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凯(桐柏县人民医院河南桐柏47475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所选取的病例中,经统计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合中医学辩证观点,采用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果,消除不适症状,促使预后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198-01
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类型中,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占有较高发生比例,以慢性胆汁淤积、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为主要特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肝脾肿大、慢性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有门脉高压、肝功能衰竭征象,中医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4例,女76例,年龄43-74岁,平均(55.7±8.7)岁,平均病程(2.5±1.2)年。均与《PBC诊断指南》(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制定)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均有黄疸,食管静脉曲张20例,乏力74例,脾大56例,腹胀56例,肝大45例,皮肤瘙痒44例。排除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本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治疗,即取熊去氧胆酸口服,剂量为13-15mg/(kg•d),分为2次服用,24周为一疗程。观察组:上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具体组方为:大黄、茯苓、百合、炒白术、黄芪、生薏苡仁、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墨旱莲、白芍、女贞子、生地、枸杞、首乌等。加减:合并腹水者加五苓散,以健脾利水;舌苔黄腻、大便不爽、尿黄者加白茅根、茵陈清热利湿。上述方药取加水煎液,取400ml,1剂/d,以24周为一疗程。
1.3效果评定有效:治疗后碱性磷酸酶下降幅度>50%或碱性磷酸酶在治疗后下降幅度<50%,但肝脾回缩或腹水消退,临床症状改善。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所选取的病例中,经统计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30-65岁女性多见,病因尚不明确,为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病变可累及机体多器官和系统,病情严重者致肝昏迷、黄疸进行性上升、上消化道出血、复水、肝脾肿大甚至死亡。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应用可使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消除症状[2]。
祖国中医学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定义为虚劳、黄疸、膨胀等范畴。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脾阳不振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湿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突出表现为尿黄症状,皮肤瘙痒、乏力、纳差、腹胀在各个证型中均有较高出现频率。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以腹部移动性浊音最为突出,肝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湿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以巩膜皮肤黄染为最主要临床表现[3]。需密切观察,明确诊断疾病,以制定有效方案及时有效治疗,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因病程迁延,肝脾肾常被累及,虽病发时有挟瘀、挟湿、挟毒、挟热实证病变,但多见脏腑血气亏损,故本虚为病理主要表现,随病程进展,瘀血阻络,加重疾病,以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病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纳水谷精微;肾为先天之本,病变对肾产生不利影响,虚则乏力,肝失调,则血瘀气滞,故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方药治疗,组方中药用生薏苡仁、炒白术、云苓,重用生黄芪以利湿、益气、健脾,扶正,并鼓舞脾胃;当归、白芍、丹参、生地柔肝、养血;百合、首乌、墨旱莲、女贞子养阴固本、滋补脾肾,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正气,大黄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可抑制体液免疫,促使肝脏血液循环改善,抗肝纤维化,上述诸药联合,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质量。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所选取的病例中,经统计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合中医学辩证观点,采用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果,消除不适症状,促使预后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延民,韩宇,杨承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茵栀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J].2005,5(10):800.
[2]程良斌,吴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1,2.33(2):13-14.
[3]苏经格.中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例[J].中医杂志,2004,45(7):5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