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骨骼肌(腓肠肌)铁代谢的影响及内源性一氧化氮的调节机制

运动对骨骼肌(腓肠肌)铁代谢的影响及内源性一氧化氮的调节机制

论文摘要

研究已表明,运动可以影响体内铁代谢,剧烈的运动所导致的血液铁指标以及组织器官铁贮存降低的低铁状态,称为“运动性低铁状态”。此外,研究还已表明,长期运动后血液铁状态和肝脏、脾脏、骨髓的铁贮存的变化与一氧化氮(NO)的作用有关。但是,关于运动是否影响骨骼肌铁代谢状态及其是否与内源性NO的调节作用有关则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观察运动性低铁状态时大鼠腓肠肌铁代谢的状态和腓肠肌形态学的变化,并应用NO合酶抑制剂重点观察这些变化与内源性NO的关系。成年期(9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静息组(S1),静息+L-NAME组(S2),运动组(E1)以及运动+L-NAME组(E2),每组15只。静息+L-NAME剂组和运动+L-NAME组饮用水中含有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1mg/mL),运动组和运动+L-NAME组的大鼠游泳3个月。3个月期满,各组动物被断头取血,取腓肠肌,分析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测定血浆NOx浓度、血浆铁(PI)、转铁蛋白铁饱和度(TS)和腓肠肌NOx含量,分析腓肠肌非血红素铁(NHI)含量、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含量,制作血涂片镜下观察RBC形态,制作腓肠肌冰冻切片镜下观察肌肉的形态学变化。实验主要结果显示:1.血液生化指标:四个实验组之间大鼠RBC、Hb、Hct、MCV、MCH、MCHC无显著性差异。PI和TS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E1组显著低于S1组,E2组显著低于S2组,且E1组显著低于E2组,这些观察说明运动导致血液中铁浓度下降,但没有出现运动性贫血;血浆NOx浓度则相反,E1组显著高于S1组,E2组显著高于S2组,E1组显著高于E2组。这些观察反映了运动导致的铁浓度变化与NO的生成变化呈负相关性,应用NOS抑制剂后能部分逆转这种作用。2.腓肠肌生化指标:腓肠肌NOx含量亦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E1组显著高于S1组,E2组显著高于S2组,且E2组显著低于E1组。两个运动组NHI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静息组,即E1组显著低于S1组,E2组显著低于S2组,且E1组显著低于E2组。两个运动组MDA含量显著均高于相应静息组,即E1组显著高于S1组,E2组显著高于S2组,E2组显著高于E1组,而两个运动组GSH显著低于相应静息各组,即E1组显著低于S1组,E2组显著低于S2组,且E2组显著低于E1组。这些生化指标说明了运动均可引起腓肠肌内NHI、MDA和GSH含量发生改变,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内源性NO有关。3.组织学观察:在两个运动组,均可见骨骼肌纤维增粗,亦可见肌纤维有断裂,但E2组断裂更明显且有肌纤维坏死溶解,肌纤维有分支;在两个静息组之间比较,S2组偶见肌纤维有分支和结缔组织增生。这些观察结果说明运动改变腓肠肌纤维结构,并导致运动性损伤,内源性NO可能发挥了保护性作用。对肌细胞铁染色观察发现,两个运动组的着色均比静息组明显加深,铁染色沉积颗粒数目均多于相应静息组,即腓肠肌内二价铁(Fe(Ⅱ))与三价铁(Fe(Ⅲ))染色均呈现E1组强于S1组,E2组强于S2组,说明运动加强了腓肠肌纤维Fe(Ⅱ)与Fe(Ⅲ)的代谢,运动使腓肠肌纤维处于高氧化状态,这可能是造成肌纤维损伤的机制之一。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运动及NO影响腓肠肌铁代谢状态。长期游泳运动引发腓肠肌组织细胞内NO浓度升高,铁贮存(NHI)下降,这些变化可被NO合酶抑制剂L-NAME部分地抑制,说明NO合酶在长期运动期间参与了腓肠肌铁贮存的调节。2.运动改变腓肠肌氧化还原状态。长期游泳运动可引起腓肠肌MDA含量升高、GSH含量下降以及Fe(Ⅱ)与Fe(Ⅲ)含量的升高,反映了腓肠肌处于高氧化状态,加重脂质过氧化作用,这可能是运动损伤骨骼肌纤维的机制之一。3.长期游泳运动期间腓肠肌内源性NO合成增高,并参与了腓肠肌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NO对腓肠肌肌纤维形态结构发挥了保护作用,但与肌纤维的运动性肥大无关(用NOS抑制剂不能阻止这种改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铁的重要性
  • 1.2 铁的理化性质
  • 1.3 铁稳态及其调节
  • 1.4 运动对铁代谢的影响
  • 1.5 运动、NO与铁代谢
  • 1.6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 1.7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1.7.1 运动对腓肠肌铁代谢的影响及NO的调节机制
  • 1.7.2 运动对腓肠肌纤维损伤的影响及其与NO、游离铁变化的关系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案
  • 2.1.1 研究对象
  • 2.1.2 饲料配方
  • 2.1.3 动物分组
  • 2.1.4 动物模型
  • 2.1.5 药物干预
  • 2.1.6 样本采集
  • 2.1.6.1 容器的处理去铁处理
  • 2.1.6.2 血液标本
  • 2.1.6.3 组织标本
  • 2.2 实验方法
  • 2.2.1 试剂来源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2.3 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2.2.3.1 血常规测定
  • 2.2.3.2 血浆铁的测定
  • 2.2.3.3 血浆总铁结合力的测定
  • 2.2.3.4 血浆转铁蛋白铁饱和度的测定
  • 2.2.3.5 血浆NOx含量测定
  • 2.2.3.6 组织匀浆
  • 2.2.3.7 蛋白定量
  • 2.2.3.8 组织NHI的测定
  • 2.2.3.9 腓肠肌NOx含量测定
  • 2.2.3.10 腓肠肌GSH含量测定
  • 2.2.3.11 腓肠肌MDA含量测定
  • 2.2.3.12 血涂片制作
  • 2.2.3.13 石蜡切片的制作
  • 2.2.3.14 冰冻恒冷切片制作
  • 2.2.3.15 铁染色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血液生化指标
  • 3.1.1 运动及L-NAME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的影响
