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的临床分析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的临床分析

汪继兰(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550018)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肝癌肿瘤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全肝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行CT三维重建。结果:90例原发性肝癌共发现114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的肝动脉期82例强化,8例无明显强化。门脉期65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检查可充分反映肝癌的特征,为明确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SCT);肝癌;诊断;【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3-0223-01

螺旋CT多层扫描技术能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其扫描速度快,可以在一次注射对比剂后依次完成肝脏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全肝扫描,提高了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我科对本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对90例肝癌肿瘤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者,男58例,女例32例;年龄48~76岁,平均61.5岁;其中7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6例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其余10例结合临床甲胎蛋白检验证实。

1.2检查方法我院采用多排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140kv,230~250ma,512×512矩阵,pitch为1,层厚间隔5mm或10mm。检查前患者禁食6h,扫描前0.5h口服2%泛影葡胺800ml充盈胃肠道。患者行全肝平扫后做增强扫描。造影剂优维显总量为90ml,注射速度3ml/s,注射造影剂后25s开始肝动脉期扫描,60s开始门脉期的全肝扫描,每次扫描时间15~28s,扫描期间让患者屏气[1],180-300s后行平衡期扫描。所有图像均进行重建,最小层后0.67mm,间隔0.33mm,重建后的图像传输至Woklist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重建成像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R)。

2结果90例患者中肝右叶76例,肝左叶11例,全肝3例,共发现病灶114个。所有患者均可见清晰的形态和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三维重建后的图像均获得清晰的瘤体和血管毗邻关系的图像以及肿瘤本身的供血动脉来源。

3讨论螺旋CT的出现给肝脏检查带来质的飞跃,其扫描速度极快。

另外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增强扫描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充分利用肝脏的双重血供特点和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来充分反映病灶的CT特征,而且病灶有二次被检出的机会,因而使得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肝癌病理上分为三型: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肝癌螺旋CT平扫的临床表现:(1)巨块型肝癌:肝实质内密度减低区,少数可为等密度,密度减低区内见密度更低区且呈多而小特点,密度更低区可为斑点状、条片状。少数外生性,可至盆腔。边界可清,或不清,有包膜时,表现为在上述低密度肿块外缘见一低密度带“晕圈征”。肿瘤可见钙化,少数病灶内可见高密度出血影;(2)结节型:单结节:癌灶直径小于5cm密度减低区,可有或无密度更低区,有则数量少,1-2个,为条状或斑点状,无块状更低密度区。边界可清或不清,一般较清。

肿瘤可见斑点状、斑片状或无定形钙化。少量病灶出血,病灶内见不规则密度增高影,肝包膜下积血。多结节。多个直径小于5cm结节,散在分布于肝脏,结节中心多无密度更低区。肝癌增强CT的临床表现:多数肝癌在强化后病灶缩小,边缘变得更清楚,中心坏死区无强化。有些小肝癌强化后可变为等密度。肝癌在“两快一长”扫描时,可在注射造影剂后1分钟内变为等密度,1分钟后变为低密度,呈“快进快出”的特点。肝癌在肝脏螺旋CT双期扫描中,典型CT表现为肝动脉期强化呈高密度,其强化方式可呈均匀一致性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呈低密度。少数直径≤3cm小肝癌肝动脉期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门静脉期为等密度或高密度。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内癌栓强化后其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区。

肝肿瘤动脉大多数血供丰富,约80%-90%在动脉期病灶呈现高密度,静脉期及平衡期则呈现低密度,反映了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这是肝癌的典型表现,也反映了肝癌的血流动态特点。有些小病灶,在动脉期呈高密度,在静脉期和平衡期则呈等密度,故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SHCC)病灶的检出非常重要。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2]。肝动静脉瘘是肝癌血管造影的重要征象,肝癌小病灶可形成肝动静脉瘘,而在动脉期因病灶显示等密度而容易漏诊,当出现肝动静脉瘘时,应高度提示肝癌,因此静脉期和平衡期扫描也必不可少。所以CT多期扫描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多角度、重复观察肿瘤血管形态,肝内血管树及其与肿瘤的空间位置关系亦能精确显示,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Kamematsu等对常规血管造影与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进行比较发现,CT三维血管成像对于确定肿瘤部位及形态,优于常规造影。通过CT多期扫描,能明显提高病灶尤其是小肝癌的检出率;同时通过CT三维成像,可以了解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显示血管的走行、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或组织,对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4],为临床提供及时手术治疗时机,对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肝癌术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螺旋CT扫描可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特别是肝动脉期扫描在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1]陈光斌,邹文远,张桂华,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前后血供变化初步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6):626.[2]陆蓉,周建军,周康荣,等.肝脏继发淋巴瘤CT表现与病理的对照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4):382-385.[3]王春,章顺壮,马周鹏,等.肝脏血管肉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2):203-204.[4]余永强.多层螺旋CT在肝胆胰疾病诊断中的优势[J].肝胆外科杂志,2005,13(3):161-164.

标签:;  ;  ;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