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教务杂志》是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一份长达七十四年的英文刊物,其读者群多是在华传教士,所以它并不以传播西学和西方文明为业,相反却致力于帮助传教士了解中国社会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便在中国文化的处境中更好地传播基督教。因此,杂志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章,呈现以基督新教传教士为主体的来华西人群体接触和诠释中国历史文化的知识历程,以及这种接触和诠释背后所隐藏的中国观。论文的写作目标是要描绘出以《教务杂志》为平台的基督教传教士中国历史研究的图景,通过史实的勾勒显现出其研究的旨趣所在及动态变化。文章在章节结构上采用平行分类的方式,全文除导论和结语外,共有八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教务杂志》的发展过程,大致勾勒出刊物在福州和上海两地创办的大致过程,指出其专业化办刊和世俗化研究的倾向:前者为刊物能够发展成为外人在华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外文期刊奠定了基础,后者为传教士从事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公共舆论空间,刊物由此才被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第二部分描述了刊物的中国上古史研究,以传教士为主体的撰稿人多是在中国上古文献中爬梳出中国上古时期就已信奉耶稣基督的“史实”,并利用中国神话传说与《圣经》内容的相似性,证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其实即是“上帝的子民”。第三部分论述传教士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把其关注内容分类为断代史、人物与科技文明,论文认为刊物对中国古代史的关注说明晚清传教士中国研究在视野上的扩大,同时一些文章用实证的方法进行中国史实的考释,并在西方近代思潮的底色下评断中国史实,这均为其进步所在。第四部分以传教士的传教与游历散记、边疆史研究及都城研究为主,发现《教务杂志》刊发的地域史文章多是由当地传教士所作,所以体现出“地缘化”的特点,再把这些著述置入英美汉学界中国地域史研究的学术脉络中,可发现晚清传教士的研究应为海外中国地域史研究的发轫阶段。第五部分探讨了《教务杂志》的中国儒学研究,从其研究的阶段性特点看出晚清传教士在儒学研究上“会通与调和”的学术特点,从这些文章普遍使用的注释这一学术手段以及在西方近代思想学说对中国儒学人物的评断,来展现其研究不同于前期耶稣会士的学术进步意义。第六部分考察传教士的佛教研究,从佛教在华传播史、佛经经义与仪式以及对佛教的认同三方面勾勒出《教务杂志》的佛教研究,展现出传教士对“宗教对手”佛教的认知态度。第七部分以刊物的道学史研究为中心,晚清传教士的研究重心是在学术史背景下考察老子及《道德经》,对老子生平的考证、《道德经》中西版本的考证、“道”字如何译介的探讨均展现出其研究呈现出的“学术化”特点。第八部分以传教士研究所依赖的文献著述为中心,展现出传教士重视文献考证的学术特点。论文将置入两条框架内进行考察以上章节内容:其一是结合汉语学界的研究成果,考察传教士中国历史研究的意义、所用史料的价值性及论述的特点;第二条脉络是把这些文章著述放在海外汉学史的发展进程中,从而体现出它们在海外汉学研究史上所具有的学术特点和价值。通过章节的平行设定,可反映出晚清传教士在中国历史各方向研究的厚重与浅薄之处,由此展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以及这种兴趣背后的中国观。在结语中,论文认为《教务杂志》中国历史研究在文献译介上填补了西方汉学研究的一些空白、某些研究领域的开拓和方法的运用埋下了此后海外中国学的学术脉络,同时正是在这种学术意识半自觉的研究过程中,一批传教士通过在《教务杂志》的锻炼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学术方向,《教务杂志》由之见证了传教士学者群体在晚清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