8-L-Hyp)、N-辛烷基-L-脯氨酸(C8-L-Pro)、N-对甲苯磺酸-L-羟基脯氨酸和L-苯丙酰胺。N-对甲苯磺酸-L-羟基脯氨酸和L-苯丙酰胺的合成产品纯度>98%,收率均达到80%以上。并在随后的研究中将这些配体用于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 3.采用固定相涂渍法,研究了C12-L-Hyp、C8-L-Hyp、C8-L-Pro、N-对甲苯磺酸-L-羟基脯氨酸和(S)-3-氨基-2,3,4,5-四氢-1H-[1]-苯并氮杂卓-2-酮-1-乙酸叔丁酯(TBAB)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手性药物研究的重要性和进展
  • 1.1.1 手性和手性药物
  • 1.1.2 手性药物研究的重要性
  • 1.1.3 手性药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 1.2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的历史发展、作用机制和应用
  • 1.2.1 基础理论研究
  • 1.2.1.1 历史背景
  • 1.2.1.2 手性分离的基本原理
  • 1.2.2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1.2.2.1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的分类
  • 1.2.2.2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1.2.3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的优缺点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 第二章 手性流动相添加法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机制探讨
  • 2.1 流动相添加法分离八氢吲哚-2-羧酸异构体
  • 2.1.1 实验方法
  • 2.1.1.1 仪器、试剂和药品
  • 2.1.1.2 溶液配制
  • 2.1.1.3 液相色谱条件
  • 2.1.2 色谱条件的优化结果和讨论
  • 2.1.2.1 手性配体的选择
  • 2.1.2.2 流动相中金属离子和配体浓度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2.1.2.3 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1.2.4 流动相pH的变化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1.2.5 流动相中盐浓度的变化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1.2.6 流动相中有机溶剂比例的变化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1.2.7 柱温的变化对Oic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1.3 方法学验证和定量分析
  • 2.1.3.1 色谱条件
  • 2.1.3.2 线性关系
  • 2.1.3.3 精密度试验
  • 2.1.3.4 最低检测浓度
  • 2.1.3.5 稳定性试验
  • 2.1.3.6 Oic样品中异构体的测定
  • 2.2 流动相添加法对盐酸贝那普利异构体的分离
  • 2.2.1 实验方法
  • 2.2.1.1 仪器、试剂和药品
  • 2.2.1.2 溶液的配制
  • 2.2.1.3 液相色谱条件
  • 2.2.2 色谱条件的优化结果和讨论
  • 2.2.2.1 手性配体的选择
  • 2.2.2.2 流动相中金属离子的比例和配体浓度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2.2.3 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和盐浓度的变化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2.2.4 流动相pH的变化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2.2.5 柱温的变化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2.2.6 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变化对BNP异构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2.2.3 方法学验证和定量分析
  • 2.2.3.1 色谱条件
  • 2.2.3.2 线性关系
  • 2.2.3.3 精密度试验
  • 2.2.3.4 最低检测浓度
  • 2.2.3.5 稳定性试验
  • 2.2.3.6 BNP样品中异构体的测定
  • 2.2.4 流动相添加剂法与非配体交换手性色谱柱分离BNP的结果对比
  • 2.3 流动相添加法中添加离子对试剂对氨基酸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 2.3.1 实验方法
  • 2.3.1.1 溶液配制
  • 2.3.1.2 液相色谱条件
  • 2.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几种手性配体的合成和结构确认
  • 3.1 合成化合物的选定
  • 3.2 原料和试剂
  • 3.3 合成工艺和结构确认
  • 3.3.1 N-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N-辛烷基-L-羟基脯氨酸和N-辛烷基-L-脯氨酸
  • 3.3.1.1 合成工艺
  • 3.3.1.2 结构确认
  • 3.3.2 N-对甲苯磺酸-L-羟基脯氨酸
  • 3.3.2.1 合成工艺
  • 3.3.2.2 结构确认
  • 3.3.3 L-苯丙酰胺
  • 3.3.3.1 合成工艺
  • 3.3.3.2 结构确认
  • 3.4 小结
  • 第四章 固定相涂渍法对氨基酸和手性药物对映体的分离及机制探讨
  • 4.1 固定相涂渍法分离氨基酸对映体及机制探讨
  • 4.1.1 实验方法
  • 4.1.1.1 仪器、试剂和样品
  • 4.1.1.2 溶液配制
  • 4.1.1.3 手性配体涂渍液浓度的估算和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及涂渍方法
  • 4.1.1.4 液相色谱条件
  • 4.1.2 实验结果及机制探讨
  • 4.1.2.1 不同配体与金属离子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4.1.2.2 色谱柱类型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4.1.2.3 流动相pH的变化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4.1.2.4 流动相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4.1.2.5 柱温的变化对氨基酸对映体保留行为和分离度的影响
  • 4.1.2.6 样品进样量的变化对手性化合物色谱峰峰形和分离度的影响
  • 4.2 固定相涂渍法分离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及机制探讨
  • 4.2.1 实验方法
  • 4.2.1.1 仪器、试剂和药品
  • 4.2.1.2 溶液配制
  • 4.2.1.3 涂渍方法
  • 4.2.1.4 液相色谱条件
  • 4.2.2 色谱条件的优化结果和讨论
  • 4.2.2.1 不同配体的选择
  • 4.2.2.2 流动相pH的变化对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的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4.2.2.3 流动相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变化对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的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4.2.2.4 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变化对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的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4.2.2.5 柱温的变化对米格列奈及其对映体的保留行为和分离度影响
  • 4.2.3 方法学验证和定量分析
  • 4.2.3.1 色谱条件
  • 4.2.3.2 线性关系
  • 4.2.3.3 精密度试验
  • 4.2.3.4 最低检测浓度
  • 4.2.3.5 稳定性试验
  • 4.2.3.6 样品中米格列奈对映体的测定
  • 4.2.4 与采用非配体交换手性色谱柱分离米格列奈及其异构体结果的对比
  • 4.3.固定相涂渍法与手性流动相添加法的对比
  • 4.4 小结
  • 第五章 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在手性对映体分离中的作用
  • 5.1 金属配合物吸光度的测定和反应温度、时间对金属配合物形成的影响
  • 5.1.1 金属配合物具有颜色和紫外吸收的理论基础
  • 5.1.2 实验方法
  • 5.1.2.1 仪器、试剂和样品
  • 5.1.2.2 溶液的配制和测定方法
  • 5.1.3 结果和讨论
  • 5.2 液相色谱法对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 5.2.1 实验方法
  • 5.2.1.1 仪器、试剂和样品
  • 5.2.1.2 溶液的配制和液相色谱条件
  • 5.2.2 稳定常数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 5.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3 金属离子对手性化合物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
  • 5.3.1 涂渍法流动相中添加不同金属离子对氨基酸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
  • 5.3.1.1 实验方法
  • 5.3.1.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3.2 流动相添加剂法金属离子对氨基酸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
  • 5.3.2.1 实验方法
  • 5.3.2.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3.3 流动相添加剂法金属离子对BNP异构体分离度的影响
  • 5.3.3.1 实验方法
  • 5.3.3.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对映体分离分析的应用[J]. 药物分析杂志 2010(12)
    • [2].配体交换色谱法测定草甘膦[J]. 分析化学 2009(05)

    标签:;  ;  ;  ;  ;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机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