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是指由人民法院主导的诉讼制度与诉讼外调解制度的有机衔接,旨在充分发挥诉讼制度与诉讼外调解制度各自的机能,做到优势互补,以能动地、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能动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具体表现为:调解协议效力、办公场所、工作人员、调解结果以及操作程序上的对接。当前我国创建与实施诉调对接机制,是分流法院诉讼压力、减轻当事人讼累和缓解民事执行难状况的现实需要;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支撑,司法在功能上的局限性,纠纷双方当事人内在的需求,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的影响,公正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博弈以及司法实践的成功尝试等因素都昭示了这一全新解纷模式在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分析我国目前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现状,不难发现,诉调对接机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缺乏物质保障、对接渠道不畅、调解协议认可度不高以及调解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发展阻力。要实现诉调对接机制的长远发展,在意识形态层面,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能动司法的新理念,注重调解制度及其与诉讼制度的衔接配合,其次要校正调解与诉讼各自的定位;在运行机制层面,要制定工作原则,明确受案范围,解决费用负担,建立专业组织以及提升调解人员素质。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诉调对接机制,定能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发挥更大的功效,实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诉调对接的基本原理
  • 2.1 诉调对接的界定
  • 2.1.1 概念的厘清
  • 2.1.2 诉调对接的具体表现
  • 2.2 诉调对接的理论基础
  • 2.2.1 能动司法理论
  • 2.2.2 能动司法与诉调对接
  • 2.3 诉调对接的价值诉求
  • 2.3.1 实现诉讼与调解的平衡
  • 2.3.2 实现对调解制度的重构
  • 2.3.3 加速推进司法改革进程
  • 第3章 诉调对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1 诉调对接的必要性分析
  • 3.1.1 分流法院的诉讼压力
  • 3.1.2 减轻当事人的讼累
  • 3.1.3 缓解民事执行难的现状
  • 3.2 诉调对接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司法功能的局限性
  • 3.2.2 纠纷双方的内在需求
  • 3.2.3 司法实践的成功尝试
  • 3.2.4 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的支撑
  • 3.2.5 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的影响
  • 第4章 诉调对接的现状分析
  • 4.1 诉调对接的实施现状
  • 4.1.1 解纷功能总体上发挥良好
  • 4.1.2 诉讼与调解的衔接模式多样化
  • 4.2 诉调对接的发展阻力
  • 4.2.1 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 4.2.2 对接渠道不够畅通
  • 4.2.3 调解协议认可度不高
  • 4.2.4 调解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 4.3 对诉调对接现状的反思
  • 4.3.1 调解应否合法
  • 4.3.2 动力从何而来
  • 4.3.3 期望应有多高
  • 第5章 诉调对接机制的完善路径
  • 5.1 意识形态层面
  • 5.1.1 转变传统观念
  • 5.1.2 准确定位调解与诉讼
  • 5.2 运行机制层面
  • 5.2.1 制定工作原则
  • 5.2.2 明确受案范围
  • 5.2.3 解决费用负担
  • 5.2.4 建立专业组织
  • 5.2.5 提升人员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人工智能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应用[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2].当代中国纠纷解决习惯法研究的知识理路及反思[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5)
    • [3].共建共享共治视角下律师调解参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8(36)
    • [4].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的司法实证研究——基于H省F县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的考量[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3)
    • [5].关于制定“多元化纠纷解决法”的建议与构想[J]. 团结 2016(05)
    • [6].新型网络纠纷解决机制:大众评审制——以国内某大型网购网站为例[J]. 法制博览 2016(34)
    • [7].农村纠纷解决的新思路——以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为视角[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8].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补——基于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考察[J]. 政法论坛 2017(03)
    • [9].我国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出路[J]. 法学论坛 2017(03)
    • [10].跨越时空的在线纠纷解决——以京津冀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1].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纠纷解决经济分析及完善路径[J]. 求索 2017(01)
    • [12].完善我国居民纠纷解决机制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7(17)
    • [13].“一带一路”战略下华人华侨投资纠纷解决机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8)
    • [14].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 法制博览 2017(24)
    • [15].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及其意义——以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23)
    • [16].刍论我国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整合[J]. 理论导刊 2016(03)
    • [17].乡规民约在农村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及改善[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8].大学的有效治理和大学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健全[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 [19].论乡村纠纷解决机制[J]. 知识经济 2015(01)
    • [20].我国现行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的视角[J]. 农家顾问 2015(04)
    • [21].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法院的作用[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
    • [22].我国纠纷解决机制法治化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3].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4)
    • [24].主客体互构与当代中国农村纠纷解决[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7)
    • [25].农村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之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5(22)
    • [26].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4)
    • [27].大学生纠纷解决机制[J]. 青年与社会 2019(21)
    • [28].北京法院纠纷解决中的“多门服务”[J]. 法庭内外 2017(06)
    • [29].桂中北地区壮族传统习惯法的研究[J]. 赤子(下旬) 2017(01)
    • [30].壮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融和[J]. 赤子(下旬) 2017(01)

    标签:;  ;  ;  ;  

    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