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大鼠的胰岛及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并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培养,使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扩增、转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将胰岛及诱导分化2周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到药物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体内,观察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生存情况来探讨胰岛及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并为将此方法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胰腺组织以胶原酶V消化,然后用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胰腺外分泌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和胰岛分离纯化,导管上皮细胞即具有转分化潜能的胰腺干细胞,在体外经CMRL1066及不含血清的DMEM/F12加多种营养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27d。于培养的不同时间点(1,3,5,7,14,21,27d)取细胞作PDX-1、CK-19等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形态学变化。按照6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选取连续2次血糖浓度高于16.7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已成模的糖尿病大鼠分为3组:A组:胰岛移植组13只,肾被膜下植入新鲜大鼠胰岛(200±50个);B组:胰岛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组13只,肾被膜下植入新鲜大鼠胰岛(200±50个)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约2×106个;C组:糖尿病对照组10只,肾被膜下植入培养液。3组大鼠均于移植前及移植后48h测空腹血糖浓度,之后每天经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观察生存情况。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平均每只大鼠可获得100±50个胰岛及大量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时光镜下胰腺干细胞在培养后第1d即贴壁生长。培养5d内,贴壁细胞迅速扩增为鹅卵石样小细胞片、大细胞片进而分裂增殖成单层细胞。细胞培养第7d,鹅卵石样细胞片迅速扩大,胰岛样芽团开始从细胞片或单层细胞的中央或边缘出现。培养第21到27d,大量较成熟的胰岛样结构出现,双硫腙染色呈强阳性。细胞培养第7d,几乎所有细胞表面均可见短粗的微绒毛及细胞间较致密的连接复合体。第15d,部分细胞的短粗微绒毛消失,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且密度不均的颗粒,其周围可见较多的中间丝。第27d,部分细胞内出现密度较高的颗粒,另有部分细胞内有较多具有低密度晕环的颗粒,大量含颗粒的细胞连接成片,中间丝基本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培养第1d,6孔玻板中的部分细胞呈CK-l9抗体染色强阳性。大部分细胞呈PDX-l抗体染色阳性,部分呈强阳性,部分呈弱阳性,少数细胞为阴性。第7d起,可见胰岛样细胞芽团出现并逐渐增多,绝大多数细胞集落和胰岛样细胞芽团均为CK-19强阳性。14d至27d,胰岛样细胞芽团不断增大,PDX-l抗体染色呈强阳性。移植前3组大鼠的血糖均在16.7mmol/L以上,胰岛移植组和胰岛+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组在移植后1周内测血糖浓度均有所降低,序贯移植组降低的幅度较胰岛组大,但仍高于10mmol/L。第2周后两组的血糖浓度均降低到10mmol/L以下,序贯移植组大鼠的血糖均低于胰岛移植组。第3周后胰岛移植组的血糖开始上升逐渐升高到移植前的血糖水平,而序贯移植组的血糖则维持到5mmol/L水平。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浓度始终在16.7mmol/L以上,无一血糖下降。结论: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大量的新鲜胰岛和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大鼠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具有干细胞潜能,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早期即能够转分化为PDX-1阳性的胰腺干细胞。胰腺干细胞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结构,胰岛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可有效地纠正糖代谢紊乱对大鼠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胰腺导管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6(05)
- [2].胰腺分裂症误诊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报告[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9)
- [3].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增殖[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2(11)
- [4].胰腺导管系统对内分泌的功能影响及其可能机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01)
- [5].角脘蛋白生长因子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增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3)
- [6].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03)
- [7].胰腺导管单克隆上皮样干细胞的蛋白表达特征[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8(01)
- [8].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32例临床分析[J]. 交通医学 2015(06)
- [9].成体胰腺导管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10)
- [10].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治体会[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8(02)
- [11].小鼠胰腺炎模型中胰腺导管腺体与导管上皮修复再生的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4)
- [12].氧化应激对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 北京医学 2014(01)
- [13].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微循环 2009(04)
- [14].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45例诊治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0)
- [15].单羧酸转运蛋白1促进胰腺导管癌细胞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03)
- [16].嗜酸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预后良好的恶性肿瘤[J]. 肝胆外科杂志 2015(03)
- [17].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的影像诊断[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12)
- [18].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转分化胰岛样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9(08)
- [19].累及全胰腺的导管内腺泡细胞癌病理学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6(05)
- [20].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诊治相关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23)
- [21].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诱导分化[J]. 江苏医药 2008(11)
- [22].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03)
- [2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疗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10(23)
- [24].葡萄糖浓度与大鼠胰腺导管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英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9)
- [25].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术前鉴别[J]. 中国临床医学 2010(06)
- [26].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合并结肠癌1例[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8(06)
- [27].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影像学诊断进展[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07)
- [28].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7例诊治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 2017(01)
- [29].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报告[J]. 吉林医学 2016(06)
- [30].超声内镜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01)