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研究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研究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执政”作为执政党建设目标之一,写进党的全会文件中。这既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意识的清醒和自觉,对“如何执政”这个执政党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明确回答及奋斗目标、追求方向和强烈自信,也对党建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要在执政实践中实现科学执政的目标,就一刻也离不开科学执政理论的指导。因此,厘清科学执政的内涵,构建科学执政的理论体系,是执政党建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建设基本理论,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和现实,通过对科学执政内涵及如何保持执政理念、执政制度、执政方式科学化并实现最优执政绩效的研究,对什么是科学执政、如何实现科学执政、如何评价科学执政进行了论述,初步构建了一个内在统一、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科学执政理论框架。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以党和国家权力关系的科学化为视角,界定了科学执政的基本内涵。科学执政就是指我们党牢牢掌握并合理运用国家权力,努力使党的执政活动始终符合执政党功能的要求,始终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始终保持科学的执政理念、执政制度、执政方式并努力取得最优执政绩效的执政状态。本论文以科学执政内涵的展开为红线贯串全篇。本章还阐述了科学执政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科学执政的本质特征、时代意义和基本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辩证关系,提出科学执政的基础是党科学履行执政党的十大功能:执掌国家权力、代表人民利益、领导发展、社会整合、政策制定、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意识形态凝聚、保障稳定、自身建设。第二章从执政理念科学化的角度论述科学执政的指导思想。本章界定了执政理念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要特征:阶级利益代表性和社会整合性的统一、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论述了执政理念是执政党的灵魂。笔者认为党要实现科学执政必须坚持以下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章还阐述了实现执政

论文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写作思路和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科学执政内涵论
  • 一、科学执政的基本内涵:以党和国家权力关系的科学化为视角
  • (一) 政党的起源、发展及其追求或参与国家权力的天然属性
  • (二) 政党的内涵及其与国家权力的本质联系
  • (三) 执政与行政的契合与分野
  • (四) 从我们党执掌国家权力的本质要求看科学执政的深刻内涵
  • 二、科学执政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 三、科学执政的基本要求
  • 四、科学执政的基础是党科学履行执政党功能
  • 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辩证关系
  • (一)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内涵上各有侧重
  • (二)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又是辩证统一的
  • 六、科学执政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
  • (一) 科学执政的本质特征
  • (二) 科学执政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 第二章 科学执政理念论
  • 一、执政理念的基本内涵
  • (一) 执政理念的定义
  • (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主要特征
  • 二、执政理念是执政党的灵魂
  • (一) 执政理念体现执政党的本质和价值取向
  • (二) 执政理念是党执政活动的指南
  • (三) 执政理念关系党的执政地位
  • 三、党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执政理念
  • (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二)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三)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四)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四、不断创新党的执政理念
  • (一) 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与一脉相承
  • (二) 创新党执政理念的历史必然性
  • (三) 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科学执政制度论
  • 一、制度、党的制度建设与执政制度科学化
  • (一) 制度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 (二) 党的制度与党的制度建设
  • (三) 党的制度建设和执政制度科学化的关系
  • (四) 执政制度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 (五) 执政制度科学化的重大意义
  • 二、当前党的执政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在执政制度意识上还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
  • (二) 党政职能及其关系还缺乏科学的法律和制度规范
  • (三) 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
  • (四) 党执政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 (五) 当前党执政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三、推进党执政制度科学化的基本思路
  • (一) 健全党与人大关系的法律和制度,从法制层面规范党与人大关系
  • (二) 改进党执掌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保证党执政体制民主化、法制化
  • (三) 健全党组织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机制
  • (四) 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 (五) 建立健全党对国家权力的控制监督机制
  • (六)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七) 要努力落实科学的执政制度
  • (八) 积极创新党的执政制度
  • 第四章 科学执政方式论
  • 一、执政方式的科学内涵
  • (一) 执政方式的概念
  • (二) 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关系
  • (三) 执政方式的分类
  • (四) 执政方式的特征
  • 二、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
  • (一) 局部执政时期党对执政方式的初步探索
  • (二) 建国初期党执政方式的曲折发展
  • (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 三、推进执政方式科学化必须改革传统执政方式
  • (一) 传统执政方式面临变革压力
  • (二) 公民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新要求
  • (三) 党的现代化要求执政方式的科学化
  • 四、科学决策是执政方式科学化的起点
  • (一) 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内涵
  • (二) 党实现科学决策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
  • (三) 推进科学决策的基本思路
  • 五、民主执政是党执政方式科学化的本质体现
  • (一) 坚持民主执政的重大意义
  • (二) 要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民主执政的突破口
  • (三) 健全民主执政的各项制度
  • 六、依法执政是当前实现执政方式科学化的关键
  • (一) 执政方式法制化程度不高是当前影响党执政方式科学化的主要原因
  • (二) 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
  • 第五章 科学执政绩效论
  • 一、绩效与执政绩效
  • (一) 绩效的内涵与特征
  • (二) 执政绩效的内涵和特征
  • (三) 执政绩效与政府绩效的关系
  • 二、执政绩效与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 (一) 执政绩效是人民评价党执政合法性的主要标准
  • (二) 执政绩效是和平建设时期党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根本资源
  • 三、执政绩效的主要内容
  • (一) 保持国家和平与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绩效
  • (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绩效
  • (三)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绩效
  • (四)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绩效
  • (五) 执政成本降低的绩效
  • 四、执政绩效的科学评价
  • (一) 充分认识执政绩效科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 (二) 制定科学的执政绩效评价指标
  • (三) 执政绩效的评价主体
  • 五、执政绩效评价科学化的基本原则
  • (一)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 (二) 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
  • (三) 符合执政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要求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行政:信息化条件下党实现科学执政的倍增器[J]. 武汉学刊 2011(02)
    • [2].能力建设: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的桥梁[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04)
    • [3].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研究[J]. 新西部 2020(17)
    • [4].科学执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5].浅析我国科学执政与法律的关系[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8)
    • [6].论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2)
    • [7].政治文明视野下的科学执政理念[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 [8].科学执政刍议——基于理性的视角[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 [9].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J]. 科学决策 2008(10)
    • [10].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由来与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3)
    • [11].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21)
    • [12].十年科学执政思想发展的特点[J]. 南方论刊 2013(03)
    • [13].论“三执政”之间辩证统一的整体性[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5)
    • [14].从科学执政角度谈党权与政权的关系[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5].论科学执政的时代价值和时代要求[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21)
    • [16].从哲学维度思考科学执政[J]. 现代农业 2009(02)
    • [17].从哲学维度思考科学执政[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 [18].科学执政是对执政资源的合理使用[J]. 中国领导科学 2016(10)
    • [19].“三执政”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统一关系[J]. 东岳论丛 2008(02)
    • [20].科学执政的人性论基础[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5(01)
    • [21].科学、民主、依法:我党执政的三要素[J]. 滨州学院学报 2011(02)
    • [22].改革完善县市区党委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报告[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01)
    • [23].科学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J]. 民族论坛 2008(05)
    • [24].论提高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能力[J]. 法制与社会 2008(13)
    • [25].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的基本经验探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5)
    • [26].论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11)
    • [27].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新思考[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 [2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执政方式的发展与创新[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9].科学执政参政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解决路径探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 [30].经济学语境中解析科学执政的要义[J].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9)

    标签:;  ;  ;  ;  ;  ;  ;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