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应用镇痛泵的追踪随访护理体会

术后应用镇痛泵的追踪随访护理体会

郑海霞(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561000)

【摘要】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痛苦舒适医疗服务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院为减轻手术后患者的痛苦,已广泛为术后患者安置镇痛泵治疗。镇痛泵治疗具有使用方便、止痛持续的时间长、止痛彻底、不成瘾、无创伤、患者主观感觉舒适等优点[1]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术后无痛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原则。为了更好地提高镇痛泵治疗效果,帮助患者顺利康复,我院于2010年起由麻醉护士对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实施追踪随访护理,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积极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护理术后镇痛泵追踪随访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234-02

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常会对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使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其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其消化功能及身体康复的速度等。采取完善的术后镇痛措施不仅能增加术后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改善其不良情绪,还可促使其尽早下床活动,从而可减少发生下肢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几率。因此,手术后应及时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使其身体更快地康复。

1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镇痛泵为南京宁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输注泵,主要用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镇痛,容量100ml,每小时流量和每小时追加次数可自行设置。另一种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注泵,标称容量100ml,标称流量2ml/h。静脉泵配置标准是:舒芬太尼2微克/Kg+昂丹司琼0.1—0.15MgX2/Kg+盐水至100ml于全麻术后接患者静脉留置针。硬模外泵配置标准是:吗啡+左布比卡因加盐水至100ml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二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推注一定量的预注量后接泵,术后随访三天,接泵三天后拔泵,二者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上无差异性。

2方法

2.1术后当天随访患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了解使用镇痛泵的情况及镇痛效果。向患者介绍镇痛泵的主要原理、安全性、使用注意事项、优点,教会其如何使用镇痛泵及识别泵内药液量的方法。讲解镇痛泵具有时间锁定、总量控制的功能,不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也不会对其产生不良的影响。必要时可以请来使用过镇痛泵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对镇痛泵镇痛效果的顾虑。使用硬膜外泵的患者要重点观察下半身感觉,肌力恢复情况。正常情况下术后8小时后下肢感觉和肌力即可恢复至麻醉前状态。我院自开展麻醉术后随访以来,共发现术后8小时后24小时内下肢感觉麻木,无痛觉和温度觉,下肢单侧肢体肌力Ⅲ级以下患者18例。均予提前拔除硬膜外导管,停用镇痛泵处理,同时报告麻醉医生严密观察,必要时送患者做CT检查,排除椎管内异常情况。由于早发现,早处理,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2.2术后第二天随访患者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2.2.1观察并处理使用镇痛泵的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是使用镇痛泵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对全麻术后患者给鼻导管吸氧10—12小时。使用镇痛泵患者常规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48小时,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必要时停用镇痛泵。我院自开展术后镇痛随访以来,未发生一例因呼吸抑制导致严重后果。

恶心呕吐镇痛泵中添加的阿片类药物或受到麻醉、手术创伤及病友负面情绪的影响,就可能会发生呕吐。在发现此类症状时,应嘱其在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及时请医生确认导致恶心、呕吐的原因,然后对因、对症地进行处理。

皮肤瘙痒镇痛泵中的阿片类药物可能会使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较轻的皮肤瘙痒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嘱患者用温热水擦净皮肤经常更换衣服和修剪指甲,不要抓伤皮肤。如果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较重,可使用炉甘石洗剂为其涂擦患处或遵医嘱为其使用抗组胺药。

尿潴留吗啡有抑制膀胱排尿的副作用,还有扩张输尿管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的副作用,因此拔除尿管时机不当可引起尿潴留。建议病房在病人拔除硬膜外导管,停用镇痛泵后再拔除导尿管,并在留置尿管期间定时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在患者发生尿潴留时,可采用诱导排尿,针灸,按摩等方法促使其排尿,必要时重新留置导尿管。

低血压阿片类镇痛药在进入人体后能抑制延髓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从而会使患者出现低血压。因此,在护理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时,应定时检测其血压,并嘱其减少移动头部的次数,在坐起时动作要慢。若发现此类患者出现血压持续下降的情况,应暂时停用镇痛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2.2.2告知患者带泵活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检查镇痛泵及其导管是否固定妥善,必要时给以加固,避免脱泵。定时观察镇痛泵的导管有无扭曲、打折。定时观察了解患者硬膜外穿刺点处的皮肤有无疼痛、红肿、渗液或出血。自开展术后随访以来,我院共发现硬膜外穿刺点红肿、疼痛、有少许脓液者共3例,均为剖宫产患者,都提前拔除硬膜外导管,停用硬膜外镇痛泵。嘱患者更换潮湿脏污衣物,保持背部皮肤清洁干燥,穿刺点局部消毒处理后“百多邦”涂敷每日3次换药处理。3例病人均于术后5日内康复出院,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2.2.3患者使用镇痛泵镇痛效果不佳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检查镇痛泵的部件组装是否正确、开关是否已经打开、导管是否发生了扭曲、打折、漏药、堵塞、硬膜外导管是否脱出,静脉留置针是否通畅,泵中的镇痛药是否已经用完。②了解患者是否对镇痛泵效果的期望过高,如认为在使用镇痛泵后可完全感觉不到疼痛等。

2.3术后第三天为患者拔除硬膜外导管,停用镇痛泵。收集患者反馈意见。

3小结

留置硬膜外导管对下肢感觉运动的恢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镇痛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提高对使用镇痛泵患者的护理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由具有一定麻醉专业知识的麻醉护士对患者麻醉后三天均进行随访观察,确实地教会其使用镇痛泵的基本知识、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积极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术后患者的疼痛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更为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赢取了黄金时间,更大程度地杜绝了麻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杜绝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0.

标签:;  ;  ;  

术后应用镇痛泵的追踪随访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