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语论文-王雯

中古英语论文-王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古英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镜子,死亡,中世纪宗教文学,中古英语

中古英语论文文献综述

王雯[1](2019)在《中古英语诗作中的“死亡之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世纪宗教文学中,有一种蕴含"铭记死亡"训诫的镜子意象颇为常用。它根植于基督教文化传统,通常要求世人以"死亡"为镜,切莫得意,趁早悔过。"死亡之镜"的意象至少可以追溯到一首十叁世纪的中古英语诗歌,并在十五世纪的诗作、布道文以及视觉艺术中达到顶峰。还有一首十五世纪诗歌《梳妆女之镜》将"镜子"与"死亡"以一种扑朔迷离的方式编织起来,让"死亡之镜"直接教训梳妆女,令作品充满张力与戏剧性。(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包慧怡[2](2019)在《羊皮纸边缘起舞的歌者 漫谈中古英语抒情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抒情诗"(lyric)一词的词源来自古希腊语竖琴(里拉琴,λ?ρα),希腊神话中手持竖琴以歌声打动冥王换回挚爱的俄耳甫斯(Orpheus)也常被看作西方第一位抒情诗人。英语语境中,"抒情诗"这一术语直到16世纪晚期才正式出现,而用这个词来表示一首表达私人情感的诗作,则是19世纪晚期的事——出自《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的英国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在1873年对"抒情诗"的定义:"诗人对自身情感的特定表达",(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蒋青青[3](2019)在《中古英语文学中的“死亡抒情诗”主题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英语文学研究中,此年代背景下的"死亡叙事诗"为历史特色文学,该时代背景中,此类文体的创作者对死亡的思考促使其开展此类创作,诗句中包含作者对于死亡的必然性、客观性的认知,进而包含作者个人感情,具有较为强烈的抒情特色,研究此类文化能够切实了解当时时代背景,同时对该年代的人文思想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对英语学习亦有较大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华辞赋》期刊2019年01期)

包慧怡[4](2018)在《中古英语文学中的“死亡抒情诗”主题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世纪英格兰,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死后灵魂归宿的焦虑集中表现在写于12—15世纪的一系列抒情诗中。持续思考人之"必死性"及其"叁件伤心事"、乃至为"临终四事"做准备是再早也不为过的。这些以中古英语韵诗写就、因而能被众多普通人阅读和背诵的"死亡抒情诗",是中世纪盛期到晚期死亡心理建设的重要流通文本,也是通往中世纪英国人精神世界的一把关键的钥匙。本文将通过对中古英语原文的训诂、翻译和细读,解析这些死亡抒情诗中最常见的四个文学主题,及其在各自语境中的发展、演变和功用。(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8年03期)

包慧怡[5](2018)在《“荒原少女”与中古英语谜语诗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英国文学中有大量迷人的"谜语诗"(aenigmata)范本。就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文学而言,仅编纂于公元十世纪的《埃克赛特手稿》(Exeter Book)中就收录了不下九十首谜语诗:其谜底包罗万象,从自然界(冰山、风暴、太阳)、动植物(獾、鱼、洋葱)、日用品(钥匙、犁、敞口杯),到兵器(剑、盾、锁子甲)和宗教用品(圣餐杯、十字架、福音书);谜面则活用双关、比喻、拟声(prospopoeia)等(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8年05期)

陈友军[6](2017)在《语言接触对中古英语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民族语的形成过程与英吉利民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并相伴始终。借助语言接触理论,从民族迁徙、战争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中古英语的演变,不但能够厘清现代英语正字法的由来,还能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英国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包慧怡[7](2017)在《感官地图上的灵魂朝圣之旅——中古英语长诗《珍珠》的空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古英语西部方言写作的十四世纪"珍珠"诗人是与同辈文人乔叟并肩的语言大师,凭借出色的架构能力和解经能力,他对拉丁文通行本圣经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文学演绎。本文将其头韵长诗《珍珠》放入同时期朝圣叙事传统中进行解读,并试图论证诗人将叙事主人公的梦中旅程构建在典型的"T-O"中世纪地图的空间范式之上,通过对主人公感官体验的重点着墨,刻画了一场以身体、精神、神秘叁种感知模式经历的天国之旅。(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王雯[8](2016)在《中古英语摇篮曲缘何悲伤哭泣》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英语摇篮曲普遍凸显婴儿的悲伤哭泣,现存最早的中古英语摇篮曲Index 2025也不例外。不过,与其他同类作品不同的是,在Index 2025中,悲伤哭泣的原因不在于耶稣受难或人类忏悔,而在于悲苦的尘世人生。这首摇篮曲可能深受拉丁语文学的影响,但由于14及15世纪其他中古英语诗歌也体现出与其紧密相关的传统,且Index2025同部分古英语诗作在悲伤情调方面具有相似性,我们也可以推测,这首摇篮曲并非译介而来的舶来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秉承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传统。(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顾乡[9](2015)在《中古英语科学语篇的语法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探析中古英语科学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发现名词化在理论解释语类的《外科学科学》起到概括前文物质过程、做小句的主位或新信息的作用。名词化和动词化搭配形成外在因果关系小句。名词化在描述报告和过程叙述混合语类的《论肛瘘、痔疮和灌肠法》中把物质过程变成实体,但名词化对技术性的构建作用有限。研究表明韩礼德认为在17世纪早期近代英语科学语篇中出现的语法隐喻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中古英语阶段。(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15年02期)

李树河[10](2012)在《中古英语文学的发展走势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英语文学是英语文学发展过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一个发展阶段。本文以中古时期的英语文学为例子,围绕两条主线——民族文学的艰苦创立、文人文学开始登上英语文学的历史舞台,对中古英语文学的发展走向作了详尽的阐释,同时,探讨了中古英语文学所刻画的文学形象的平民化、大众化、性别平衡化以及叙事的浪漫传奇性这两方面特点。(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2年21期)

中古英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抒情诗"(lyric)一词的词源来自古希腊语竖琴(里拉琴,λ?ρα),希腊神话中手持竖琴以歌声打动冥王换回挚爱的俄耳甫斯(Orpheus)也常被看作西方第一位抒情诗人。英语语境中,"抒情诗"这一术语直到16世纪晚期才正式出现,而用这个词来表示一首表达私人情感的诗作,则是19世纪晚期的事——出自《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的英国批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在1873年对"抒情诗"的定义:"诗人对自身情感的特定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古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雯.中古英语诗作中的“死亡之镜”[J].外国文学评论.2019

[2].包慧怡.羊皮纸边缘起舞的歌者漫谈中古英语抒情诗[J].上海文化.2019

[3].蒋青青.中古英语文学中的“死亡抒情诗”主题解析[J].中华辞赋.2019

[4].包慧怡.中古英语文学中的“死亡抒情诗”主题解析[J].外国文学.2018

[5].包慧怡.“荒原少女”与中古英语谜语诗传统[J].读书.2018

[6].陈友军.语言接触对中古英语演变的影响[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

[7].包慧怡.感官地图上的灵魂朝圣之旅——中古英语长诗《珍珠》的空间结构[J].外国文学评论.2017

[8].王雯.中古英语摇篮曲缘何悲伤哭泣[J].外国文学评论.2016

[9].顾乡.中古英语科学语篇的语法隐喻[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5

[10].李树河.中古英语文学的发展走势及特点[J].芒种.2012

标签:;  ;  ;  ;  

中古英语论文-王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