  • 3.1.2 运动及L-NAME对大鼠血浆铁、血浆转铁蛋白铁饱和度的影响
  • 3.1.3 运动及L-NAME对血浆NOx的影响
  • 3.2 腓肠肌生化指标
  • 3.2.1 运动及L-NAME对腓肠肌NOx含量的影响
  • 3.2.2 运动及L-NAME对腓肠肌MDA含量的影响
  • 3.2.3 运动及L-NAME对腓肠肌NHI含量的影响
  • 3.2.4 运动及L-NAME对腓肠肌GSH含量的影响
  • 3.3 组织学观察
  • 3.3.1 血涂片
  • 3.3.2 腓肠肌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
  • 3.3.3 腓肠肌铁染色切片
  • 第四章 结果讨论
  • 4.1 运动对NO生成的影响
  • 4.2 运动对血液铁状态的影响
  • 4.3 运动对腓肠肌铁代谢的影响及NO的调节作用
  • 4.4 运动对腓肠肌损伤及调节机制
  • 4.5 运动对对腓肠肌纤维的影响及NO的调节作用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工作展望
  • 5.1 研究内容
  • 5.2 研究总结
  • 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土壤结皮铁代谢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对演替的响应[J]. 中国沙漠 2020(03)
    • [2].铁代谢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3)
    • [3].铁代谢与肺动脉高压[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04)
    • [4].妊娠期铁代谢与铁调节蛋白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 2019(11)
    • [5].铁代谢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 2019(10)
    • [6].我国发现人体铁代谢调控新机制[J]. 生物学教学 2014(08)
    • [7].不同分期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贫血及铁代谢指标的研究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05)
    • [8].脑铁代谢与脑缺血时铁失衡[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2(01)
    • [9].脑铁代谢及调控[J]. 生命科学 2012(08)
    • [10].铁代谢异常与人体疾病研究进展[J]. 吉林医学 2011(02)
    • [11].铁代谢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关系[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10)
    • [1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水平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8(01)
    • [13].运动与恶性肿瘤铁代谢的相关性[J]. 世界临床药物 2018(05)
    • [14].2型糖尿病与铁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6)
    • [15].线粒体铁代谢与人类疾病的基础研究[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6(01)
    • [16].单纯性肥胖患者铁代谢指标的检测及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35)
    • [17].果蝇模型在研究铁代谢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英文)[J]. 生理学报 2014(01)
    • [18].铁代谢异常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1(01)
    • [19].脑铁代谢及铁超载毒性机制的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0(03)
    • [20].铁代谢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血液净化 2010(09)
    • [21].铁代谢研究进展[J]. 河南医学研究 2009(01)
    •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铁代谢与慢性气道炎症的关系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14)
    • [23].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与铁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06)
    • [24].病原体感染与铁代谢[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1(04)
    • [25].铁代谢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23)
    • [26].铁代谢与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调控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2(08)
    • [27].膜铁转运蛋白1与脑铁代谢研究进展[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1(04)
    • [28].婴幼儿铁代谢的特点[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9(06)
    • [2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铁代谢参数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5)
    • [30].重视骨质疏松症患者铁代谢指标的评估[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02)

    标签:;  ;  ;  ;  

    运动对骨骼肌(腓肠肌)铁代谢的影响及内源性一氧化氮的调节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