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重庆市长寿区川东医院普通外科重庆401220)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胃肠动力学等指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传统组的20.00%,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术式有利于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穿孔;微创术式;开放性修补术;胃肠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6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02

胃穿孔是胃溃疡患者的严重并发症[1]。临床上,针对胃穿孔患者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常见的为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性修补术[2],为了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本研究选择收治的60例胃肠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动力学等相关指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重庆市长寿区川东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0例胃肠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研究对象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7±4.38)岁,穿孔直径为(0.45±0.24)cm。微创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97±4.19)岁,穿孔直径在(0.47±0.26)cm。传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2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2±4.53)岁,穿孔直径在(0.43±0.22)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穿孔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均衡可比。

1.2研究方法

两组胃穿孔患者术中均给予全麻操作,微创组取头高足低位,在患者脐缘处作弧形切口,建立压力为(12~14)mmHg的气腹,在患者脐部插入套管进行腹腔探查,将10mm的Trocar从剑突下1mm置入腹腔进行观察,同时将右肋骨下缘的锁骨中线及左上腹的锁骨中线作为主操作孔,将10mm的Trocar从右侧置入,另取5mm的Trocar从左侧置入,将患者腹腔内积液抽尽后寻找穿孔位置,在溃疡位置取部分标本进行活检,镜下行“8”字缝合或者间断全层缝合,大网膜覆盖之后进行固定,确认无渗漏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尽冲洗液。在Winslow孔和盆腔处各放置一根引流管,术后3d后拔出。传统组患者于上腹部作一10cm长切口,探查穿孔位置后进行常规修补,术毕放置引流管,3d后移除。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胃肠减压,预防感染,补液禁食等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动力恢复相关指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指标对比

结果显示,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胃穿孔是胃溃疡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胃穿孔多为胃溃疡患者暴饮暴食后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大量分泌,胃容量扩张,进而导致穿孔[3]。急性胃穿孔患者常表现为暴饮暴食后突然出现持续性刀割或烧灼样疼痛,疼痛迅速扩散至整个腹部[4]。胃穿孔往往病情危急,穿孔后,大量胃液和食物流入腹腔,引起严重的腹膜炎症,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但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对于胃穿孔患者来说微创术式优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这与黄树民[5]、李金博[6]和何劲松[7]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胃穿孔患者,腹腔镜微创术式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且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相比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晓群.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4,(33):7-7,9.

[2]吴世乐,郭亚民,吴新民,等.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20(4):306-308.

[3]傅云.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12):887-890.

[4]林莉,朱一宁,朱智军,等.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胃穿孔患者的疗效及胃肠动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9):1732-1734,1766.

[5]黄树民.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2016,15(24):2467-2469.

[6]李金博.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130-131.

[7]何劲松,李利发,张井潇,等.国内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在良性胃穿孔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4):493-499.

标签:;  ;  ;  

胃穿孔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