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对MSCs迁移及心肌样分化的影响

心梗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对MSCs迁移及心肌样分化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心梗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对MSCs迁移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对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1.用trans-well小室自制三室共培养模型;冲取SD大鼠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清洁级健康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8只,结扎左冠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及假手术组(6只,只穿线不结扎),第7日无菌心脏采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机械法和胰蛋白酶及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依次将单个核细胞、心肌细胞和DAPI标记的MSCs接种到三室模型的下、中、上室内,按照下室所加成分的不同,设立心肌梗死组(MI组)、TNF-α中和抗体组(TNF-α-NA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空白对照组(BC组),每组设12个孔,进行避光共培养。2.48h后,各组分别取6个孔,对迁移细胞进行荧光镜下计数及CD34和CD4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对穿越至上室聚碳酸膜底面的MSCs进行结晶紫染色评价细胞活性。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细胞培养液离心上清液TNF-α的含量,分析TNF-α含量与MSCs迁移数目的相关性。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MSCs表面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情况。3.各组其余6孔,每4d换液一次,共培养14d后,对迁移至中室的MSCs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心肌标志物cTnI及α-a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1. 48h后,在MI组、TNF-α-NA组和Sham组,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迁移至中室的胞核发蓝光的MSCs。与Sham组[12.28±2.74个]比较,MI组单位视野细胞迁移数[23.72±4.28个]显著增加(p<0.05),在中和TNF-α的TNF-α-NA组,单位视野细胞迁移数[8.89±2.25个]显著减少(p<0.05),而BC组未见迁移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示迁移细胞CD44阳性而CD34阴性,符合MSCs特性。迁移MSCs阳性表达VCAM-1。结晶紫染色显示穿越至上室聚碳酸膜底面的MSCs为活细胞。2.与Sham组相比,MI组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的量显著增高(p<0.05),TNF-α含量分别为11.12±6.02和23.95±8.44ng/L,且TNF-α含量与迁移MSCs数目呈正相关(r=0.976,p<0.05和r=0.969,p<0.05)。3.与Sham组比较,MI组MSCs的VACM-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VACM-1表达量分别为0.78±0.12和0.97±0.07,中和TNF-α后VACM-1表达量显著降低[0.66±0.05,p<0.05],但中和TNF-α并未能完全抑制VCAM-1的表达。4.共培养14d后,对中室细胞进行心肌标志物cTnI及α-actin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迁移至中室与心肌细胞直接接触的部分MSCs阳性表达cTnI及α-actin,而未与心肌细胞相接触的MSCs不表达cTnI及α-actin。结论1.心肌梗死后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可促进MSCs迁移,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增强MSCs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有关。2.在我们的实验模型内,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生物因子不会影响迁移至中室与心肌细胞接触的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研究进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左归丸水煎液对衰老MSCs的影响[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04)
    • [2].山茱萸总苷及其含药血清对MSCs增殖的影响[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2)
    • [3].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2(04)
    • [4].采用摩擦阻尼器的MSCS在地震作用下的控制性能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03)
    • [5].煅烧骨与诱导的MSCs复合的实验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09(05)
    • [6].黄芪甲苷对无血清及缺氧诱导MSCs凋亡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3(03)
    • [7].左归丸对肾虚大鼠MSCs增殖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5)
    • [8].右归饮联合MSCs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04)
    • [9].黄芪甲苷预处理抑制无血清及缺氧诱导MSCs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5(06)
    • [10].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中致大鼠MSCs瘤化因子分析[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2(04)
    • [11].MSCs对紫外线诱导皮肤光老化大鼠模型凋亡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22)
    • [12].强肌健力口服液与龟板混合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9(02)
    • [13].MSCs在子痫前期治疗上的应用前景[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4(08)
    • [14].淫羊藿苷对股骨骨折MSCs迁移及免疫功能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15].MSCs衰老的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07)
    • [16].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实验研究[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9(02)
    • [17].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应用于MSCS后路手术的临床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S2)
    • [18].红景天苷对小鼠MSCs的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6(01)
    • [19].MSCs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14)
    • [20].大鼠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实验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12(05)
    • [21].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应用于MSCS后路手术的临床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S4)
    • [22].MSCs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促进腰椎骨折患者脊柱融合[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33)
    • [23].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MSCs体外增殖与染色体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3)
    • [24].心肌微环境下丹酚酸B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12(03)
    • [25].何首乌含药血清促进MSCs增殖的效应及机理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1(01)
    • [26].强肌健力口服液与龟板混合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肌分化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09)
    • [27].淫羊藿干预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0(09)
    • [28].MSCs及其上清液预防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01)
    • [29].旁分泌效应联合超声生物学效应在MSCs归巢与修复缺血心肌的作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10)
    • [30].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于神经元的影响[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01)

    标签:;  ;  ;  ;  

    心梗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对MSCs迁移及心肌样分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